辽宁9岁女孩被邻居砍伤,未满14岁无法追究刑责,至今未赔偿道歉
原标题:辽宁9岁女孩被邻居砍伤,未满14岁无法追究刑责,至今未赔偿道歉
文/江湖独白专栏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恶魔”
这是出自于一部大受好评的国产电影《误杀》的台词,它在其中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父亲为了保护妻儿,与位高权重的对手展开较量的对手戏,很多人认为,凶手是罪有应得的。
可是那毕竟是剧本,生活中往往让好人受到伤害的是,那看似公平的《未成年保护法》,在素质教育和普法教育逐步普及的时代,我们很难不发现,未成年的犯罪率比以往更加让人痛心疾首。
他们在伤害受害者之后,受害者基本上都是年纪更小的孩童,可是因为一时的遭遇影响了一生。

(网络照片)
辽宁的一名9岁孩童被邻居砍伤,身上有多达20多处伤口,在医院抢救17个小时后转入ICU病房,可是男童的家属还未上门道歉赔偿,凶手也没有付出法律代价。
红星新闻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将受害者的情况说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一起负有争议的案件。
在未成年保护法之下,未满14周岁的孩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受害者的背部伤痕)
20多刀砍在一名9岁孩童身上,这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多大的伤害和精神折磨,按照未成年保护法,施暴者的权益是否大于受害者的权益?
男童未满14周岁,就进入他人家中持刀砍伤比他还小的女童,这本身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理应承担法律责任。
这起案件有多个细节可以将男童重判,可是因为一个未满14周岁就停止了案情跟踪,这本身就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两人的岁数相差5岁,不排除会再次遇见。
到底为什么男童要对女孩下此毒手?
2022年7月6日上午,女孩的母亲贾女士要上班,考虑到9岁女童独自在家的问题,于是将她送到了爷爷奶奶家中,正好爷爷奶奶外出,只能联系让两位老人家尽快回家。
在与女儿沟通好情况之后,告诫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可是她没有想到,邻居的男孩会在之后过来敲门,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贾女士上班之后,男孩到门口敲门,时间长达15分钟,由于两家人是邻居,女童听出了男孩的声音,被敲门声吵到心烦意乱的她无奈只能开门。
这是一个关键的信息,男孩是进入女童家中,在索要手机无果后,进入厨房持刀对女童背部进行攻击,属于严重的入室伤人情节。
在这个过程中,男孩虽然未满14周岁,但是他的身高在1米7,体重在140斤到150斤,比同龄人的体型都大,相对比女童瘦弱的身体,身高才不到1米4,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等级。
机敏的女童选择假装昏迷,男孩发现女童不反抗后离开,此后女童起身拨打家长的电话求助,这才没有酿成更大的悲剧。

(家属提供的立案调查)
女童求助的对象是爷爷,爷爷在听到情况后立即赶赴回家,在邻居的帮助之下,将女童送往医院救治,期间还出现过休克,经过17个小时的抢救才将女童救了回来。
在后来医院给出的诊断书中,在针对体格的检查中写道:“头部和后背部可见多处皮肤裂伤,双上肢可见皮肤裂伤。”
贾女士的女儿所受伤情为刀砍伤、头皮裂伤、开放性颅骨骨折、以及胸背腰部切割伤等,差不多缝了200多针,身上有20多处的伤口。
这一切的伤痕都能看出男童在对女孩攻击时,是无差别攻击,如果抢救不及时,女孩已经醒不过来的。
邻居家的孩子经常往来是正常的,可是男童的体型不小,站在女孩面前就气势压人了,还会选择持刀砍伤,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可以确定有暴力倾向的存在。
在案发之后,男童被当地的派出所带走,以故意杀人罪立案侦查,7月9日,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对女童进行伤情鉴定。
7月27日,该所给出了“头皮多发挫裂伤构成轻伤一级”、“胸背部、腰部、左前臂及左肘软组织裂伤构成轻伤一级”、“左肱骨髁上不完全骨折构成轻微伤”、“左肱三头肌部分断裂构成轻微伤。”等专业的报道,就等着让男童付出法律代价。
可惜的是,以上的诸多细节都在8月底,警方的一个电话通知之中破碎,男童案发时因为未满14周岁,不构成刑事责任,刑事立案被撤销。
这就意味着,受害者家属只能从民事诉讼的途径起诉对方,可是考虑到经济问题,还有家属希望能够追究男童的刑事责任,所以一直都没有对其进行起诉。

(网络照片)
在众多实质性证据面前,追究男孩的刑事责任成了一个梦想,让人对受害者女童遭遇很是同情。
未成年保护法之中提到了保护未成年,可是往往在保护力度上,对于恶意伤人的施暴者没有约束力。
两家人是邻居,关系还不错,男孩还是贾女士大儿子的小学同学,平时是一名多动症孩童,成绩较差,可是行为还算是正常。
据贾女士的说法,女儿在这几个月中送到多个地方治疗,都没有效果,回到家中休养,还无法正常上学,可是反观男孩,已经在10月份恢复网课了。
在这一起悲剧之中,大家普遍同情的是受害者,对于男孩的暴力行为感到不舒服,希望对其进行刑事追究。
在了解了相关报道之后,目前只能停留在民事诉讼之上,悲剧的双方家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受害者痛苦,施暴者恢复网课,这本身是不是一种道德观念的缺失?
我们在讨论这类型案件是,无法绕开的是,未成年的心智不成熟,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已经出现了偏离正常人轨迹的趋势,及早介入干预才是正途。
不能放任受害者痛苦,也不能让施暴者家庭毫无负担的生活,他伤害了一个人,就应该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