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谈了女朋友,母亲:给你弟买辆车,女儿:想让我离婚吗?
原标题:弟弟谈了女朋友,母亲:给你弟买辆车,女儿:想让我离婚吗?
01
父母都会说:儿子女儿对于他们都一样,都是心头的肉。
做女儿的,听着这话心里会很高兴,但实际上在生活的日子里你会觉得父母的行为和说的话多少有些不一样。
父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待儿子会“亲”一些,举个例子吧,父母假如去买糖果让孩子吃,肯定会给儿子的是多数,或者就不给女儿。
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会去这样做,有的父母心里就会想女儿早晚是要出嫁的,已经不是家里的人,而儿子却会一直跟在身边,将来还要靠儿子的养老。
基于这样的思想,从小到大,父母教育女儿就是你要照顾好你弟弟,你要多帮助你的弟弟。姐姐的付出,父母不觉得她辛苦,而觉得是应该的,他们看不到她的“苦”,却看到的是儿子的笑。

02
从徐盼娣的名字就能知道她出生后父母多么的想盼来儿子。
她到9岁才有弟弟的到来。
弟弟降临,父母高兴,用父母的话说至此每天就是好日子,而对盼娣却是“苦日子”的开启。
母亲对她说:“你看你弟弟多可爱,你要照顾好他。”一句“照顾好”,还是孩子的盼娣就开始抱弟弟,洗尿布……
一天下来,手早已酸痛。
当姐姐要有姐姐的样,当时她想得就很简单,把自己想得还很“伟大”,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就觉得自己在家里不重要了。
在她到9岁的日子里,父母从没提过给她过过生日,而对弟弟呢,每年他的生日父母都要很隆重地去办。
“隆重”这个词是有点大,但在她家里却觉得很合适。她家庭条件不好,当时吃肉的次数很少,弟弟过生日都会去买肉,新衣服也一定上身下身都买上。
盼娣也争过,“我也要过生日。”“我也要新衣服。”父母一句话把她打发,“你是姐姐和弟弟争什么。”
03
家里的经济情况一直没改善。
本来她学习不错,能考上大学,但高中毕业,父母就不让她再上了,说:“女孩子,能念到高中就算是‘文化人’了,没必要再向上读。”她是“乖乖女”,听父母的话,找了一家工厂上班挣钱。
她拿到工资后很清楚地记得母亲对她说的话,“以后你弟弟的新衣服就让你买了……”直到弟弟谈女朋友他买衣服的钱还是她出。
岂止是买衣服,弟弟很多的花销都是她挣的。
可能是父母溺爱的缘故,弟弟一直不好好上学,初中毕业后就不读了开始在社会上“混”。

轻松的工作人家不要他,出体力的活他又看不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挣得没有花得多,他现在嘴甜得很,没钱就“好姐姐”问她要。
她的工资除了给了父母家用,就是给了他。
04
盼娣到30岁,遇上了个好男人,结了婚。
好男人一般都是老实、善良,弟弟还隔三差五地问她要“零花钱”,少的一千,多的几千。丈夫也知道没说什么。
他要的频繁了,她还说过他,他回家“告状”,母亲就不乐意,说她成家了想不再管她弟弟。她没办法,只得照旧。
知道她对弟弟好,丈夫开始没生过气,后来弟弟要的钱太多了,他心里有账,这一笔多少,那一笔多少,不是谈恋爱用,或者准备做生意用,各种理由……甚至弟弟还去找他要过钱。七七八八一加,有了小十万。
丈夫这才在家里爆发了,说她以后不能再向她弟弟拿一分钱,如果还是要拿钱,“离婚!离婚!!!”
她从来没见到丈夫发这么大的火,她知道他这次说的狠话是认真的。
弟弟不知道谈的是第几个女朋友了,他现在觉得出来开车有面子,但他知道买车花的钱多,就给母亲做了工作,让她问盼娣要。
这天,盼娣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直接说:“女儿,你给你弟买辆车吧,他现在正谈女朋友,谈恋爱要的是面子……也别给他买太贵的,他说看上的车有十几万就行了。”
“才十几万?……”母亲说得倒很轻松。盼娣和丈夫都在家里,她把免提打开:妈,你想让我离婚吗?他花钱的事以后不要再找我了,我老公说了再掏一分就离婚!
05

盼娣自从有弟弟就被父母培养了“照顾”弟弟的意识。
直到结婚后,她还继续“照顾”才让丈夫发了火。
父母肯定有错这里且不说,就说盼娣,当姐姐的照顾弟弟没错,但是把他照顾成了“寄生虫”,他就有了依赖她的习惯。
甚至父母都觉得他花她的钱理所应当。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不去努力,不断地要钱谁受得了,丈夫这才给她提出离婚。
盼娣应该怎么做呢,开始他有工作能力却还问她要钱就应该拒绝,弟弟和父母虽然会不高兴,但时间长了,也会理解她。知道她是为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