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去儿子家被赶走2次,64岁再上门,儿媳提出3件事让我犯难
我姓吴,今年64岁,退休到现在已经快10年了,这10年里,我可以说是感受到了老人养老的不易。
我刚退休那会是真的很高兴,我自己身体康健,没有大病大灾,每个月还有两千多的退休金,住着自己的房子,老伴也还在身边。
吃喝不愁,我觉得自己是比大部分人要幸福的。
渐渐的,我就有点闲不住了。
不上班了之后我就一直待在家里,总想着给自己找点事儿干。可家里就那么大的地方,每天收拾也花不了两个小时,其他时候我就只能坐在家里发呆了。
儿子在省城安了家,逢年过节才回来。老伴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跟着项目也住在省城,一两周才回一次。
这个家里经常就我一个人,心里空落落的。
我想着,我岁数也不大,身体也硬朗,老在这窝着反而还把自己窝出毛病了。干脆和老伴商量着,我也去省城,住儿子家,也能帮着儿子带娃,减轻他的压力。
老伴没什么意见,他有自己的宿舍,离得不算太远,不忙的时候也能来儿子家看看。也算是一家团圆了。
于是我带着行李,住进了儿子家里,这一住,就是大半年。
我本来的想法很好,帮着儿子儿媳干点活,帮他们带娃。可真相处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儿媳虽没有和我真的吵过什么激烈的架,但我清楚她看我并不顺眼,总是挎着个脸。
我老伴每周来家里过周末,她也不情不愿的,后来甚至直接带着孙子回娘家去,看她的意思,是眼不见心不烦。
我清楚年轻人不愿意跟老人住在一块,可我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儿媳看我不顺眼,我更是对她没有好脸色。
大半年下来,我和儿媳没怎样,儿子倒被我们整得里外不是人,得罪了这头,那头又生气。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到后来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儿媳终于还是发话了;“妈,您在这也住了快一年了,轩轩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不需要照顾了。要不您还是回去吧。再不然和爸一块租个房住也行。家里就这么点地方,实在是不方便。”
儿媳都发了话,儿子也受了许久的委屈,劝我回去。
这我还能说啥,再待下去估计儿子都得烦我了,心一横,又拎着行李回了自己家里,又开始过我那一个人的日子。
清净,但也确实孤单得很。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眼瞅着我老伴也快退休了,终于能回来陪我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因为心脏病住了院。我放心不下,就又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这一折腾,老伴还是留在了医疗环境比较好的省城。出院后,我带着老伴第二次住进了儿子儿媳那里。
这次一住,就是两年。
一家人终于团聚,儿孙绕膝,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可儿媳的不满几乎都要写在了脸上。
忍了两年,儿媳估计是忍无可忍了:“妈,如今爸的身子也好了,轩轩也越来越大,咱们祖孙三代住一块实在是住不开,您还是带着爸回去吧。”
其实我心里也明白,儿子家总共也才90个平方,住着这么多人,也确实也不方便。不如带着老伴回去,家里宽敞,还舒心,不用每天面对着儿媳那张阴沉的脸。
只是我心里实在难过,生了个儿子,一点用都没有。
被儿媳妇赶走了两回,以我的性格,是不愿意再去招人嫌了。可世事无常,和老伴才过了两年舒心日子,他就先走了一步。
这下我是真的没有依靠了,唯一的倚仗只有儿子了,没办法,我第三次住进了儿子家里,打算就在这里养老了。
这次我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和儿媳尽量井水不犯河水,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了半年。
可儿媳还是容不下我,单刀直入:“妈,您回去住吧。”
我气不打一处来:“凭啥啊,前两次我都忍了,这次我说什么都不答应了,我儿子给我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没资格指手画脚的!”
儿媳也没恼,不紧不慢地说:“那行,妈,我提3件事,您考虑考虑。”
“您现在六十出头,身体康健,能跑能跳的,到了需要养老的地步了吗?您在这也没个认识的人,天天在家闷着跟自己斗气,何必呢?您有养老金,老家也有房,在家待着不自由吗?真要觉得孤单您出去跳个舞,打个牌不都行吗?何必跟我们挤在一块给自己找不痛快?”
“我这3个提议您好好听听,第一,以后每个月我们给您2千生活费,加上您自己的退休金,每个月小5千,您在老家日子过得不会差。
第二 您要真不愿意在老家呆也行,我们给您在小区里租个房,您住我们隔壁,每天来家吃饭,您自己住着也舒坦。
最后一点,我们不是不管您,等过几年您确实身子不行需要人照顾了,我们把您接来一块住,但提前说好,您每月退休金得给我们,我们会承担起照顾您的责任。
这三点,都是为了您着想,不管哪一点都比您现在住过来强。”
我听着儿媳的话陷入沉思,确实就像她说的,这半年我住在儿子家里,确实心里不快活,出门也没个认识的人聊聊天,他们每天出去上班,孙子上学,我来了之后其实也和在老家没啥区别。
听了儿媳的话,我也打算回去了。活了这大半辈子如今也想开了,现在就是要自己活的舒心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和他们挤在一块,哪天还真把自己气出毛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