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记者问中国要让日本道歉到什么时候朱镕基一句话让其闭嘴
前言
“中国总是要求日本道歉,这种道歉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一位日本记者问出的一句话,令朱镕基严肃了脸庞。
1998年11月,三个代表创始人主席携夫人王冶坪访问日本,日本国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在在日本皇宫接待,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正式访日,也就是在这次访日中,中日两国联合发表了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宣言,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合作关系。
在此基础下,2000年10月,时任我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受邀来到日本参与一档访问节目,这个节目在日本全国播出,且允许日本公民向朱镕基提出疑问。
节目开始之初,演播间的气氛还是非常轻松有趣,但是随着日本记者的这一问,使得朱镕基收起了笑容,在朱镕基严正回答后,记者哑口无言。
那么,朱镕基到底是怎么回答的?日本这么多年来又做过什么事情来否认罪行的?又是如何混淆历史的?
朱镕基
日本对中国的残害
我国有着八年抗战史,但是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却是从1894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始,至1945年的无条件投降截止,当中跨越半个世纪之久。
在这半个世纪中,日本先是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马关条约》,与俄国分占辽东半岛,打开中国国门。
随后日本发现清政府的无能后,开始进一步的侵略扩展,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对垂涎已久的沈阳城发起了炮轰,从一开始签订条约的畏缩姿态转变成了极为嚣张的侵略者模样,对我国的东北地区开启了明目张胆的侵略。
中日战争彻底爆发。
随后的十四年中,弹丸之国日本自知自己人数不敌中国,且资源匮乏,于是对中国的国民进行了大肆屠杀,除却众所周知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还有着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毒气战。
要知道,早在1925年,国际上便有多国联合签订了《日内瓦公约》,在这条公约中,已经明令禁止各国在战争中使用细菌以及具有窒息性、毒性等灭绝人性的武器,当时,日本也是签约国之一。
然而,不到十年的时间,日本公然违抗《日内瓦公约》,对国际其它禁令更是视若无睹,派出731部队、100部队、1855部队、8604部队以及这些部队下的几十支部队进行细菌战。
对中国进行各类化学武器等实验,实验成功后便立马用于战场中,战后粗略统计在细菌战中我国因日军制造传播的细菌而死亡的人数在30-60万之间,但是就现代学者研究后,细菌战的真实死亡数据遭到了质疑。
在众学者的研究中,最多人认可的是120万的人口死亡,但是由于当时信息及日军刻意掩盖的原因,真实的数字永远无法统计出来,而实际伤亡相信只多不少。
毒气战日军则用于我国的平民身上,万恶的日本人用中国人的身体实验出如“赤剂”般的毒气后,便开始用来屠杀中国平民。
据记载,日军时常在扫荡完村子后,将平民集中一处,随后释放毒气,在抗日战争中,仅仅只是记录在案的日军毒气使用便高达两千次,而遭受其害的平民更是多不胜数。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主战场的中国,在世界大战结束后被日军残害的中国军民高达三千多万人,欧洲战场中,有六百万犹太人死于德国纳粹之手。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德国与日本道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德日道歉对比
二战中,纳粹德国臭名昭著,他们从最初对犹太人的种族隔离与驱逐,最终演变成二战的犹太集中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屠杀。
也便是在这期间,有超过六百万人的犹太人遇害,这在当时几乎达到欧洲犹太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随着德国被奋起的盟国空袭,二战才到达尾声,德国在二战末期也遭受到的恐怖死亡记忆,使得德国人在战后格外向往和平的生活。
战争结束之初,德国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表示出对受害国民的“认罪、道歉”以及“请求宽恕”之意。
第一任联邦联合国总统统特奥多尔·豪斯登台后,便主动呼吁民众吸取战争教训,并说出“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了罪并且有义务给予物质赔偿时,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罪恶一刀两断。”
随后数年间,德国的多个领导人向不同的受害者下跪谢罪。并在战后的六十年间从国家到民间,支付受难国约640亿欧元赔偿款。
反观日本,就赔偿款而言,二战结束后,日本同样有义务赔偿亚洲等多国的战争赔款,尽管许多大国放弃索赔,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索赔权同时丧失。
而日本是如何应对民间赔偿呢?
日本先是答应中国二战的劳工赔偿,随后却以个别企业设立“和解”基金的民间方式搪塞,其真正的民间赔偿至今尚未兑现。
而在政府公开的声明文件中,日本则是以“对亚洲各国表示歉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麻烦”等笼统的词语,这真的算道歉吗?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国际学者对于国家道歉所定出的核心要素:由于国家道歉隶属公共道歉范畴,因此需要公开承认和悔罪,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在道歉中需要不加任何借口、辩护理由和解释地承认并纠正。
而假道歉的如何判定,一些学者在与核心要素相对的基础上做了微调:第一,给予模糊或者不全面承认国家错误的道歉,第二,使用被动语态,第三,强调犯罪诱因,第四,之意受害者损失程度,第五,弱化伤害强渡,第六,道歉缘由偏差。
结合这几点而言,德国无疑是属于真正的道歉的,而日本则是在假道歉那一列中,于是这也就有了朱镕基对日本记者的回应。
朱镕基回应日本记者
1998年,随着三个代表创始人主席的访日成功,朱镕基受邀参加日本一档中央节目,这档节目由于邀请了我国国务院总理而变得异常火热,彼时节目组也开设了日本公民可以联线提问这一令民众兴奋的环节。
在联线前期,先是由一个千叶县的五年级小学生向朱镕基总理提问,小学生向朱镕基总理问中国是怎样把13亿多的人团结在一起的?
接着第二个问题也是一个小学生,“中国家庭为什么只能有一个孩子,他们会不会因为没有兄弟姐妹感到无聊?”
朱镕基总理面带微笑,真诚而幽默的回答了这两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一时间,节目氛围愉悦而欢快。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提问,演播间的热情达到了高潮,这期间,有人问朱镕基总理是不是真的怕夫人,也有人问朱镕基总理最近最开心的事情什么,还有问北京可不可以将20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让给日本大阪。
朱镕基都是面带微笑,从国际形势到中国历史,幽默、认真且得体的回答着民众的问题,直到演播间一位日本记者问出:“中国总是要求日本道歉,这种道歉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朱镕基听此发问后,收起了温和的微笑,严肃、认真、掷地有声的回复道:“首先我要提醒你们一点,纵观所有日本的正式文件中,从未有一条是正式向中国人民道歉的,至于所谓’中国没完没了的要求’我更不认可。”
接着朱镕基又说道:“道歉不道歉是你们日本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希望你们能够认真考虑这个问题。”记者哑口无言,只得灰溜溜的坐下,而下一个提问便又开始了。
的确,日本自从战败投降以来,从未在国际文件中正式发表的道歉,那么为何日本民众会认为日本已经道过歉了呢?日本政府到底是如何给本国公民讲述这段对中国跨越半个世纪的侵略史呢?
日本模糊道歉
有人常说,一个国家的政府便是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而国内公民对国家之外的认知也是由政府引导充实的,若是想脱离政府的局限,只有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才得以成功。二十世纪后的日本公民便是如此。
卑鄙的日本政府从战后便没有明确的向中国三千多万军民道歉,对于投降一事,当时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中也并未写到“战败”和“投降”等字眼,只是同日本右翼分子一起,撰写出了“局势不利于日本”等功利字眼。
不止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战争损伤,百废待兴之际,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都迫切的需要发展,而日本不道歉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可是从日本所谓的道歉发言及文件中,只能得到“反省”“遗憾”这两类词语。
然而众所周知,日本向来是一个礼节繁杂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的讲话极其注重用词方式,敬语、平语以及同一个意思在不同场景中的用句都非常讲究。
那为何对亚洲各国,以及对中国的道歉声明如此模糊不清呢?当中缘由大家自是心知肚明。
同时期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6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讲到:“我向死难者低头,请求宽恕”、““对于纳粹罪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的责任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
施罗德
而日本人是怎么道歉的呢?1945年,日本战败时,裕仁天皇发言说出日本进军中国是为了维护和平,并且还说侵占领土并非他的真实想法
这难道不是找借口吗?推卸责任不正是假道歉之列的发言吗?
1971年,裕仁天皇在重压之下,又在一次公开声明中表示:“对于发生的一些事情感到很抱歉”。
发生的什么事,日本方面却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中国被残害的三千多万同胞,在日本口中却只是发生的一些事,如此弱化战争、弱化伤害的言论不禁令人反感至极。
1957年,德国为战争受害者从德国收回自身财产,而亲自建起相关法律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依据,与此同时,还建起了数以千计的二战纪念设施,对二战中的各种战争遗迹进行修复和保护,督促后人铭记历史。
反观日本,不仅在战后没几年就解除了对日本18万入侵中国的犯罪分子的整肃,还将日本的侵华战犯请入靖国神社当成“民族英雄”供日本后人供奉,其中不乏有侵华战争中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人。
不止如此,日本还将自己国家中小学的历史课本中,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侵略篡改成了全面进攻,而在描述对中国南京的大屠杀中只是轻飘飘的解释为中国军队产生了抵抗,三十万人口的死亡,被日本政府轻飘飘的一笔带过,这真的是在悔过吗?这真的是在认罪吗?
结语
在新世纪中,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包括但不限于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对侵华战争事实的掩盖、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拒不认罪问题,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依旧与此相关。
而德国在战后认真道歉、赔偿,且从不模糊掩盖历史的行为,极大的缓解了德国与欧洲各国的国际关系,德国与欧洲也很好的诠释了“冤家宜解不宜结”的东方智慧。而亚洲至今仍然暗流涌动的国际关系,与日本的所作所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当今的国际发展中,我国或许不可避免的需要和日本有些国际合作,但是我国真的原谅日本了吗?答案是没有!
没有人可以忘却那段历史,没有人可以替我们逝去的先烈同胞们原谅他们,铭记历史方能鞭挞我们更加努力的前行。
人间正道是沧桑,任何篡改历史、通过战争追求霸权的行径最终都只能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被世人所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