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没来中国,澳大利亚部长或抢先一步访华,中澳关系迎来破冰
东方时事,看透国际军事和国际政治斗争的众生相!《布林肯没来中国,澳大利亚部长或抢先一步访华,中澳关系迎来破冰》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没来,中国的文章。东方时事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东方时事评论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把握世界宏观大势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推迟访华,只因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国领空。尽管中方已经做出解释,但美方就是不听,不过这次澳大利亚并没有跟随美国起舞。
2月6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举行会谈,期间王文涛邀请法瑞尔在合适的时间访华。外界认为,中澳关系迎来新的机遇。
此前澳大利亚曾跟随打压中国,中澳关系一度恶化。如今澳大利亚政府改变了姿态,希望与中方重建合作,意识到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在美国大力推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难得保持了清醒。

有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表示,中国正在全面回归,驱动“新全球化”。并认为关于全球化终结的预测,充其量只是西方市场狂妄自大的一个例证。
那么,美国为何要推动逆全球化,又是如何掀起的逆全球化风潮呢?而澳大利亚学者所说的,中国驱动的“新全球化”,指的又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近这两年,中美之间的一切竞争博弈,如果具化到经济领域,就可以用一组对抗的关系来代替:即坚持全球化的中国,和开始转向逆全球化的美国。
理论上讲,逆全球化绝对是一种违背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人类社会从奴隶时代一直发展到今天,除了生产科技的进步之外,生产关系上最大的进步,就是全球众多国家越来越形成一个整体,使得经济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商品,只有获得更多的市场之后,他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当全球经济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候,每个国家的市场其实就不仅仅是自己国内了,还包括全球其他国家,这当然会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上的进步和发展。

从历史上来看,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之路,必然是伴随着贸易全球化,或者说是不断的向外扩张自己的贸易范围才得以实现的。
只有那些处于衰落中的,同时又想保住自己大国地位的国家,才会扛起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大旗,这其中两个鲜明的代表,第一就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第二则是如今美国在全球掀起的逆全球化风潮。
本来无论美国怎么鼓吹,世界其它国家都是不会相信逆全球化会比全球化更好的,这几乎等于强行让其它国家开历史的倒车。但新冠疫情的爆发,间接的支持了美国主导的“逆全球化”思想的蔓延。

逻辑是这样的,新冠疫情爆发以后,由于各国防疫措施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系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促使很多依赖全球贸易的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
美国借此宣传,说这正是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灾难,只有逆全球化,把经济的一切方面,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后面对这种灾难的时候,才不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表面上看,这个逻辑没错。但它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大多数小国,以自己的国力,是不足以应对这么一场灾难的。古代世界人口一直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而且,新冠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系统的断裂,很大程度上是美西方错误的政策闹的,真正因为疫情停产停工的时间,并不是太长。

但美国包括一些西方国家,抗击疫情不力,搞贸易保护主义却很擅长,对中国产品的排斥、加征关税等等,促使全球供应链系统高度承压。
总而言之一句话,美国就是借助新冠疫情,为自己贸易保护主义开脱,而把责任甩给中国,甚至甩给全球化。
然而,现在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以及病毒广泛传播带来的群体免疫,这场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的散去,而美国在疫情期间宣传的逆全球化潮流,实际上也已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全球供应链受影响的这几年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遭遇了巨大的危机,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如果离开了全球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助力,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别说实现经济发展了,想要从疫情中恢复过来都很困难。
通俗一点说,要是跟着美国搞逆全球化,大部分中小国家可能会破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公开站出来批评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赞扬中国坚持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动力。
而澳大利亚学者发文称,在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背景下,一种新的全球化正在迅速的出现,并带动全球经济,就是对此最好的证明。

他们所谓的新全球化,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中国作为驱动力,拒绝以往美国推行的那种基于霸权的全球化体系,而是在联合国框架内,推动以多边协商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
其特点自然是各经济体更平等、更友好的实现双赢。
第二则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中国模式,正迅速的取代传统贸易方式,实现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跨国网购等业务的兴起。
美国为了掩饰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从不正当的全球贸易中获利,积极的鼓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是经济区域化,甚至逆全球化的时代”。

但随着疫情结束,以及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跟着美国继续走下去,全球经济都得陪葬。而中国主导的新全球化,则会迅速的取代过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浪潮,重新为世界经济接上向前发展的翅膀。
如果说理论性的解释,还比较虚的话,那么包括欧盟、东南亚,甚至美国曾经忠实的小弟澳大利亚,都开始积极的跟中国提升外交关系,则是对一些西方学者所谓“全球化已经死亡”最辛辣的讽刺。
比如澳大利亚商务部长即将访问中国,就是对美国逆全球化思潮,赤裸裸的打脸,用行动粉碎拜登的“逆全球化”诡计。

而美国主张逆全球化,就是为了阻止自己的盟友跟中国做生意,然后跟着美国重新搞阵营对抗,等把中国“拖垮”以后,然后再由美国重新主导全球化,进而实现维护美国霸权的目的。
说得通俗点,那就是在美国单方面看来,因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觉得原先的全球化模式,对美国没有更多的利好了,反而是中印等国家,因为全球化,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更具体来说,在美国看来,原先的全球化模式,不仅让美国得不到更大的好处,反而还因为美国资本的无序扩张,让美国受到反噬,付出代价。

所以,美国想要推动逆全球化,打垮中国这个被美国视为“唯一的全球性挑战者”,那么美国就能重新定义新的国际秩序,将世界拉入到一个什么都对美国有利的格局中去。
但问题是,在这个计划中,除了美国自己以外,其它国家都是受害方。就算美国那些盟友,也是美国经济收割和打压的对象。
国家之间,利益为先,美国说逆全球化对大家好,结果变成打着逆全球化的名义,收割盟友,发展美国自己的制造业优势、技术优势,那谁还愿意跟着美国混?
所以说,历史是最公平的见证者。虽然说疫情短短三年,还称不上历史,但美国在过去的自私行为,已经让大家看清了其本质。这对于中国来说,当然是一个机会。或者说,这正是过去几年,中国坚持推动全球化的成果显现。
以上就是关于《布林肯没来中国,澳大利亚部长或抢先一步访华,中澳关系迎来破冰》的全部内容,如果《布林肯没来中国,澳大利亚部长或抢先一步访华,中澳关系迎来破冰》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时事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