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一场病才知道:哪有什么老有所依,自己有钱才是硬道理!
原标题:生了一场病才知道:哪有什么老有所依,自己有钱才是硬道理!
几十年以前,当刘奶奶接连生下四个儿子后,村子里家家户户无不羡慕,尤其是因为生了两个女儿被婆婆和一些同村人欺负过的张奶奶,不但眼红到哀叹自己不争气,而且言谈举止中皆是艳羡,她不止一次酸溜溜地当面表示:刘奶奶真是“祖坟上冒了青烟”,藏了太多的福气。
的确,在那个重男轻女以及多子就意味着多福的年代,男丁兴旺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可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尤其又是在农村,家中多一个男娃儿就多了一份底气,不仅晚年遇到不如意时可以老有所依,而且也减少了同村人的排挤和欺压,因此,纵然刘奶奶忧心忡忡的担心四个儿子的养育问题,但她还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这些年,她和老伴勤勤恳恳,又是种地,又是外出务工、做小生意,两个人省吃俭用,不仅把四个儿子拉扯长大,还亲自操持着帮他们成了家。
看着几个儿子小日子过的其乐融融,刘奶奶也算宽慰了心,她本以为自己和老伴可以喘口气、歇一歇,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但谁知,天不遂人愿,事不遂人心。
随着老伴突如其来的去世,打破了她渴望已久的安宁,她也因此受了打击,生病在家卧床不起。
也正是因为自己生了这场病才让她恍然发现:尽管养育了这么多儿子,但没一个人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02
四个儿子在得知她生病以后,虽然及时打了电话慰问,也都信誓旦旦的保证愿意出钱为她治病,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到家在跟前儿照顾她,他们不是称自己工作太忙就是走不开,就连昔日最宠爱的小儿子,尽管和自己住在同一个村,但也只是匆忙看一眼就离开了,完全不顾自己每天只能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进出。
想到自己前半生付出的心血就换来这般晚景凄凉,刘奶奶忍不住发了一次脾气,提出让四个儿子必须回家照顾她。
可怎么照顾又是遇到的一大难题。
四个儿子,老大在省城安了家,老二和老三陆续在市区买了房,唯有老四,因为过早辍学外出务工,便一直住在村子里。
“让咱妈住养老院吧,咱们每人拿出一些钱,然后时不时的过去看她,这样不但方便,而且里面人多、热闹,对咱妈也好!”老四提议。
可老大和老二听到之后却一致反对,“母亲才六十多的年纪,又不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再说了,我们一个个的年轻力壮,你把她放到养老院,让乡里乡亲怎么看待我们,不是让人家在背后嚼舌根吗!以后哪还有脸回去。”
几经商议,大家最终一致同意:四个儿子轮流照顾老母亲,每家管她半个月。

03
虽说这种做法对孩子们来说确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刘奶奶心里却一直高兴不起来。
自己年老体衰禁不起几个儿子轮换的“折腾”不说,不管去到谁家,大家都是最初时看似热情,可过不了几天就会一脸的厌嫌,尤其是老三和老四家,因为孩子都还年幼,两家人也基本顾不上她。
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作息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尽管儿子们嘴上说带自己享清福,但她心里清楚根本没什么福气可供享受。
除此之外,最让她难以释怀的是,每次住的时间只要到了几个儿子商议好的半个月,上一家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催着下一家来家里接人,有时,哪怕多住上一两天,他们往往就会很不耐烦。
刘奶奶明白儿子们一边赚钱一边要兼顾家庭的不易生活,可她理解不了他们对自己的疏忽和厌倦。
心灰意冷的她,在几个儿子家住了一遍之后,自己主动的把这种“养老模式”喊了停,不顾儿子们的一心规劝,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乡下小屋居住。

04
也正是这次回到家,刘奶奶算是彻底想开了,以前总觉得一辈子都在为了几个儿子打拼,本想着到老了可以指望他们,现在看来不给他们添麻烦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凡事还是得靠自己。
于是她在家种菜、养鸡养鸭,时不时的拿到集市去卖,开始规划着给自己多攒一些养老钱。
偶尔,再遇到张奶奶喊自己一起出门旅游,她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因为心疼钱而果断拒绝,反而是大大方方地开心接受。
就这样,她一个人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家里的日子虽说有些清冷,但她每天过得快快乐乐、有滋有味,更不用再战战兢兢的看人脸色,就连身体,也逐渐的硬朗了起来。
只不过,有时看着以前羡慕自己多子的张奶奶,女儿女婿不仅会时不时的大包小包回家看她,而且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再想一想自己,刘奶奶也会忍不住心酸,以至于她时常会感叹:
“还是生女儿好啊!生一堆儿子到头来指望不上也是白搭。哪有什么老有所依,还是好好挣些养老钱,自己有钱才是硬道理!”

05
其实,生活中类似刘奶奶这种现象的确是不少。
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地为子女忙活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却发现到了晚年谁也指望不上,特别是遇到生病的时候,老伴健在的话还有一点盼头儿,倘若老伴走得早,而子女们各自又有各自的生活,也无暇顾及,纵然想要帮忙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奶奶的遭遇,也让我感受到了三点:
1、在子女众多的家庭,最被宠爱的孩子往往长大后最不孝顺。
自古以来,“慈母多败儿”。
有一些孩子,从小到大因为被父母太过偏爱,极易养成自私、不懂得感恩的毛病,长此以往,不管父母做什么,他们都会认为是理所应当,更别提会在父母遇到难处时可以帮上一把了。
2、做父母的,该放手时就放手,该享受时就享受。
总有一些父母,毕生都在为了子女奋斗,尤其是有儿子的父母,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长大、成家,却又操心起孙子的问题,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
殊不知,儿孙自有儿孙福。
子女有困难时,父母可以力所能及的适时帮上一把,但“大功告成”之后就应该主动隐退,如若从一而终的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子女身上,不仅自己的身体会在长时间的负荷下吃不消,还有可能把子女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巨婴。
所以,该吃吃该喝喝,放宽心生活,把自己身体养好比什么都重要。
3、为人父母,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在自己身体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多赚一些养老钱,有钱才是王道。
“养儿防老”是很多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正因为此,一些父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晚年生活的依靠。
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随着子女们在外打拼并逐渐的“自立门户”,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远,有时候,即便是子女们想要尽孝,但碍于种种压力,也常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一句话叫,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纷争和矛盾说到底还都是因为“钱”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