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妈妈的感叹:心中最大的痛,就是让女儿成了有眼力见的人!
原标题:中年妈妈的感叹:心中最大的痛,就是让女儿成了有眼力见的人!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
他们懂得阅读和感受,能够通过一眨眼的时间快速猜测别人的心情、态度、想法和愿望,然后根据别人的意愿主动出击。
他们总是可以免费帮助别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经历/兴趣,把所有的好处都给别人。如果他们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他们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他们总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尽力把周围的气氛控制得恰到好处。
他们通常很有魅力(至少不讨厌),因为他们眼里有工作,不需要你提醒就能及时完成,也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坦然。
可惜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请人格”的人。

每逢节假日大家在婆婆家聚会,我都被夸“眼力好”,心里只有苦。
他们都是女婿,在小姨子家非常“瞎”的那位可以得到热情的对待和安心的服务。
他没有经济优势,但他婆婆对我最多是“笑骂”,最多是“绑架”。
只要你有点瞎,就会被投诉。
很简单。大家都习惯了。你干了太多脏活。只要你不拒绝(你不擅长拒绝),最后大家都觉得你应该去做.
说到这里,你也有同感吗?
今天我就理性客观的分析一下“明眼人”和“讨人喜欢的性格”之间的联系,明眼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题目中提到的判断。
母亲的感叹:我心里最大的痛苦就是让女儿成为一个“眼力”太强的人
在最后一篇文章中,我从表哥“珍珍”的角度描述了一个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的感受。由于观点不同,主要集中讲述了一个自卑的女孩被无休止地否定、冷落、忽视、不公平对待的成长历史。
站在她妈妈,也就是我姑姑的角度,我看女儿。毕竟,在这个时代,母亲真的重男轻女是非常罕见的。母亲在了解女儿的遭遇后,为女儿感到心疼,这是最正常的。
没时间看之前的文章也没关系。在这里,让我们简单地复述一下珍珍的成长历史和一些她以前没有提到的经历。
她是家里的大女儿,名字叫“贺子珍”,意思是“自己想办法,一切靠你”。
有了弟弟后,她以弟弟为中心。
长大后,她只会妥协和压抑自己。
她在家里几乎感觉不到一丝温暖,作为家庭支柱的父亲剥夺了母亲爱女儿的权利。
当她看到父亲时,她像“老鼠见猫”一样不安和恐惧。
小小年纪,她只能用唯一的方式保护自己: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不引人注意。

大一点的时候她才知道,只有哄弟弟和爸爸,她才能安全,不然就要面对MoO的眼神,苛刻的话语,粗暴的惩罚。
后来长大了,她才知道,只有不断被认可,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只有不断为家人服务,才有资格吃饭生活。
这也是她自卑的根源,也是她顺从权威又害怕被拒绝的“讨人喜欢的性格”的根源。
这段成长经历告诉她,她所有的努力只有两个目的:一是被别人认可和接受,二是尽快逃离。
其实她很聪明,长得也很好看,就是没有自信,大考前总是精神崩溃,担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
另一方面,她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爱,所以很早就去外面看了。
是的,她有过两次早恋,最后大学毕业后匆匆结婚生子。
不足为奇的是,她很不开心,她一直用小时候一样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不如意。
父亲收了一大笔彩礼,但是嫁妆吝啬到最后。她为和她一起受苦的丈夫、丈夫和孩子感到难过,她只能靠忙碌来麻痹自己。
但即便如此,她并没有真正摆脱原生家族的牢笼。在毫无节制地做“伏地魔”的同时,她尽力取悦父亲,幻想着有一天她会飞到黄腾达,回到家,这样她就有信心在父母面前挺起胸膛。
“我心里最大的痛苦就是让珍珍这样的人太雪亮了!”阿姨说。

“用眼力看”只是特殊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本能,不值得炫耀
小时候一直幻想着离开这个家,就算在外面吃了苦头死了也不会回去。
长大后,我不再有以前压抑在心里的“仇恨”和“报复”心理。反而更加努力的去“讨好”和“孝顺”那个在我心里被谴责过很多次的人。
我活得很辛苦,但也不愁没报好消息。在做我的“心”的同时,我希望他们会觉得很好,让他们以自己为荣,但是他们的委屈会永远被压抑下去.
很矛盾吧?
居然完全符合正常心理!
因为自卑的人往往存在感低,人有寻找存在感的天性,体验存在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好奇:为什么被骂之前特别害怕,期待那种场景能早点实施,但是被骂之后又很怨恨自己“我怎么这么不争气!”
每次被骂后都有一种活下来的感觉,同时又觉得父母说的对。为什么我做不到更好?我真的没做好!

所以我们会觉得好像真的缺了什么,或者说我只是“欠”了他们什么。
然后,我们习惯了孤独。只有独处时,我们才能放松。这样才能有安全感。
然后幻想有一天我可以离开这些养我却鄙视我的人,再也不回来!
但是很奇怪。我做的越多,就越想证明没有他们我也能活的更好。我也报喜不报忧,让他们觉得我现在是NB。
然而,我的世界已经变了颜色,我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也逐渐固化。
为了生存,我们很早就学会了看文字,看别人的心思,观察周围的环境。我们不安全,所以我们非常善于发现周围危险的气氛。
当然,应对方式有些消极,我们知道这是回避。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一直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都一样。我总是处于戒备状态。无论何时,我都有一颗心去守护周围,观察环境的变化,避免危险降临到我们身上。

作为一个男生,我很敏感。我不认为“视力好”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优势。这只是一种基于恐惧和谨慎的本能自我保护技能。
它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安慰,却赶走了我的专注力,限制了我的发展。
因为退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我遇到竞争时,我很容易逃避,习惯性地选择屈服。
即使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的经历和利益为代价来换取想要的“友谊”。
这样有点难受,会本能的拒绝社交。
然而,如果你想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你永远无法闭门造车。
一个女孩呢?
就像珍珍一样,她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早恋,处理情感的缺失。人们获得幸福的另一种方式是恋爱。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有有了家庭,才能名正言顺的和父母分开,然后冲进婚姻。
婚姻,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女性来说,依然是比较容易吃亏的一方,婚前想要的“保障”经常被诟病。
这是她妈妈现在特别心疼她的最根本原因。

写在最后
在父母无休止的指责、批评、蔑视和压制下,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但大多是躲躲闪闪,孤僻的。
我们会习惯性地通过退缩来避免冲突,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除”眼前的不利因素。
同时,我们习惯于通过“迎合”或“服从”他人的意志来“服从”和维持一个让我们感到安全的环境。
这是“自卑情结”的由来,也是“明眼人”和“讨人喜欢的性格”的根源。
从头到尾,成年人“有眼力”可能是好事,但对于孩子,我宁愿他“没眼力”。
因为,总有一天,你会为孩子“讨好型人格”带来的不幸人生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