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馒头怎么吃?
作者:李大闲人 俄乌战争前线,乌克兰除了得到来自北约的主战坦克,还有马斯克家的Space X提供的“星链”系统。 无人机配“星链”系统,是前一阶段乌克兰取得反攻胜利的主要原因。毕竟俄军在叙利亚的那种无差别轰炸打法,遇到能精准锁定攻击目标的“星链”,相当于被降维打击,吃亏极大。 所以俄将打法调整成“结硬寨、打呆仗”,以退为进,等于说以时间换空间,静待西方内部的变化。 而马斯克则凭借这场胜利,终于得以对富有的亚洲买家进行收割,补上了前期科技研发的大笔支出。 其实按道理,这次援助给乌克兰的“星链”终端装备,应该由美国国防部买单,毕竟马斯克是国防部的分包商。但国防部抠抠搜搜,百般推诿,像极了压榨乙方、又不结尾款的无良甲方。 弄得马斯克直接在自家推特上开喷,嫌国防部回款太慢,但部里的大爷们稳坐军帐中,就是不给钱。 而民主党豢养的智库媒体,反倒给了马斯克不少帮助。 这些产业化的知识生产机构,把俄乌战争之后的国际形势写的天花乱坠,顺道把大国和俄罗斯联系在一起,唬的日本、台湾地区一愣一愣的。 这俩真怕洲际导弹打过来,境内的通信网络第一时间被带走。所以即便Space X要价很高,也纷纷解囊,高喊买买买。
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
另一个层面,拜登上台以后,一堆民主党的智囊就研究,东方大国怎么就发展这么快,在极短的时间就在很多领域和美国不相上下。
后来得到一个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大国有有始有终的规划和产业政策。
政府在制定了规划后,用政府补贴创建出一片市场,补贴退去后,拣选出市场冠军,在给予大量的扶持。而企业则快速迭代,最终实现业界领先。

其实这个结论,早就在研究日本时就得出来过了。可美国政界对此重视有限,毕竟日本当时是世界独一家,又被“失去的三十年”打倒。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
美国难以维持连贯、有积累的产业政策,两党谁上来,都得为选票把另一方推翻;
其次,全球化导致跨国巨头和金融巨头们不乐意扶持国内产业倾斜,这既影响了他们的资源,更影响了他们的利润。
就像美国满世界抗议华为的5G,真相是华为5G早已甩了它一条街,它却没办法追赶。除了以上原因,还在于美国的土地是私有的,建基站根本协调不来,成本居高不下,土地主的利益永远在集体利益之上。
即便法案最终通过,但美国保守势力有的是方法绕过政府指令,靠游说乃至煽动民粹把指令拖黄。
而我们,技术是实实在在卷出来的。为了孕育市场,强势部门可以直接让旧生产力靠边站,让国企减税降费。
这个时候,美国“全村的希望”就只有国防部了。
万事只要扯到安全,只要鼓噪美国受到“邪恶”势力威胁,国会这帮议员就害怕了,久拖未决的提案就通过了,钱就能拨到国防预算。
但国防部的内部腐败实在是太严重,一个咖啡杯都能做账做到1000美元。所以国防部再分包的时候,基本就是把首付给了,第二期、第三期也就拖着,视关系埋单。
承包商马斯克拿着首付,也就能弄个壳子,没办法通过量产降成本,继而迭代升级。
但通过俄乌战争这一仗,马斯克实实在在的给自己的解决方案露了脸,打了广告。不仅台湾地区、日本买了账,连远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也买了一套。
至于价格嘛,那一定是蕴含了全球霸权的红利了。
马斯克终于盈利了,但买单的还是美国的小弟,割人也都是割“自己人”。

政府没有产业政策,就使劲儿炒热形势,巧立名目;老爷们拿到国家的钱先得养肥自己,重要的事儿能拖就拖;外包商干瞪眼不知道找谁要尾款,就顺着形势紧张的势,把产品卖给国际买家,赚“焦虑税”。
所以仗打在欧洲,花钱的是亚洲,自己钱也赚了,技术也升级了。
值,真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