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高层与普京会晤,不到24小时美俄改口: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
东方时事,看透国际军事和国际政治斗争的众生相!《中方高层与普京会晤,不到24小时美俄改口: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是一篇关于中方,高层,美俄的文章。东方时事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东方时事评论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把握世界宏观大势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外事办主任王毅日前访问俄罗斯,并与俄外长拉夫罗夫,总统普京等人举行了会晤。外媒普遍认为,王毅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贯彻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概念”,以及落实乌克兰调解方案。
因此,国际社会对此次访问是充满期待的,但俄方会如何反应,外界其实并无把握。不过,王毅与普京谈完不到24小时,莫斯科方面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态度便发生了变化。
俄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表示,俄方已做好了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结束冲突的准备,只要基辅与西方放下武器,停止袭击俄罗斯城市,那么谈判就能展开。紧接着,一向态度强硬的美国,也悄然改了口。

白宫知情人士向路透社爆料,拜登政府已私下警告乌克兰,美国对基辅的援助不是无限度的。该匿名官员表示,事实非常清楚,战争是时候结束了,而美方希望这个时间点尽快到来。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态度变化,是因为美国政界和普通民众,早就对拿出源源不断的资金援乌感到厌倦。一份最新的民调显示,美国大众对支持拜登政府援助基辅的意愿,已从73%下降到了58%。
外媒还指出,2024年美国大选逐渐临近,拜登政府的主要心思不可避免地发生转移。在财政赤字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扛着共和党的猛烈抨击继续支持乌克兰,对民主党和拜登来言或许不再是划算的买卖。

不过,不管怎么说,美俄态度先后发生变化,这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成为了可能,王毅莫斯科之行,可谓不负众望。坦白讲,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其他大国都无法达成的目标,功夫不光花在莫斯科。
让事情有所转机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距莫斯科千里之外的德国慕尼黑,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刚刚落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作为中方代表,将大国外交的风采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为莫斯科之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慕尼黑之行是因,而莫斯科之行则是果。下面就来解读一下,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对乌克兰局势产生的影响。

先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慕尼黑安全会议是一场德国作东,美国布局,中国担任主角的政治外交大戏。“慕安会”成立的初衷,是出于西方国家联手对付苏联的需要,苏联解体之后,“慕安会”便逐渐衰落。
所以,德国这次发起会议,要针对的主要目标,就是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德国深感俄乌冲突已经渐渐失控,但欧洲国家影响力有限,所以想召集更多国家商议对策。
拜登政府看准了浑水摸鱼的机会,试图将本届“慕安会”变成一场西方阵营集体对抗中俄的协调大会。为确保能达成目标,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亲率参众两院60位议员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出席,而美媒则开足马力造势。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美国那么卖力的宣传,本届“慕安会”恐怕无法引起外界那么大的关注。不过接下来事情的走向,却超出了美国的预料,王毅外长发出的中国声音,反而赢得了更多认可。
与美国一味激化矛盾,挑起阵营对抗不同,中方提出了“全球共同安全”的概念。王毅指出,强权政治扰乱世界安宁,必须放弃冷战思维,选择开放共赢。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坚定站在和平一边,坚持劝和促谈。
会议期间,王毅还与几大国的高层会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试图继续过去的论调,炒作“气球事件”,威胁中方不得援助俄罗斯否则后果严重,结果布林肯的言行遭到中方当面驳斥。

随后,向来喜欢在中德关系上挑刺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与王毅接触主动表达善意。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当面宣称,希望中方在乌克兰局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使得中国促谈变得众望所归。
越来越多的迹象证明,乌克兰战争就是个无底洞,继续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显著效果,俄乌双方基本都无法百分百实现他们的目标,只有尽快和谈才能减少伤亡,让世界和平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当然了,无论俄罗斯还是基辅,也都在做反攻准备,双方聚集的兵力多达数十万,一旦这个月月底前,各方不能就乌克兰问题达成共识,双方搞不好要彻底摊牌,但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需要采取更具建设性的举措。
以上就是关于《中方高层与普京会晤,不到24小时美俄改口: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的全部内容,如果《中方高层与普京会晤,不到24小时美俄改口: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时事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