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来了,中方发表“反美霸权檄文”,美媒:中国拒绝与美国和解
东方时事,看透国际军事和国际政治斗争的众生相!《反击来了,中方发表“反美霸权檄文”,美媒:中国拒绝与美国和解》是一篇关于来了,檄文,霸权的文章。东方时事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东方时事评论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把握世界宏观大势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自从“气球事件”爆发以后,中美关系脆弱的现状,可以说再次暴露在世人眼前。而中美关系一旦如履薄冰,甚至继续下行探底,不仅会对中美双方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世界格局构成一定的风险与动荡。
但中美关系之所以面临如今这个局面,美国绝对是始作俑者。美国不仅插手台海,严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还利用所谓建立“护栏”和“缓和冲突”为借口,妄想一边肆意打压中国,还能不引起中方的反制。
因此,在感觉到美国根本没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想法后,最近这段时间,中国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以及发展利益,也不再克制,开始主动反击美国。

最近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以及危害》的文章,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五个方面批评美国霸权。除此之外,中国还将美国洛马、雷神两家军火公司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
当然,我们虽然对美国的种种行为进行了反制,但反击的力度、强度与广度,其实还是比较克制和有限,整体上看对中美关系还是留有余地。
比如王毅主任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同布林肯会晤,其实就是中国给美国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但结果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不仅没有改正错误的想法,反而还对中俄之间正常关系指手画脚,趾高气扬的要求中国不准援助俄罗斯等等。

这也导致很多人开始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保持非常悲观的态度,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关系很有可能“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但在此背景下,美国方面不仅不对自己进行深刻反省,竟然还贼喊捉贼,妄想把造成中美紧张局势的责任甩锅给中方。
比如,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于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进行了短暂的非正式会晤之后,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叫做“中国拒绝了美国伸出的和解之手”。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最近这段时间,美国政府试图缓和中美关系的种种举动,其中包括“气球事件”发生以后,拜登总统第一时间向外表态,说美国仍然不寻求跟中国对抗,只愿意竞争,以及这次中美高级外交官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短暂会晤,也是美国主动提出的等等。
《华盛顿邮报》试图通过美国官员的这些动作,证明“气球事件”之后,美国其实也在努力的寻求跟中国“和解”,避免中美走向新一轮的冲突与对抗。
在美国媒体看来,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并没有接住美国伸出来这只“和解之手”,而是直截了当的批评美国在“气球事件”中滥用武力,以及在中美关系上采取霸凌、霸权的作风。

最后《华盛顿邮报》总结说,与中国合作的风险很大。华盛顿邮报作为一家美国资深的媒体,它的发声不仅代表着美国舆论界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美国政府的看法。
现在《华盛顿邮报》污蔑中国,说我们拒绝美国伸出来的“和解之手”,显然是准备把中美关系恶化的责任甩给中国。但问题是,事情真相真的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美国媒体所说的“和解之手”,本身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谬论。所谓中国拒绝了美国的“和解之手”,不如说是中国拒绝了美国的霸凌。
《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中,谈及了很多所谓“气球事件”之后,美国方面释放出来的所谓“善意”,暂且不谈这是不是美国的善意,单就这篇对华充斥着傲慢的文章来说,美国媒体就刻意的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气球事件”本身的恶劣性质。

就像我们前文所说,从中美元首去年11月份会晤之后,中国方面是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克制与善意的,包括美国对台出售武器、在自己的国防预算法案中公然列出要在未来五年给台湾军售100亿美元的武器,以及挑动朝鲜半岛局势、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氛围等等。
面对这些挑衅,中国都保持了相对克制,根源就在于我们那时候还相信拜登提出的所谓不寻求跟中国冲突和对抗,愿意为中美关系建立“护栏”的想法。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真的“相信”美国,而是我们愿意给其反省以及改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以表明中方是有诚意改善中美关系的。

但是“气球事件”之后,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原因就在于美国在中国已经事先通知过他们,这只是一枚因为不可抗力因素“流浪”到美国的中国气象科研飞艇之后,依然采取了鲁莽的军事行动,以导弹击落了中国的“流浪气球”。
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是由它所体现出来美国的态度,无疑是给中美关系泼了一盆带冰的凉水。
逻辑很简单,美国说不寻求跟中国的对抗和冲突,那么就应该做一些能够真正缓和中美关系的事情。眼下中美博弈如此激烈,根源在双方在很多利益层面有分歧。可“气球事件”,它根本不涉及中美任何一方的核心利益,就是一个意外。

这种事情上,美国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立场去用军事武器击落它,除非美国就是要有意的升级中美矛盾的关系。
换而言之,美国用F-22战机发射导弹击落中国“流浪气球”,充分证明了他们所谓的寻求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演变成对抗,就是一个说辞,美国从根本上没有跟中国平等相处、缓和关系的意愿。
这种背景之下,所谓的建立中美关系的“护栏”,就成了美国单方面来捆绑中国手脚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在美国肆无忌惮的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同时,依旧能避免中国的过激反应。
用更直白的话说,这就是美国“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既然如此,中方自然不可能回应给美国什么善意。

至于《华盛顿邮报》现在所说的,拜登总统没有强调“气球事件”给中美关系带来的裂痕,以及布林肯主动提出愿意跟中国对话和沟通,在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也是美国主动提议跟中国会晤等等举措,看上去是向中国示好,但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美国自知自己犯了一个巨大错误之后,寻求弥补的方式。
自己犯了错误,想要弥补,这本来是个好事,按理来说中国应该接受的。但问题是美国并没有拿出弥补自己错误的诚意。
别说是向中国道歉了,到现在为止,在美国已经击落中国气象科研飞艇的背景之下,他们连残骸都不愿意返还给中国,更只字不提赔偿。

这就跟此前美国抢了法国跟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结果转身去跑到法国积极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样,实际上这是完全不要脸的做法。
因为法国的损失是600多亿美元,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而美国付出的只是拜登总统的脸面,以及几句无关痛痒的道歉而已。
因此,美方这些言行的本质,就是要以美国的霸权手段,强行让别人吃亏。至于表面上的向你表示歉意,那都是虚伪的假象。
可惜中国不是法国,中美关系也不像法美关系那样,法国对美国在军事上有依赖性,所以只能自认吃亏。中美关系是更加独立的,而且现在美国打压遏制中国,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在美国犯了错之后还给面子,然后让自己吃亏。

综上所述,《华盛顿邮报》所谓的美国已经向中国释放出了善意,而中国却拒绝接受这种善意,完全就是一面之词。更准确一点说,是中国拒绝了美国基于霸权逻辑之下,欺凌其它国家的行为。
中国不接受这种欺凌,在美国眼中,反而成为了错误。这显然是不符合国际道义,甚至不符合人们的基本常识的。只可惜美国已经当强盗惯了,颠倒黑白的次数多了,自己都把黑当成白了,这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总而言之,对于美国这种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的虚伪做法,中国现在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敢损害中国的利益,中国必将奉陪到底。
以上就是关于《反击来了,中方发表“反美霸权檄文”,美媒:中国拒绝与美国和解》的全部内容,如果《反击来了,中方发表“反美霸权檄文”,美媒:中国拒绝与美国和解》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时事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