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姑娘,21岁爱上公益,不惜辞职投身公益,一做就是9年
原标题:我,90后姑娘,21岁爱上公益,不惜辞职投身公益,一做就是9年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91位真人故事
我是何雨情,90后广西人,现居广州,是影视传媒行业的制片人和导演。
21岁时,我接触到公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并创办了一档公益节目。
节目成功创办了100多期,感动过无数观众,而我也被这些大爱的公益人感动着。
可我也有着莫大遗憾。有位受人尊敬的公益人,39岁就倒在了做公益的路上,我却没能帮他完成最后的遗愿。

(2021年在“微光公益”启动仪式上致词)
1993年夏天,我出生于广西梧州的一个大山里,父母都是农民,我有2个弟弟和2个妹妹。
我从小就很懂事,懂得照顾着弟弟妹妹,也很珍惜读书的机会,学习很用功。初中的语文老师对我非常赏识,还鼓励我写作。受她影响,我对语文情有独钟,竟还尝试写过小说,也为我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学业结束后,我便踏上了社会。21岁那年,我在广州工作时,看到电视台栏目组在招聘采编,写作的梦想又涌上心头,便鼓足勇气去应聘。

(多年前青涩的我)
负责招聘的那位大姐,说我眼中有一股干劲,是可塑之才,便提携我进了栏目组。我的人生从此变得敞亮,直到今天,依然感激这份知遇之恩。
但以前的我非常内向,就连派发名片都是极大的挑战,每次都会紧张到肚子疼,需要先躲到角落里平复下。
好在职场特别锻炼人,很快我就从容不迫了。3年后,竟还有勇气自主创业了。
因为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多读书才有更多的可能。我边努力挣钱,边把弟弟妹妹们带到了广州读书,想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父母很欣慰我的能力,却又担心我忙起来顾不上谈恋爱。

(我和同事在大凉山拍纪录片)
其实我也期盼能遇上让我心动的人,我有着很深的军人情结,希望能找个军人伴侣。
这些年,我虽然在感情上没有收获,事业却遇到了新机遇。
2014年初,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认识了一位公益会长,他资助的第一所学校就在我的老家。
听他讲山里的家庭,因为家境贫穷孩子又多,有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热泪瞬间充盈了眼眶,我心疼着他们,如同心疼童年的自己。
从此,我积极参与助学活动,渐渐也涉及到关爱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等公益。

(我和热爱公益的伙伴们在一起)
我不但义务宣传,也号召身边的人一起捐助衣物、学习用品等,足迹踏上过甘肃、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省的偏远地区。
2016年,我忽然很想出去体验下不同的生活,就想去陌生的大凉山看看。
我向会长提及此事,他担心我一个人出去不安全,便引荐了在大凉山做公益的朋友张晓林。
不曾想,这短短几天,竟让我与大凉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大凉山区的交通十分不便,土路坑坑洼洼,极其难走,学校也特别少。不过现在已经修了水泥路,好走多了。
为了帮助那里的彝族群众,享受现代化的福利,提高生活质量,张晓林大哥不但修桥修路,还通过社会募捐,在当地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兴建了39所希望学校,其中一所在建。

(第一次去大凉山的时候)
越是接触公益,我越觉得公益人很不容易,觉得个人力量真的很有限。回来之后,便萌发了创办公益栏目,为受助者和捐助者搭建一个公益平台。
不过创办栏目和电视台是制播分离的,如果想做就得自己当制片人。于是,我辞去了电视台栏目组的工作。
24岁正是满腔热血的年龄,虽然明知公益栏目没有经济效益,但仍天真地以为靠着赞助也能养活它。
于是,2017年,我联合3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创办了一档公益栏目《大大小小益起来》,主要讲述公益人背后的故事。
不曾想,要获得赞助很不容易,到了第3个月时,工作室的账户上只剩下了2000多元。

(24岁的我在公益栏目开播仪式现场)
幸运的是,有一位出品人,出资让我们做了一个企业家访谈节目,正是有了这个商业节目的收入,公益栏目才得以坚持了下去。
我们采访了很多公益人,倾听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也参与了各种类型的公益项目,涉及到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助残、助老、助学等。
如今节目做了100多期,发起的助学项目持续了5年,曾在13所学校开展过文艺助学活动,持续资助了十几个困难学生。
2018年9月,为了系统地学习编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了一年,花光了我30多万元的积蓄。

(公益栏目的3周年)
2019年年初,我还在北电进修时,张大哥因身体不适,来北京住院检查。我去医院看望,他要我把他的助学故事写成剧本,拍成电影。
张大哥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动更多好心人关注落后山区的教育,还希望我能抽空去那支教一段时间。
我虽然答应了,后来的剧本也草拟好了大纲,但因为学习和工作繁忙,迟迟未能完成。
没想到,不久竟收到张大哥确诊肝癌的噩耗,医生说他是操劳成疾。
年底时,他在上海住院,我再去探望时,看到他面黄肌瘦,心里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而他在那个时候,仍念念不忘剧本的事情。

(我支教的希望学校就是张晓林大哥捐建的)
2020年春节,为了完成剧本,我去大凉山过的春节,想深入体验下生活。大年初六,张大哥又发语音催我,说再不写出来他可能就看不到了。
他的听起来中气十足,我没在意,便直接回复道:“因为某些因素,剧本没那么快实现。”万万没想到,这竟是我这辈子说过的最后悔的一句话,我不该说得那么决绝。
第二天,我翻看朋友圈,竟然发现了他的讣告,这怎么可能?
我睁大眼睛,仔细读了一遍又一遍,又再三确认发布人,真的是他妻子。

(春节时和大凉山孩子们一起读诗)
我的胸膛像被什么猛烈抨击着,一股气血冲到头顶炸裂开来,泪水无法遏止地往下掉。
我知道这是真的,可心里却不住地在喊:“不可能,不可能!他才39岁!昨天还在跟我说话,我答应的事还没完成,他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
我愧疚无比,便决心加快脚步,满足他的遗愿。然而要把剧本写好并拍出来,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我一直没时间好好去做这件事。
不久,他的妻子要去替他完成第39所希望学校的建设。我得知消息,心中腾起了一团火焰,便跟去拍了纪录片,从当年份拍到了8月份。
我希望能通过这个纪录片,侧面反映张大哥的奉献精神,传递他的大爱精神,也能以此作个纪念。

(和学生们去郊游)
同时,为了兑现我的承诺,11月份,我来到张大哥生前所建的一所希望小学里支教。
那是昭觉县特布洛乡浙建希望学校,里面一共有120多名学生。
我所在的班上共有25个学生,为了丰富他们的学习,我除了语文,还偶尔教美术、音乐和舞蹈,孩子们对这些课程都很感兴趣,也十分喜欢我。
和同事去家访时,家长们也会热情地挽留我们吃饭。那里的村民都是彝族人,他们的就餐习惯很奇特,做的汤菜用不锈钢盆子盛着,没有桌子,直接放在地上,大家围坐着一起吃。

(2020年,我第1次去大凉山支教)
临走的时候,他们还往我手里塞鸡蛋、猪肉、土豆,甚至还抱着老母鸡追着来送我。
这些只有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尊师重教”,竟然还能在大山深处演绎,这使得我的心也越发柔软了。
大凉山的孩子们都很懂事,也很喜欢学校,周末没事也会过来。于是我便和其他支教老师一起,带着学生们到草地上做活动。
我们坐着围成一圈,弹着吉他唱着歌,学生们还轮流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志向,有想当医生、警察的,也有想当歌手、舞蹈家的。他们虽然只有10岁左右,但梦想却已不再局限在山里。
我感到非常欣慰,知识开拓了眼界,也将改变命运,这不正是我们支教的意义吗?
2020年11月19日,是彝族的新年,包括调休总共放假7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邀请我去他们家里过年。

(我和我支教的学生们)
次日,我如约去了一位同学家里。进到家里,地上已经摆好了热腾腾的豆腐汤、猪肉汤和酸菜汤等,如此简单,却是新年大餐。
所有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互祝着新年快乐。在质朴友好的环境下,我远离城市的喧嚣,和他们打成了一片,心中感到纯净又美好。
我用手机视频记录下这一切,很意外,竟然有很多网友发来消息,示想寄快递送来捐助物资,我都婉拒了。
因为交通不方便,去县城取个快递来回需要3个小时。而且不同快递点相距很远,要是去两处取快递,就需要1天。我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因此不方便接受邮寄。

(和伙伴们一起助力乡村教育)
但我知道,社会上有爱的人真的非常多。因此,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心成立一个合法正规的公益助学平台,以便能长期持续地帮助到大凉山的孩子们。
但这件事只能回到城里再做,于是12月初,我只得告别学校。没想到,孩子们竟列队在学校门口为我送行,一个个都在抽泣。
看着他们伤心的样子,我心中也有万千不舍。我只能反复叮嘱他们,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要相互照顾,相互督促学习。
回到广州,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基金会,谈成立“乡村支教专项基金”的事,经历了种种不易。
2021年5月,我再次回到了大凉山,和孩子们相聚。

(学生们采来索玛花送给我)
许久不见,他们最初有些拘束,可不到半天就纷纷活泼起来,一个个争着把日记拿给我看。就连放学了也舍不得回家,围观我洗衣服、做饭,仿佛稍不留神我就会消失。
5月,正是索玛花开的季节,我们一起出去郊游。学生们纷纷采来鲜花赠我,每人一大束,我双手都接不过来,只好放在前面的草地上,竟然堆成了一座小花山。我坐在鲜花丛中,心中也有繁花盛开。
在学校待了一个多星期,我又得离开了。本来想静悄悄地走,结果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学生们便来到学校,来为我送行。
车子启动时,他们跟在车后面,一路跑一路挥手,一路哭着喊:“何老师再见!”

(我离开大凉山时,学生们跑来送我)
我噙着热泪往车后看,担心他们摔倒,不敢让车开太快,只好喊着:“不要跑了!不要跑了!”但是他们还是奋力地跑,即使拐过了山头也不肯停下来。
我一边流着泪一边把这感人的一幕拍了下来,发到网上做纪念,没想到竟上了热榜。后来这个场面还当选了“2021年度十大正能量瞬间”。
2022年1月份,我们终于拿到了公益助学服务中心的登记证书,从此就可以合法合规地接受资助,招募支教人员了,也能更好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了。
最近一年,我一直关注着大凉山的孩子,并成功资助过几个贫困学生。
感恩自己能接触到公益,让我的心变得更加豁达,更加柔软。相信再小的善,也有温暖世界的力量。
欢迎有志之士能一起助力乡村教育,点亮山里孩子的追梦路。

(喜欢本文主人公,可以搜索抖音号:何雨情)
【口述:何雨情】
【编辑:梦天云】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