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无意间睡错妃子,却生对了儿子,换来大汉朝200年的延续
原标题:汉景帝无意间睡错妃子,却生对了儿子,换来大汉朝200年的延续
人们常说:历史其实是由无数巧合相继组成的。其实,这句充满哲思的话也的确在汉朝统治时期得到了真真切切的验证——当年汉景帝因为无意中睡错了妃子,却生下了一个影响汉朝政局变革的儿子、长沙王刘发。成为藩王的刘发不但勤治爱民,还绵延子嗣,他的后代刘钦还孕育出了开创东汉基业200年的五世孙、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文功武治、抑制豪强、重视贤才、休养生息,不但恢复了汉室的天下,还为后来的“明章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国力基础,难怪刘秀在位的33年被后世之人誉为“光武中兴”,可以说刘秀本人的确是汉景帝无意间“缔造”出来的“天选之子”、“帝王典范”。

汉景帝酒后睡错女人,却生对了一个蛮不错的儿子刘发
汉景帝名为刘启,他是西汉文帝刘恒的第五子,母亲是窦太后。汉景帝是历史上的贤君,纵然他在为人方面也有“暴怒人”、“苛待功臣”、“逼亲子”的“弊病”,可是他也的确与父皇汉文帝一起缔造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亦为其子汉武帝的盛世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堪称是西汉时期最负功绩盛名的帝王之一。
汉景帝有薄皇后、王皇后两任正宫皇后,此外,其有据可考的后宫妃子还有栗姬、程姬、唐姬、贾夫人、王夫人这几位靓丽佳人。薄皇后一生无有子嗣,王皇后生育了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及汉武帝刘彻,栗姬生下了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于、临江闵王刘荣,唐姬生下了长沙定王刘发,贾夫人生下了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王夫人生下了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常山宪王刘舜、清河哀王刘庆。

长沙定王刘发是汉景帝的第六子,他的出生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意外”——公元前167年,汉景帝在皇宫晚宴上喝了个似醉非醉,随即就要到他喜欢的程姬宫里去安歇。程姬当晚来了月事,不方便侍寝承宠,但皇帝已经到了自己的寝宫,总不好把人就这样推了出去。于是,程姬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贴身婢女“唐儿”身上。
婢女唐儿长相清秀可人,身形体量与程姬十分相似,于是程姬就使用了一招“鱼目混珠”,让婢女唐儿陪了汉景帝一夜。汉景帝宠幸了唐儿之后,这婢女就怀上了孩子,后来,程姬只好把一切如实禀告给汉景帝。最终,唐儿诞下了汉景帝的第六子刘发,看在孩子的份儿上,汉景帝最终也将唐儿抬升了地位,赐其“唐姬”之封号。
唐姬和刘发母子俩在后宫中的身份十分低微,汉景帝对唐姬也不甚待见。公元前155年,汉景帝见六皇子刘发已经长大,便给了他一块不大的封地,并封其为“长沙王”。

刘发绵延子嗣,生出了五世孙刘秀,换来了200年东汉江山
汉景帝赐给六皇子刘发的封地“长沙郡”在如今的湖南域内,不但土地面积狭小,而且所处位置不佳、到处都是湿泽贫卑的地理风貌。通过翻阅史籍亦可知,汉初之时的湖南一带是未经开发的蛮荒区域,同时亦是西汉获罪的犯人流徙、充军、发配之地。
刘发从长安出发来到自己的封地之后,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封国“国小地狭”而且偏僻贫瘠,但积极乐观的他依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号召力,带动封地的子民勤恳劳作、致力农桑,让长沙郡的发展情况渐渐变得乐观起来,使得这块土地最终成了有名的鱼米之乡。
公元前129年,在位27年的西汉藩王刘发因病去世,其谥号为“长沙定王”。而刘发的子孙之中,有一个人名为刘秀。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在陈留郡的济阳县,他是刘发的第五世孙,在历史学家的评价中,身为东汉开国皇帝的刘秀是史上最善打仗、最能识才用才、最有学问的帝王。汉光武帝刘秀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开创了一个无比辉煌的东汉,堪称是封建君主中的佼佼者、王之典范。

刘秀执政时期被誉为“光武中兴”,他凭努力换来了大汉朝200年的国祚延续
新莽地皇三年,年富力强、胸有宏志的刘秀在河南宛城起兵,矢志推翻新朝旧治、创建一个理想中的泰安盛世。
3年过后,善于征战武伐的刘秀先是壮大自身实力、四处平叛镇乱,而后逐步脱离了更始政权而走向了独立。公元25年春,刘秀在相继击败了北方的几股起义军后,其麾下将领马武积极提议刘秀返回蓟城自立为帝。
彼时得到刘秀尚且犹豫不决,一边行军打仗一边思忖着要不要独领一方霸权之事。转眼间到了农历六月,麾下众臣再度上奏要拥立刘秀为帝,刘秀最终决定即皇帝位,顺势便建立了东汉政权。

称帝之后,刘秀逐步削平群雄、攘外安内,实现了全国大统一。他主政期间,识才辨才、任用贤能,重视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徭役,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职权,革除了西汉晚期的积弊、积极挽救大汉社稷于危局之中,开创了东汉近200年的宏基伟业,堪称“文功武治”、“居功至伟”。
通过制定并颁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国政方针,光武帝刘秀令东汉政权得以稳固长治,经济态势逐步恢复,国力日益强盛起来,老百姓的生活也富裕安泰,史称其为“光武中兴”。
一直以来,世人总是惊叹光武帝刘秀的卓然不群、功绩斐然,予其“中兴之主”的嘉誉盛赞。可是谁会想到这样一位雄君伟主竟与汉景帝当初的一次意外宠幸有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