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颇大的5位巨星,两位已过世,三位退出影坛,还有人记得吗?
原标题:争议颇大的5位巨星,两位已过世,三位退出影坛,还有人记得吗?
提到张曼玉,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她塑造的阮玲玉一角。
实际上,张曼玉很早就已出道。
原来,她7岁时就已全家离开国外,17岁回乡探亲时,张曼玉就被模特经纪公司挖掘并签约。
18岁的张曼玉参加了“香港小姐”比赛,成功拿下亚军,之后踏入影坛。
可惜,以港姐身份出道的张曼玉在电影界并未引起多大轰动。
毕竟,港姐这个身份放在演艺圈并不是金字招牌,充其量只是一个敲门砖。
不是科班出身的张曼玉出演电影,让不少人感觉其缺乏演技,笑称她为“花瓶”。

张曼玉息影的这些年,一直很忙。
她做音乐,在舞台上变身黑金摇滚的朋克女郎,组乐队、出单曲、玩架子鼓,用时尚独特的烟嗓唱后摇。
她画画、种黄瓜、自己理发……日子过得精彩绝伦。
息影十几年,她把荧幕里的精彩,移植到了生活里。
港媒喜欢渲染她没有婚姻和孩子,用传统婚恋价值观来规训她。
但她拥有充沛的自我价值感,和更高阶的人生追求,真的没空搭理他们。
她实在有太多有趣的事情要做了。

如今55岁的她,穿地摊货上综艺,比起昔日的天后光景,实在有些落魄。
也有人说她能够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她没有屈服于生活,屈服于一个没有情感的联系,是一种至情至性的状态。
她早已明白,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活得开心就够了,外界的流言蜚语,那都是别人的事。
每次一出来都会有人问她:难道就这样隐退了吗?会甘心吗?
张曼玉说:“我没有退休,我只是在随它去。演了无数次别人,终于可以做一回张曼玉了。只是有一次觉得闷了,想演点轻松的。就问贾樟柯:“可不可以写喜剧,很想演。”

对于演员来说,固定一个类型的角色一直演,是最稳妥的。但张曼玉不愿待在舒适区,这一点,从她一直接拍不同类型的电影中,也能看出来。
从花瓶到影后,她付出的努力是旁人所不能及的。
和同龄女演员相比,张曼玉一直是一个目标坚定、敢作敢为的人。
在其它女明星忙着嫁入豪门的时候,张曼玉在婚姻和事业间选择了事业;在其它女演员只演同类型的角色,固化自己戏路的时候,张曼玉在不断的给自己创造机会,挑战自己,磨砺自己。
有这样一股拼劲儿,张曼玉的戏路自然宽广,赢过其它同龄人,也就不足为奇。

香港人对她的称呼是“香港的女儿”,她就是梅艳芳。
梅艳芳1963年2月10日出生在香港,是一个歌影双栖发展的艺人,是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
1982年获“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出道并推出了个人第一张专辑《心债》。
1983年,通过唱片《赤色梅艳芳》的主打歌《赤的疑惑》开始走红,大卖五白金。1985年-1986年跨年举行了首次个人演唱会,连开十五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个唱的场数记录。

2003年2月30,被誉为“香港女儿”的梅艳芳,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因病症离去,终年40岁。
梅艳芳的一生虽然只又短短的40年,但她在歌坛和影坛上的地位,却是无人可比的,她她是郭富城,草蠓乐队,郑伊健的师父,1992年因在香港没有了对手而退出歌坛,这才有了王菲,郑秀文的出位。
时至今日,梅艳芳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难以超越的,不仅事业上到达了一个高度,在做人上,梅艳芳同样是成功的。
在香港演艺圈,大概没有谁会比梅艳芳的人缘更好的了,因为她为人仗义,对前辈无比尊重,对后辈更是努力提携,朋友若是遇到困难,她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梅艳芳被大家所知晓的最后一个男朋友,是著名的功夫巨星赵文卓。
只是认识梅艳芳的时候,他还仅仅只是一个初入娱乐圈的新人。当初赵文卓和梅艳芳在一次聚会中相识,之后两个人相处很舒服,渐渐地就产生了感情。
他们的恋情一经曝光就惹来了很多争议,当时有很多人都觉得赵文卓是贪图梅艳芳的地位和名声,而梅艳芳也是在玩弄感情。
当时两个人面对的流言蜚语很多,压力也很大,但只有他们俩知道,彼此之间是多么的相爱。
梅艳芳曾坦言自己真的很想做赵太太,而赵文卓也始终没有忘记梅艳芳。

她在生命垂危时,坚持举办了自己最后一场演唱会,她没有动听的声音,没有劲歌舞,却是用一个歌者生命在歌唱。
在这里,她如愿以偿穿上婚纱,没有等到她心爱的男人,她嫁给了自己热爱的舞台,自己的事业。
在音乐上,她风格多变;在电影上,她发光发亮。
林夕曾评价梅艳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发光不适,告诉我们如何才没有白活一场,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是的,她用有限的生命,带来无限的回忆,她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女神。

当时刚进入影圈的张国荣扮演的是电影《鼓手》中一个热爱打鼓的少年陈子洋。
陈不顾老爸反对,不顾邻居抗议,不顾专业鼓手的冷嘲热讽,狂热地坚持自己的志向,最后终于夙愿得偿,成为业余乐团的一名鼓手。
张国荣出身名门,家境颇好,父亲是当时香港知名的服装店老板张活海。张国荣学业优良,被父亲送到国外读书到大学,后因家庭变故返回香港。
叛逆的张国荣不想继承家业,20来岁报名参加了香港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获得香港区亚军,此后进入娱乐圈。
年轻的张国荣是不是有点像《鼓手》中的陈子洋呢?

真正让张国荣演技发生质变的,是因为他在1990年前后参演了王家卫执导的第二部电影《阿飞正传》。
这部影片无论是对于张国荣、王家卫,亦或是香港电影,甚至是华语电影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说在拍摄这部影片时,有一段戏是张国荣扮演的旭仔和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在走廊中偶遇。
在拍摄这段戏之前,张国荣反复走来走去,张曼玉就很好奇问张国荣为什么会这样做。原来张国荣是在找走路的节奏,在张国荣看来,脚步的节奏也是一种戏。
而张国荣这些行为让导演的王家卫都惊叹不已。而正是凭借在这部影片中的“惊艳”表现,张国荣获得了香港金像奖的影帝。

1987年张国荣主演了程小东导演徐克监制的《倩女幽魂》,他的宁采臣有着浑然天成的憨厚与善良,你根本留意不到他的演技,因为他不是在演,在电影里,他就是宁采臣。他塑造的怯懦单纯的宁采臣也成为留名影史的经典书生形象。
1988年32岁的张国荣主演了《胭脂扣》里丰神俊朗的纨绔子弟。他精致的样貌,优雅而古典的气质,潇洒倜傥中带点颓废的风华,眉梢眼角如梦如幻,若即若离的神情,处处气质十足,可圈可点。

跨越97演唱会《红》当年告别演唱会上,你说不想被忘记。
纵使世间有诸多流言蜚语,纵使人生有太多解不开的谜题。
然而,你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惊艳世人的瞬间。

上世纪的香港娱乐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再发发不过周润发,再红红不过钟楚红。作为“香港四姑”之一的红姑钟楚红,是和林青霞、梅艳芳齐名的人物,更是被称作“中国的玛丽莲梦露”。
这样一位香港娱乐圈的天后,颜值身材还有才华都是顶级的,身边自然少不了众多的追求者,可是钟楚红真正做到了,一生只爱一个人。

她不管和哪个男神演戏,都只是工作,私下绝对不会有任何的炒作或绯闻。
曾经有一次,有一个富豪为了请钟楚红吃饭,开出了7位数的天价,但被她一口拒绝说:我没有钱吗?为什么要我去陪一个老头子?
在当时那个不少女明星一心只想着走捷径、嫁豪门的年代,钟楚红十分洁身自好,算得上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1984年,已经是当红明星的她在一次策划拍摄中认识了正在创业的朱家鼎。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一句经典策划语就出自朱家鼎之口。

钟楚红真能称得上是娱乐圈中的一个传奇,首先是事业发展具有传奇性。
事实上她的从影时间相对较为短暂,1979年选港姐入行,1992年就嫁人息影,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足以让她成为很多人心目中一辈子的女神,最大的遗憾就是钟楚红退圈时间较为早,否则她应该还可以留下更多的经典。
在朱家鼎离世后,她决不再婚,就连恋爱都拒绝,在她单身的这些年,追求过她的人并不少,而钟楚红都一再婉拒,更不介意公开表示自己每天都在悼念朱家鼎,直到今天,她的这一份深情令人敬佩,也变相将很多有意要追求她的人拒之门外。

有些出生比较晚的朋友对于林青霞的印象很可能来自于她的经典电影《东方不败》,尤其是那个从湖里浮出水面,仰头喝酒的镜头,把林青霞的时尚、洒脱、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媒体都默认“林青霞之后再无东方不败”。
但其实林青霞早年的作品也全都是经典之作,只是年代久远很多年轻的朋友不知道罢了。
很多混迹娱乐圈的小明星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演一些边边角角的角色,大多数都是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慢慢从小角色转变成主角,或者等待多年才能等到一个能够爆红的机会,极少有人出道即巅峰的,林青霞除外。

她17岁时因《窗外》入行,琼瑶说,她那种“惊人的美”,是笔下女主角的最佳人选,她就是那个从书里面走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
确实,作为琼瑶影视第一代玉女掌门的林青霞,当年秀眉明眸,端庄娇美,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倾倒,对很多影迷而言,她的美是空前的,也很有可能是再无后来者的。
有人曾说,像林青霞这样的“绝代佳人”,就应该一辈子活在电影里,可是相反的是,她却往往在演艺事业正高峰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
对于这个做法,很多人认为是她年少成名,感到了厌倦,但更多的人则认为,她是为情所困,耽误了事业。

当初,少女林青霞爱上秦汉,如今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错爱",耽误大半生。
而人到中年,40岁的林青霞沧海桑田,幸运遇到邢李原。人们都说林青霞"错爱"了只知铜臭味的土豪。
却不知道,这次"错爱",才是她一生的真爱!
或许,"一生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能这样对你的那个人,才是你的真爱。

现年66岁的林青霞,一直爱得果敢而坚定,一直在乎着一份真情,无论如何,她都是一个惊艳了一个时代又很有才情的绝色美人。
如今,她以"开通了,mygod!大家好"宣布自己回归,并且开心地表示又可以跟大家分享感悟和心得了。
让我们一起期待她的感悟,也期待她的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