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开内娱后 尺度一次比一次大……
悬疑剧,最怕剧透。
每当有国产悬疑剧播出,总少不了「猜凶手」环节。
接连的热搜词条,总会无情出卖了后续剧情。
而网飞新出的一部台剧,偏不信邪。
将凶手早早公之于众,却丝毫没有削弱紧张、刺激。
本剧改编自日本推理女王宫部美雪的同名小说。
由吴慷仁、柯佳嬿、林心如联手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离开内娱后,这几年推出了不少爆款台剧。
上次主演兼制片的《华灯初上》,就将镜头聚焦于陪酒女,引起广泛热议。
这一次加盟的新剧,尺度进一步飙升。
将囚禁、SM、碎尸接连搬出。
热度自然也是相当爆。
播出不到一周,便登上了多个地区热播榜前三。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它——《模仿犯》
90年代,台北街头。
一则神秘录影带,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报道画面。
面具男Noh,自称是近期女子连环杀人案的凶手。
他疯狂叫嚣,点名道姓侦办此案的检察官,下了挑衅书。
「我跟你的游戏要开始了」
故事要从八周前的「公园断掌案」说起。
一个怪异的红色礼盒,突兀地出现在清早的公园。
遛狗的女孩好奇地打开,被吓得连连后退。
里面装的,是一只女人的断手。
警察赶赴现场,试图「大事化小」。
毕竟,情债、赌债频频发生,无人报案也就不必受理。
但,检察官郭晓其(吴慷仁饰)不这么认为。
这起「断掌案」,让他想起了三年前的一桩强奸杀人案。
被害人同为女性,同样是大拇指脱臼。
能造成这种伤害的器具,只有拇指铐。
当年的凶手田村义,早已落网服刑。
但再次提审,只觉疑点重重。
首先,自首毫无动机。
被害人的尸体已经被精心掩埋,根本无人知晓。
反而是他主动带领警方,挖掘出了尸体。
其次,对供词过于熟稔。
三年过去,他依然能只字不差地背诵。
更蹊跷的是,他根本不会用拇指铐。
郭晓其大胆推断,田村义极有可能是替罪羊,真凶仍逍遥法外。
他来到了田村义家中,试图寻得线索。
没想到,废弃多年的房门却被打开了。
走进一看,桌上又摆着一个熟悉的红色礼盒。
红色礼盒中,装着一个女孩的照片。
很显然,凶手早已洞悉了郭晓其的计划,他要引导警方找到新的受害者。
警方立即行动联系其家属,却还是晚了一步。
女孩的外公已经接到了凶手的电话。
没有索要钱财,而是要求他在闹市爬行、学狗叫。
并声称,只要扮得够像、够逼真,就能见到外孙女。
凶手没有食言,果真让外公见到了女孩。
不过,是一则录影带。
录像中,女孩先是被性虐,随后被活活掐死。
丧心病狂的凶手,甚至将魔爪伸向了警方。
警官勇哥,也收到了来自女儿的挂件。
凶手提出,要他上电视台直播道歉。
当着三百万观众的面,承认自己是个无能的父亲、废物警察。
关键时刻,郭晓其赶到,打断了勇哥。
总结前几起案件,他发现,一旦满足了凶手的要求,女孩生还的几率只会更低。
面对镜头,他向凶手宣战。
「我一定会抓到你,你玩完了」
猜凶手,一直是悬疑剧情的关键。
《模仿犯》却反其道而行之。
剧集将将过半,就把凶手的身份释出。
为观众开启上帝视角,目睹主角被反派玩弄于股掌之间。
主打的并非抽丝剥茧的爽感,而是巨大的虐心与无力。
为了摸清凶手的犯罪心理,郭晓其找到担任心理医师的前女友胡允慧(柯佳嬿饰)寻求帮助。
她分析,凶手的每一次行动都仿佛在博取关注——
过于放大自我,过度期待被重视。
这些都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
细看凶手的作案手法,也处处留下线索。
疯狂暗示,生怕警方怀疑不到自己头上。
他会在所有受害者的眼角留下相似的红色印记。
也会对受害者进行相似的捆绑。
并将照片与画像寄给警方,宛如炫耀自己的勋章。
施害之前,他还会把受害人封口束缚,再装进货车后备箱。
随后载到家属面前,任由其呜咽哀嚎、撞击车窗。
等到亲属走近,再一脚油门开走。
欣赏亲属急切、绝望的神情,折磨着被囚禁女子的内心。
抛尸的形式更是高调。
或将尸体挂在十字架上,引来八卦媒体蜂拥偷拍。
或将尸身置于午夜的公园内。
蒙上白布,联系家属亲手掀开。
杀人犯罪,被他视为一种艺术创作。
根据凶手留下的线索,警方早早锁定了嫌疑目标。
却由于没有证据,只能任由其逍遥法外。
更让郭晓其没想到的是,即使凶手落网,案件依然疑点重重。
凶手背后,还有主谋。
接下来,郭晓其也将成为新的目标。
还记得开头录影带中的叫嚣吗?
凶手断言,人心都有恶。
他要做的是,把郭晓其心中的恶勾出来。
在凶手的设计下,郭晓其身边的朋友、亲人都接连受到伤害。
一道难题摆在他面前。
究竟该保持理智与凶手斡旋到底,还是施加私刑处决凶手?
敢放出凶手,是因为剧本够厚。
悬疑只是《模仿犯》的第一层外衣,内在的社会议题非常丰富。
故事的核心,也不在于抓住某一个凶手。
而是揭露真凶背后,一个个帮凶。
先是尸位素餐的执法者。
早在三年前,便有女性接二连三地失踪。
记者小路还特意整理出了《都会失踪女子专题》。
警方不以为意,甚至往被害者身上泼脏水。
田村义在供词中一口咬定,他与被害女子是「合意性交」。
警方随即脑补出了一桩桃色事件——
女孩因缺钱找到田村义拍摄裸照,又因勒索惹怒对方,结果遭到杀害。
为此,他们不惜篡改女孩朋友的供词。
媒体,也难辞其咎。
连环杀人案一出,立即成为新闻「大热门」。
电视台、报社,都争相插播凶手寄出的录影带,唯恐天下不乱。
不觉间,将凶手捧上神坛。
「一刀未剪,抢先播出」
他们还邀请被害者家属登台,录制独家栏目。
说好的是为了死者发声,却极力揭伤疤、挖猛料。
甚至为了收视率,罔顾事实带节奏。
失掉了新闻良知,沦为了流量的奴隶。
记者小路也因此愤而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