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壸,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番话,是在制定一五计划,讨论中国的工业发展的时候,教员说的。
为什么说这番话,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拨几年。1949年12月16日,莫斯科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的大钟刚敲过十二响,伟大领袖率领中国代表团乘坐的专列徐徐进站,抵达苏联访问。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出访,专列从北京到莫斯科行驶了十天,其中还包括一车皮江西蜜橘、一车皮山东大葱等特产,作为给斯大林的70岁生日贺礼。
在出访期间,伟大领袖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看着一辆辆汽车被制造出来,内心大受震撼。当时,中国汽车工业还是一片空白。像这种壮观的工业场景,见所未见,以至于伟大领袖当时就对随行的人员说:
“我们也要有咱们自己的大工厂!”

随后,在一五时期,中国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以这些项目为核心,近千个大中型项目配套为重点,初步建起了新中国工业经济体系。
仅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与此同时包头、武汉的大型钢铁企业先后开始施工。当时的较大项目,平均每天都有一个开工或竣工。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五年间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1949年至1978年用不到30年的时间,特别是1952年之后中国就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当然,这也是“苦难辉煌”的三十年,背后一代人,从面对的工农剪刀差的农民,到不懈奋斗的工人,都为之付出了青春。从1952年到1978年,工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从17.6%和20.9%提高到44.08%和48.20%,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国民经济总就业人数比重从7.39%提高到17.30%。但是,由于长期坚持“以钢为纲”,过度强调重工业,中间产品消耗过多,用于人民生活的最终产品过少,出现了轻重工业比例关系失调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增长滞后于产出占比的增长。同时由于管理和技术落后,中国的生产效率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978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前往欧洲考察。他率领一个30人的代表团到西欧5个国家访问,包括法国、联邦德国、瑞士、比利时和丹麦。他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二十年。197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应日本政府邀请,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访问期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参观了日本新日铁、松下、日产汽车等公司,并乘坐新干线列车从东京到达京都,亲身体验了日本科技发展的成果。
乘坐新干线列车“闪光八十一号”前往京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谈到乘坐新干线的感受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字,‘快’。像是有人在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参观日产汽车公司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得知该厂人均每年汽车生产量为94辆后,这个工厂比中国最先进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人均年产量竟多出93倍。参观结束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发表即席讲话中坦言:“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了。”参观新日本钢铁公司君津钢铁厂,对日本钢铁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以及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十分震惊。当时他说:“就照这个样子,给中国建设一个钢厂。”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国客商、海外侨商以及港澳台同胞,开始纷纷在中国大陆投资办企业。到1993年,中国引进外资企业数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吸引外资国。而也就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访问日本两个月后,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万众瞩目的宝钢在上海打下了第一根钢桩。这个设计规模为年产钢、铁各600万吨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成为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工程立项。1953年,中国面对的情况是,经过了200多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特别是美苏欧日,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而中国百废待兴,在被打烂的农业国基础上,什么都不会造。1983年,中国面对的情况是,经过了30年的奋斗,中国什么都会造的之后,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欧日,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升级,而中国各环节各领域生产效率太低,无法在国际竞争中有竞争力。2023年,今天中国面对的情况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成为了发达国家杀手。此时美国开始把可以落地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代表着新的生产力的东西“不再藏着掖着”的往外show,在新的“世界”快速开疆拓土的时候,中国还没能拿到新世界的门票。过去一年,仿佛“技术大爆炸”一般,新技术突破零界点,快速涌现。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虚拟世界的“工业化”会大幅度开启,会带来“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随着“虚拟世界”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的完善,在虚拟世界体验会越来越好,时间会越来越多。而随着虚拟世界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这个世界的财富增量,会越来越快的从“真实世界”转移到“元宇宙”。(并非认为比特币值得投资)这个世界的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而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变化,会进一步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事实上,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或者说新的生产力在2013年就有苗头出现。2013年,在Oculus和HTC等公司的推动下,曾经只存在科幻电影中的虚拟现实技术产品(Vitual Reality)正式量产落地。2013 年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CNN) AlexNet 在 ImageNet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 中取得了破纪录的表现,这也被业界认为是被业界认为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真正开始起飞的拐点。回过头看,如果过去十年,中国市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的不是p2p,与房地产的击鼓传花这样的资本游戏,而是更多投入到真正的硬科技,或许今天情况又不一样。不过历史没有后悔药,今天,站在2023年的当下,中国到了再一次做选择的时候。不同的是,1953年,我们可以向苏联学习,从0到1完成了工业体系的建立。1983年,我们可以向美国欧洲日本学习,从1-100完成了生产效率的飞跃。而2023年,能摸的石头只剩美国,而美国大概率是不会像前两次那样,让中国掌握到生产力的核心的。而这一次生产力的大飞跃中,中国能否拿到新世界的门票?新世界中国的生态位会在哪里?中国又能从这次生产力飞跃巨浪中,得到什么?1953年,我们大概比世界最先进生产力落后100-150年1983年,我们大概比世界最先进生产力落后20-30年2023年,我们大概比世界最先进生产力落后4-6年所以,面对汹涌而来的先进生产力,中国能“造”什么?或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用我们的青春需要去回答的问题。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