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乌龙!川大女研究生污蔑大叔后续,律所拒绝招聘学生,不得了
原标题:不是乌龙!川大女研究生污蔑大叔后续,律所拒绝招聘学生,不得了
文/木槿夕先生
我一直认为,这并不是乌龙事件,而是一次污蔑翻车事件。
四川大学百年声誉,因为一个女研究生而备受质疑,让人沉默。

(百年名校)
谁能想到,一件地铁偷拍事件,会逐步从学生个人上升到学校,背后考验的是个人的观念。
有人认为,四川大学对女研究生张某的处罚很重,留校察看和留党察看处罚很重,并不是轻飘飘的处罚。
可是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袒护张某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四川大学的声誉。
在事件发生后,四川大学和四川教育局都受到波及,不断有人在评论区提出质疑,希望正视张某的问题。

(网友的质疑)
可以说,四川大学女研究生张某,用她的专业素养给很多人上了一课,只要将一个人污名化,就能够引发性别对立,再抛开事实,直接成为热搜人物。
普通网友已经将四川大学和女研究生张某联系在一起,比起校长更加出名。
这就是大众的惯性思维,一个人出现了问题,那么有可能是土壤出现了问题。
这几天高考的成绩陆续公布,四川大学做了宣传报,让学生出面,拍摄了一组手持录取通知书的照片,画面相当和谐。

(宣传报)
可是在评论中,更多网友讨论的依然是污蔑事件的张某,可见她的热度已经盖过了学校。
事件初期,张某还不承认是网暴大叔,她还会怼网友:“如果他真的没有偷拍,那他为什么不为自己发声?就算我夸大其词了,他又损失了什么呢?”

(涉事人员回应)
作为一名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张某应该具备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可是她并没有如此做,相反试图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一名大叔进行污蔑。
不知者无罪,故意者犯罪。
张某的行为,影响到不只是个人,她更直接影响到很多努力奋斗的研究生,让总体的研究生评价下降。
当一个人拥有知识和地位后,她忘记了是从哪里来,那么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张某就是典型的例子。
除了偷拍大叔进行污蔑事件之后,还涉及到质疑免试资格,霸凌同学等等素质低下的问题之中,可见张某不具备一名优秀学生和党员的素质。

(四川大学的通报)
著名评论家胡锡进连续给出14篇文章,都讲出了舆论趋势,就是给张某一个机会。
人民日报下场支持,“不能以曝制曝”。
个人不支持对具体的人进行网暴,是对一种社会放纵有担忧。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知识分子应该是维护这个底线的有力声音。
可是张某无视双方已经和解的事实,公然网曝一个农民工大叔,足以证明她已经脱离了社会基层,内心根本没有法治意识。
与其说女研究生张某是一个名字,更不如将它延伸到一种现象。
某些人太擅长用群体来谋取个人私利。

(张某)
目前张某被四川大学宣布双留处置,澄清了她的免试资格没有问题,还有霸凌同学的指责,事情终究没有结束。
由于事件发生在高考期间,对于四川大学招生是有影响的。
为什么张某犯错会上升到学校层面?
是因为张某的错误很明显,她就是为难农民工,以此来成为热搜人物,只是后来翻车了,不得已道歉。
而四川大学的处置是有缓冲的想法,有袒护张某的嫌疑,甚至于赌上了百年名校的声誉。

(网友质疑)
有一位18年党龄的网友,听说张某的行为和四川大学的回应后,直接去相关网站举报川大党委会所有成员。

(律所通报)
除此之外,北京一所律师事务所发布通报,“鉴于四川大学在最近处理张姓学生不当行为中的表现,该校的治学态度显然不高,该校毕业生的品质难以让社会信服。”
律所决定不再招聘四川大学的学生,希望他们不要投简历了。
从以上的事例来看,张某没有给四川大学增光添彩,反而是给学校抹上了一层灰。
农民工大叔和儿子担心影响张某的前途,给予她一次机会。
相对比张某的污蔑,大叔和家属的谅解至关重要,否则她绝对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张某的污蔑只是导火线,是四川大学的“双留”察看加了一把火,让大家看到了对精英阶层的容忍程度。

我认同这位山东网友的评论,农民工是善良的,他看到张某的眼泪后,想到女生的未来,就选择了原谅她。
在这样的“和解”之下,一切都顺理成章进行着,张某仍然是四川大学的女研究生。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
经典的国漫《一人之下》中,天花板天师对付一个胆大妄为的小辈时说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
这句话值得很多人细读,在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它能够帮助你。
任何事情都是有联系的,一次事件就足以改变很多人解决问题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