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郊区起义,法国人的坑有多深?
作者:小二胖
来源微信公众号:智库百晓生
就在几天前,法国的老区人民又暴动了,一夜之间,巴黎的郊区青年起义。
巴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是法国人的巴黎了。
巴黎恐怕是法国无产阶级的政治中心,打砸抢,放火,零元购巴黎的星星之火不仅烧到了法国的马赛、里昂、楠泰尔、斯特拉斯堡… …也烧到了比利时和瑞士… …
历史上的法国人民本来就具有革命基础的,加之从非洲来的大量的移民,加之前不久延迟退休法案引发的大罢工,加之法国的通货膨胀飙升,物价持续上涨,社会矛盾原本就很大。
所以,几重因素的叠加下,几天前的17岁少数族裔的移民二代被枪杀的导火索彻底引爆了已经引爆了已经是矛盾重重的炸药桶。
看似是偶然事件,其实是必然事件。没有这个事情发生,也必然会发生其他的事情。
因为累积的矛盾和不满已经压不住了。
事情是这样的,死者叫Nahel,17岁,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血统+绿绿,典型的移民二代,且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在7:55早高峰的时候,他在公交车道上开着一辆波兰牌照的黄色奔驰AMG,巴黎跟北京一样,也有早高峰,也有单独的公交车道。
不出意外,在早高峰堵车的时间段,把车开在公交车道上,警察发现后开始拦车准备检查。
但Nahel只有十七岁,在法国肯定是拿不到驾照的,无照驾驶,铁定的违法。他见警察过来了,一着急就想开车逃跑。
两边都很紧张,就在发动机发动的一瞬间,警察开枪了,距离很近,一下就打死了。
在欧洲政治正确的背景下,未成年+少数族裔+绿绿+移民,直接把矛盾点拉满。
Nahel丧命的视频被传播到网上。
Nahel的母亲直接就把话题扣在了种族歧视上,在Tiktok上说“警察看到了一张阿拉伯人的脸,就想杀掉了他!”,并动员人民群众“为我的儿子反抗起来!”
要知道Tiktok在欧洲年轻人当中的普及率可不是一般的高,底层民众,待业青年,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经历,
这激起了法国贫穷和多种族混居的城市社区长期以来对警察暴力和种族主义的强烈怒火。
于是,整个法国的北非移民、绿绿、黑人,还有不如意的年轻人全都炸了,跑到街上去闹了。

多地爆发骚乱,仅一夜之间,2000多辆车遭纵火烧毁,大约500座建筑物受到损毁。
在6月30日晚至7月1日凌晨的骚乱中,法国共派出45000名警察,并使用装甲车。

对暴力骚乱者予以拘捕。法国警方在全国逮捕1300多人,其中在巴黎逮捕406人。
这些被逮捕的骚乱者平均年龄只有17岁,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号召“父母管好自己的孩子”。
7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会见了受到波及的220个城市的市长。真没想到,居然这么多的城市遭到了袭击。
即便如此,左翼民粹的法国参议院议员梅朗雄( Jean-LucMélenchon)并没有对施暴的骚乱者予以谴责,只要求暴徒不要破坏“学校、图书馆和体育馆”。
有意思的是他居然没有提警察局或市政厅。他的意思就是,警察局市政厅可以砸,只要别砸学校、图书馆就行。

可是,年轻人哪里会听你的,继续打,继续砸,为了保护学校免遭破坏,父母们只得晚上在学校外站岗。
市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汽车被烧,城市设施被毁。
绝大多数人感到震惊和害怕。
人们反复自问:怎么回事?怎么会变成这样?
一个浪漫之都,一个奢华的城市怎么会屡屡发生这样的事呢?
没来过巴黎的人很难理解,如果到过巴黎,你就很容易理解了。
法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都很低,法国人不愿意生小孩,但又缺少劳动力,怎么办呢?于是法国人就目光放到了自己的前殖民地—北非。
最早来法国的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为主,这些人到了法国没多久,站住脚后就开始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接过来了,到了1973年,81000多人以“家庭团聚”的方式来到了法国。
和欧洲人不一样,这些人特别能生,人口迅速壮大,不仅如此,法国还不断地吸收战乱国家的移民,到了20世纪末,法国的非洲移民已经达到500万。
以至于今天你站在巴黎街头会很恍惚,怎么有那么多的黑人,这还是欧洲吗?
如果只有几千上万的北非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是单一族群的移民数量太多了,他们就自行组成了一个小社会。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与现行社会组成了一个平行世界,各自分开,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割裂。
这些人也不爱学习,很多十几岁的小孩还不会讲法语,受教育程度非常低,这就导致了无法就业的问题,大量的年轻人没有工作。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大,这不仅仅是法国自己的问题,西欧和北欧都差不多。
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Tiktok,以至于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和精神怎么寄托呢,于是他们就开始大力集资修建清真寺,然后很快就成了他们活动中心。

巴黎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化。在欧洲也算是普遍现象了,瑞典、挪威更多,德国最近几年也开始大规模的修建清真寺,以至于各种冲突不断。
2015年法国作家Michel Houellebecq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叫《Submission》,翻译成中文名字叫(投降),讲了一个未来的魔幻的法国故事,书中主要讲述了法国的绿绿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于是绿绿总统上台,并宣布法国成为绿国。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本书。

原本难民和移民的生活相对欧洲社会是割裂的,就如同两个平行世界,你折腾你的,我过我的日子,互不干涉。
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欧洲又是政治正确至上,时间一长,互相看着不顺眼,双方的摩擦开始演变的不可控了。
还记得2015年查理周刊的讽刺漫画吧,一伙武装分子闯入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手持AK47和火箭发射器,一整扫射,结果是查理周刊的12人死亡,5人重伤。
最后,在政治正确的引领下,法国政府雷声大雨点小,和和稀泥,大事化小了。
反正这之后,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矛盾倒是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割裂的也就越来越厉害了,不仅是法国,欧洲这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
老龄化、人口少、出生率低、高福利,引进第三世界的难民和移民,然后的社会问题没有解决,移民过来的那些黑哥们以及难民身份涌入的那批人,根本不愿意工作,反正福利那么高,辛苦工作挣的钱还没有吃救济金高呢。
这演变成了欧洲政府请了一大批不干活的人来这里吃福利,。法国人,尤其是打工人对此极为不满,
来自非发达国家的这帮人薅政府羊毛可是一把好手,只要有个缝缝,就能给你抠出来一吨金子,谁让你的政策有漏洞呢?
反正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了,领着救济金,生一个孩子政府每月还给补助金,那就开始开始生孩子模式吧,能生本来就是他们的天赋神通。
别说法国的那帮北非黑哥们了,就是德国的叙利亚难民也是非常的能生,往往一个家庭有4、5个孩子时很常见的,难民身份,政府每月给每个大人和孩子补助金,租房和水电都是政府支付,算下来,净收入比一般的德国家庭还要高。
对此本国人意见极大,自己辛苦工作交的税用来补贴一群不工作的人,搁谁心里能舒服?于是各方矛盾不断激化,欧洲那几个国家都差不多,只不过法国的问题最大,炮火最猛,也是最烂的一个。
而且,法国老区人民又有革命精神的传统,于是,隔三差五的不是跟移民、难民干架,就是跟政府干架,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或是诉求。
然而这次的骚乱,把老区人民整懵了。没有诉求,没有任何“政治信息,既不是反抗警察暴力,也不是反对种族主义抗议。

他们就是单纯的破坏,抢劫商店,“Foot Locker、Lacoste、Sephora… …众多的商店被抢,基础设施被砸毁,参加暴乱的年轻人与国家和整个法国社会实现了决裂。
通过暴力的打砸抢宣泄情绪,至于如何弥合,无人知道。
幸亏19年的香港有了国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