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姑,86岁,7个儿女,她还是被送进了养老院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姑姑今年86岁,她是在最贫困的50年代末嫁给我姑父的,当时姑姑只有19岁。
比姑姑大两岁的姑父,是门里师傅教会的木匠,他正跟着他父亲走村串户的做木匠活。
那时候,农业生产的农具都离不开木制的东西,农民盖房子、做家具,更是离不开木匠。
因此,技术好的木匠师傅在外面做木匠活儿,不仅是吃香的、喝辣的,而且还挣着生产队的整工分。
姑父就属于技术好的那种木匠。
姑姑嫁给姑父的那几年,一直没有生育孩子。
因此,她婆婆经常指桑骂槐的骂她是个只知道吃食,没本事下蛋的母鸡。
姑姑也因为没生孩子不少受窝囊气。
1962 年 2 月,姑姑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儿。
大表姐出生后,姑姑接连又生了 4 个女儿。
这时,一心想抱孙子的婆婆,又开始挑姑姑的错了,说她扒着妮子窝了。
于是,她就给 小 5 妮取名叫“小改,”希望姑姑调胎给她生个孙子。
姑姑就在暗地里嘟囔婆婆不知足:没生孩子的时候骂她不会下蛋,生了 5 个女儿了,又说她扒着妮子窝了。
好在姑父始终站在姑姑这边,没有嫌弃姑姑和 5 个女儿给她气受,一如既往的在外面干着他的木匠活儿养家糊口。
1974 年 10 月,姑姑终于调胎生了一个儿子,我表弟。
姑父就给表弟取名叫“继承”。
姑姑她们一家对表弟就像是众星捧月一样的疼爱。
夜晚睡觉的时候,姑姑就把表弟放在她肚子上暖着,害怕他被冻着。
2 年后,姑姑又生了一个儿子,姑父给这个表弟取名叫“群望。”
姑姑生了这个表弟后,就被做了结扎手术。
姑姑的 7 个儿女也跟姑父他们期待的一样正在茁壮成长。
1984年,姑父看到了商机,他看当时农村已经开始扒草房子盖瓦房了,有很多人锯瓦板、瓦条,做门窗户扇。
姑父就买了街上的第一台带锯,又用几百块钱买了一大块地皮,盖个简易的棚子,在那里给人家加工瓦板、瓦条,制作门窗户扇和家具等等。
姑姑就带着几个表姐在家里种植田地,养鸡、养猪。
姑父忙不过来,就让大女婿给他帮忙做,他付给大女婿工钱。
又过了几年,姑父赚到钱了,就把那个棚子扒掉,盖了当时很漂亮的 4 间 2 层的楼房,给 2 个儿子一人 2 间。
几个表姐长大陆续结婚时,姑父和姑姑除了给她们陪嫁的箱子柜子外,每人还给他们陪嫁了几百块钱。
姑姑一家当时也算是街上的首富。
两个表弟也都娶到了漂亮的表弟媳妇。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转眼几十年过去了。
到了 08 年前后,楼房和铝合金门窗淘汰了木质门窗,姑父的带锯生意和加工门窗的生意也日落西山,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于是,姑父就关闭了带锯和木工加工生意,回到家里跟姑姑种起了田地。
此时,姑姑和姑父这对老夫妻已经 70 多岁了,表弟继承和群望他们都各自带着孩子老婆,到外省打工去了。
她们老两口也成了留守老人,在家里种田养鸡,日子也过的津津有味。
就在上前年,80 多岁的姑父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姑姑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安排了姑父的后事后,她也大病一场,患上了轻度的老年痴呆症,做饭吃就成了一个很大问题。
之前,姑父在世的时候,他很疼爱姑姑,像做饭洗衣的这些家务活都是一个人做的,姑姑就像是一个甩手掌柜的,吃穿现成的。
看着老母亲目前的身体,4 个表姐(二表姐去世了)和 2 个表弟,他们姊妹 6 个就坐在一起商议给姑姑的 养老问题。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让姑姑在她们姊妹 6 个家里轮流居住,每个人家里住 2 个月,生病的时候,姊妹 6 个共同兑钱治疗,轮流住一遍后,刚好是一年。
两个表弟都在外面打工,论到他们的月份时,他们每人每个月给姐姐们打 3000 块钱,让姐姐替他们照看姑姑。
头两年,几个姐姐轮流照顾母亲,倒也没有什么说词,母亲年纪大,又有点老年痴呆,上年纪的人嘴啰嗦一点,女儿们倒也能够包容老母亲。
特别是去年,姑姑在几个表姐家里,嘴里不停的念叨:我的继承咋不回来呀,我想他了,他是我的好儿子呀……你们养活我,我一年有 10000 多块钱的养老金……
几个表姐也都是当奶奶的的人了,她们的孙子和家务事就把她们消磨够呛,一听姑姑隔长不短的唠叨,就会有情绪波动,有时就会拿话怼她:你一个月就 128 块的养老金,再 50块的 80 岁高龄补贴,一年总共还没有 2000 块钱,你哪来的 1 万多呀。
每当这时,姑姑就哭着说她们不孝顺……
姐姐们就给弟弟继承打电话,说:你给再多的钱,也不替你服伺老母亲了,你自己回来服伺吧。
继承想了一下,说:我们一家都在外面打工,因为 服伺 2 个月的母亲不好请假,怕丢掉了工作,要不,就把老母亲送到养老院里去。
小表弟知道后,就说:“咱妈生了 7 个儿女,老了连人愿意服伺她都没有,把她送到养老院,说出去人家会笑话 咱们的。”
去年过年,姑姑正好轮到小表弟群望家里了。
群望耐心的在家里照顾老母亲,可能是姑姑的瞌睡,睡颠倒了,她经常是白天睡觉,不吃饭,夜晚没有睡觉的瞌睡。
可是姑姑经常在夜晚吵着肚子饿,想吃饭。
小表弟无奈,只好穿着衣服起来给她做饭吃。
不知是姑姑怀旧,还是看着儿子挺孝顺的,她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
于是,表弟也冒出了一个想法:自己的 2 个月赶快轮过去吧。
就在前两个月,姊妹 7 个中脾气最好的 5 表姐小改,给两个表弟打电话说:让他们自己回来服伺老母亲,她再也不替他们服伺了。她说家里的农活太忙,老母亲总是闹着夜里吃饭,她累的真的是受不了了。
两个弟弟就用视频在他们姊妹群里商议:在县城里找一个好一点的养老院,姊妹几个兑钱把老母亲送到养老院去养老。
事情定下来以后,快进头伏的前几天,几个姐姐在县城找到了一个养老院。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说:鉴于老太太的生活还能自理行走,你们每个月交 2000 块钱的生活费,医药费你们自负,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姐姐们把视频打开了,让 两 个弟弟看看养老院的环境。
两个弟弟看后比较满意。
继承就对弟弟说:咱弟兄两个负担 1000 块钱,5 个姐姐负担 1000。
姊妹 7 个都同意了,二姐虽然去世几年了,但二姐夫也同意兑钱赡养岳母。
第三天,几个表姐把姑姑身上洗的干干净净的,又给她买了几身新衣服和零食,用车把她送进了养老院。
临走的时候姑姑虽然舍不得走,但还是坐上了汽车。
在车上,几个表姐也在劝姑姑说:妈,我们姊妹几个兑钱把你送进养老院里,也是在给你养老,给你看病,并不是没有管你。我们会经常来看你的,等我们老了,说不定也是得进养老院里来。
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书写乡村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感触,请留言或私信。让大家共同见证,我们在这个时代里所留下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