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阿姨:不带孙子,儿子儿媳会给我养老吗?15年后她得到了答案
导语:
养老和带孙子,一直都是老年人关注的核心问题。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只要把自己生的养大,生自己的养老,就算对得起自己和父母了,至于孙子,谁生的谁养。
很多家庭因为带孙子的问题,使得婆媳之间或者说亲子之间,发生了很多矛盾,同时,也影响到老人养老的质量。
那么,不带孙子,儿子儿媳会给老人养老吗?
孙子出生,儿媳让50岁的婆婆帮忙带娃,可却被婆婆拒绝了,婆婆说自己不习惯城里的生活。
15年后,婆婆年纪大了,风湿病也犯了,她想到城里跟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却遭到了儿子儿媳的拒绝,儿子儿媳的一番话让她无地自容。
下面来自儿媳李秀珍的自述:
很多人说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而我刚大学毕业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我和老公是真真正正地从校园到婚姻,中间没有半点时间差,大学毕业我就不顾父母的阻拦,硬是要嫁给大学时的恋人,1200公里外的男友。
记得当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议论、笑话我和父母,他们说:读书有什么用?辛辛苦苦送她读书,半点都不念父母恩,这样的女儿,养来干什么?
母亲也哭着骂我:难道爱情真的那么伟大吗?让你不要父母、甚至不去考虑你的下半生?你要知道,结婚以后你的理想你的抱负通通都完了,你甘心苦读十几年就这样碌碌无为吗?我和你爸辛苦大半辈子,供你读书,你就这样回报我?
父亲也跟我摆事实,讲道理,说: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懂得为你负责的话,他一定会为你的下半生考虑,他知道对一个女人来说,除了爱情,还需要有经济基础,经济独立,更何况你还是远嫁,当你以后身无分文的时候,甚至是当你想回娘家却买不起车票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考虑过吗?
我知道父母都是为我好,更明白他们说的大概都是对的,可当时眼里只有男友,只有爱情的我,通通听不进去,毅然决然地孤身一人来到千里之外,嫁给了爱情。
男友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卖部,卖一些孩子喜欢的小零食、小玩具,还有速冻冷饮类。
家里还有一辆面包车,这辆面包车,除了进货之外,大多数是搭客,平时村里人大部分都是坐这辆面包车到镇上赶集。
除此之外,还会接一些喜宴包车之类,靠着这两样,男友家的条件在村里来说,算是比较好的,很早之前就在县城买了房子。
我们结婚时,县城的房子就是我和老公的婚房。
其实,我看出来了,对我这个儿媳,婆婆并不满意,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
婆婆对我有很大的偏见,刚开始我不明白,后来看婆婆对我那么冷淡,甚至是厌恶时,我才慢慢知道真正原因。
原来,婆婆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娶门当户对的姑娘,而不希望娶一个外省的姑娘,婆婆的想法很朴实,本地姑娘起码节省一笔走娘家的开支。
另外,双方都知根知底,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一些婆媳之间的矛盾。
而我这个远嫁而来的儿媳,对婆婆而言,不但一无所知,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威胁,毕竟,儿子就是她的全部,可儿子在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就带了女人回来。
更何况在婆婆看来,我的行为属于“私奔”,哪怕我“我私奔”的对象是她儿子,她还是觉得我没有廉耻心,甚至觉得是我“勾引”她儿子。
我们结婚时,基本可以说是裹婚,彩礼什么的,通通没有,甚至连婚房,婆婆也说便宜我了,说如果不是因为她只有一个儿子,说什么也不会把房子给我们。
我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可是,一个从开始就对我带着偏见的人,怎么可能会对我好。
婚后,我和老公住在县城,逢年过节或闲时就回村里看望公公婆婆,这算是这段婚姻中唯一令我感到愉快的地方。
只是,每次回去,婆婆对我的态度都非常冷淡,甚至是爱搭不理,相对来说,公公对我的态度要好一点,起码不会把我当透明,有时候也会问一两句。
知道公婆明显不喜欢我后,我也有自己的骄傲,不想总时去讨好他们,再说,我知道以当时他们对我的厌恶来看,我的讨好根本不值钱,只会让他们更加厌恶我。
看清真相后,除了过年之外,平时我都不太回村,老公也理解我,说:你嫁给我不是为了看公婆面色的,尊重也是互相的,既然他们看不起你,那你也没必要委屈自己,更没必要去讨好他们,哪怕他们是我的父母也一样。
婚后没多久,我怀孕了,可孕吐非常严重,只能请假在家休息,婆婆知道后,不但没有安慰我,甚至还说:不就是怀孕吗,怎么就她要请假,别人到生都还在上班,这分明是娇气?
本来老公打算送我回村时,让公婆照顾我,毕竟,他有时候要出差或加班,没办法很好地照顾我。
可婆婆拒绝了,说:这么大一个人,还要怎么照顾?她这么娇气都是你宠出来的。
婆婆可能是太生气了,说:我是妈,不是你家保姆,凭什么让我去伺候她?
快到预产期时,婆婆还明确表示, 她不会伺候我坐月子,还说:你们要么请娘家父母过来,要到自己掏钱请保姆,我是不可能来伺候你的,家里那一大摊子的事,那样能离得了我,我要是来伺候你,那得捐失多少?
孩子出生后,婆婆真的说到做到,让她帮忙伺候一下我坐月子,婆婆拒绝了,像走亲戚一样,给孩子放下2000红包,坐不到半个小时就回去了。
只有公公隔三差五给我买鱼买鸡,还买了很多干货,让我煮汤喝。
产假结束后,我想让公婆帮忙带孩子,可婆婆拒绝了,说他们没有义务帮我带孩子,我自己生的应该自己带。
哪怕我说把孩子送回村里,她只要白天帮忙带一下,下班后我会把孩子接走。
婆婆还是不同意,为此,我第一次和婆婆发生了激烈地争吵,我说:你对我有意见,可那毕竟也是你的孙子,再说,这不仅仅只是帮我,更多的是帮你儿子。
婆婆说:我有钱,以后不靠你们养老,现在,你也别指望我给你们带孩子。
我没想到婆婆的态度这么强硬,无论我和老公好说歹说,她就是不同意,而她不同意的话,公公也不敢点头。
到这一刻,我似乎体会到了父母阻止我远嫁的用心,可路是自己选的,哪怕受再多的苦与委屈,也只能自己咽。
本来我打算辞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可是,闺蜜提醒我,说:工作是你的底气,如果你连工作都没有的话,公婆只会更加看不起你,再说,夫妻之间,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被人长期搞破坏,有些事情,听得多了,不是事实也会变成事实。
闺蜜建议说:实在没办法的话,先请保姆,等孩子长大一点,两岁左右,就可以把他送托儿所。
最后,我还是没有请保姆,只是申请带孩子上班,想着辛苦一点也无所谓,只要能够减少开支。
幸运的学校对我比较宽容,允许我带孩子上班,老师之间对我也额外照顾,办公室的几个老师,经常帮我照顾孩子。
那两年,是我最累也是收获最多的两年,我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让自己变得更好,让银行里的存款多几个零。
孩子长大后,婆婆经常打电话让孩子回村里陪陪她,说她想孙子了。
老公也让我不要计较,说那毕竟是孩子的奶奶,回去陪陪爷爷奶奶也是应该的,再说,他们只有这一个孙子。
我没有和老争辩,只说:如果孩子同意的话,我不会拦着,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疼爱孩子。
其实,我心里有自己一杆秤,我不拦着孩子回去,一是不想和老公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二是不想让孩子难做,伤害母子关系。
再说,孩子比谁都明白谁对他好,他从我和公婆之间的相处模式中,有自己的判断,不需要有人告诉他什么,他就自然而然地拒绝回村。
每次公婆给他打电话,他都拒绝了,说自己要学习,没有时间回去。
公婆经常在老公面前提起,让我劝劝儿子,说儿子最听我的话。
可我同样敷衍了之,说实话,我知道那是儿子对我的维护,他维护我,我同样要维护他,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几句好话就假惺惺做一点心不对口的事情。
15年后,儿子上初三那年,公公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人当场就没了,关键他还是过错方,走了还留下一堆烂摊子。
对公公这个人,总体来说还算过得去,他去世,作为儿媳,我理所应当给他披麻带孝。
而他的离世,最受打击的莫过于婆婆,婆婆不但失去了一个日夜相陪的老伴,甚至为了给别人赔偿,把多年积蓄下来的养老金都掏空了。
本来她还想着老了自己手里有钱,根本不需要儿子儿媳给她养老,再说,她还有一个会赚钱的老伴。
可突然之间,一切都没了。
婆婆病倒了,精气神全没了,一下子好像老了十几岁,那脸皮耷拉着,看着很吓人。
老公想要把婆婆接过来一起住,他装作随口说说的样子,问我可不可以。
我反问他:你觉得可不可以?
老公沉默了,过了几天,老公从老家回来后,很认真很正式地问我,说:我妈一个人在老家,我实在不放心,再说,她现在的状况很不好,正是非常需要我们陪伴的时候,我能不能把她接过来?
老公还保证说:我保证她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她也不需要我们照顾,她过来只是多个人吃饭而已。
想到那些年吃的苦和婆婆的袖手旁观,甚至是对我的厌恶,再想到如今平静的生活,我实在是意难平,根本不可能接受婆婆住进来。
我拒绝了老公,说:“我暂时还无法接受她住进来,她是怎么对我的,想来没有人比你更清楚,不能因为她是你妈就可以把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更不能因为她如今落难了,我就应该无条件去接纳她,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作为儿子,你有尽孝、为她养老的义务,你可以回去陪她,甚至是搬回去和她一起住,我都没有意见,更不会拦着,因为,那是你应该做的,但是,也只仅仅如此而已。”
老公不说话,一个星期后,老公喝醉了,回来后吐了一地,还哭着说:我是个不孝子,我对不起他们。
第二天,老公才告诉我说:我妈病了,不但总是胡言乱语,还尿失禁。
我说:实在不行就送养老院吧,要么给她请个好一点的保姆,有人照顾她,看着她,你也能放心点。
老公质问我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为什么不能对老人好一点,还说:她都这样了,你还想怎么样?
我说:她今天所受的一切都不是我造成的,与我无关,如果你非要把她接过来的话,我和儿子搬出去。
吵过后,我和老公冷战了一个礼拜,最后,老公还是把婆婆送进了养老院。
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开心,经常往养老院跑,不过,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回到正题:
很多人都知道情分这东西就像银行里的储存机,如果只知道取却不知道往里面存的话,迟早会透支,严重的还会负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如果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付出的话,那么,迟早会变成孤家寡人,活成一个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人。
而婆媳关系也不例外,都说“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想要儿媳对自己像对待亲妈一样,就应该先把儿媳当闺女一样对待。
而不是像文中的婆婆一样,明明儿媳已经进门了,却还是处处看不起她,甚至因为不喜欢儿媳,连自己的亲孙子都不待见。
这样的行为,除了体现出她的小气之外,更多的是无语。
也正因为她对儿媳的无视,无形中给儿媳带去了太多的伤害,才导致她最终只能住养老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老人是否帮子女带孩子,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只是,用心与不用心之间却有着一段很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