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立华
来源:求实处(ID:gh_a2f5eb6a8f0c)

加沙地带周围来了很多以色列坦克,大概200多万人被包围了起来,甚至躲无可躲。如果以色列发动巷战,那么结局就是屠杀。我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巴勒斯坦人会面临怎样的境遇。是不是以色列人要把人杀完,然后打开岁月史书,开始说这里自古以来没有巴勒斯坦人。更让我肃然起敬的是抗日年代的先烈,我们的先辈付出了多少的血,才打败日本人,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和幸福。如果没有先辈们的奉献,我们的如今怕不是比巴勒斯坦人还要惨。一般来说,上位者见下位者,上位者可以穿着随便。但是下位者必须要妆容严整。在社交场合,这是默认的规矩。就好比我国的浙江省有一位成功的商人,广东省也有一位成功的商人
,他们势均力敌。广东的商人喜欢穿西装,非常正式,但是浙江的商人喜欢穿古典的衣服,喜欢古典文化。他们和下属一起出去,就有穿衣的自由。喜欢随便一点的,就可以随便,喜欢齐整的,也可以和下属一起齐整。但是同级谈事情,是一定要对等的。内塔尼亚胡穿成这个样子,拜登还是愿意给出大笔经费,谁是上级,谁是下级,这就出来了。美国出事,以色列不一定救美国,但是以色列出事,美国是一定要救以色列的。毕竟是上级,不能不救。这就叫攻其所必救。但是攻其所必救,只是战术上的操作。今天我想和读者朋友谈的,是战略问题。以色列可以在战术上获得胜利,也可以在战斗中开始屠杀,但是拜登这一步一走,战略上就输了一半。两千年前的时候,秦朝覆灭,楚汉相争,项羽的战术能力惊为天人,从巨鹿之战开始,就一路连胜,横扫天下。但是,从楚汉格局形成之际,项羽所取得的胜利,就都成了战术性胜利,战略上一直处于被动之中。刘邦在战略上的做法,是南北两线打仗,法令政策凝结人心,北线由韩信统领,南线由自己负责,两条线消耗项羽的有生力量。每次项羽去这里打仗,项羽赢了。过段时间别的地方起火,项羽去那里打仗,项羽又赢了。项羽来回奔袭,看起来每次都在赢,但是,项羽所部的精锐每次都在少。反观刘邦,和韩信一起出击,就像是有打不完的兵用不完的人,虽然每次在战术上都输,但是战线每次都在前进。刘邦能两线操作,项羽只能疲于奔命。根源在人。刘邦入咸阳,起手约法三章。项羽残暴不仁,虽然比秦朝好一点,但是依旧比不过刘邦。人愿意跟着刘邦走,所以项羽不管多么厉害,都是要输的。解放战争的时候,蒋介石搞重点进攻。教员的意思是放心让他打,自己带着胡宗南兜圈子,然后派刘邓大军挺进了大别山。蒋介石如果要重点打大别山,那么重点进攻就会失败。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蒋介石不打大别山,那么大别山就会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直接威胁南京。两线操作,攻其必救,人心向背,结合起来,才是大战略。这就是教员的大战略。蒋介石左支右绌,最后就失败了。等到他的核心力量消耗完,他就灰溜溜地去了台湾。现如今的美国,面对的局面就是如此。救不救以色列,成了两难的问题。如果不救,爹被伊朗偷了。不行,一定要救。如果救以色列,乌克兰又要被普京拿下。所以,只能在以色列打的费劲的时候救以色列。乌克兰打的费劲的时候救乌克兰。陷入两线操作。但是美帝国主义者的爹不太给力,包围加沙地带也就算了,还炸医院,用白磷炸弹,看起来和日本鬼子似乎没有差别。这就是无形中把整个中东和阿拉伯世界推向了我们。虽然我们对阿拉伯世界并没有多么优待。但是,总是对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