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风说(ID:yangfeng-2023)
巴以冲突进入第二阶段,这对以色列、以色列身后的美国,以及阿拉伯国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色列地面部队已经向加沙地区发动正式进攻。由于加沙北部地区的通信和网络被以色列切断,战况不明,伤亡情况也不明。就连在加沙地区的外籍人员、联合国机构人士也无法或难以对外联络、传递信息,加沙地区人民陷于真正的与世隔绝中。就在加沙地区无法同外界联系的时候,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执行长马斯克,于前两天表示,SpaceX的“星链”卫星互联网网络,将支援国际公认的救援组织在加沙的通信联系。

然而,马斯克的举措引发以色列的反弹,并且扬言将反制到底。以色列真是杀红了眼,马斯克只不过是为国际救援组织得以在加沙向外界联系,以色列却愤而要对马斯克反制到底。
以色列的举动似乎是说,凡是阻挡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以色列都不能容忍,都要对付。前几天,美国在联合国的提案被中俄两国否决,以色列代表也是对中俄两国否决严词指责,导致中方代表反击说,以色列怪到中国头上是找错了对象。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我们连出三篇内容,当时说,巴以局势会不会扩散,会如何演变,就看未来几天的发展。唯一的不同是,以色列虽然立即封锁加沙地区,对加沙地区断水、断电、断气、断粮,又下达清空令,让加沙地区北部居民往南迁移,但以色列推迟了地面入侵加沙的行动。前两天我们也解释了,为何以色列推迟地面军事行动的原因。以色列现在的打法是,对加沙地区持续空袭,借以掩护地面部队的行动,空袭和地面入侵扫荡并进。因此,以色列采取快进、快出的方式,白天进加沙,天黑之前撤离,撤离的时候辅以空中掩护。或是夜晚袭击,但绝对不待久,避免哈马斯的袭击。
这样做的好处是,先借由空中轰炸,一个区、一个区的轰炸,先扫清一些障碍,然后地面部队跟着坦克、装甲车进袭。一旦遇到哈马斯成员立即予以击杀。一个特殊的情形是,以色列工兵人员也在装甲车里头,在进入加沙后,工兵人员会将发现的地道用水泥封住。依照这种情形推演,以色列的战术企图是先空袭;然后坦克、装甲车地面进攻,针对目标炮击;工兵再将地道入口封填。以色列的目的就是要尽量降低地面部队的伤亡,避免打一场真实的巷战。这一招其实非常狠,以色列是借鉴了近10年来一些国家打巷战的经验,尤其是仍然在进行的俄乌冲突。而哈马斯早已经在加沙地区修建超过1000条纵横交错,互相联通的地道网络。此外,以色列还兵分另一路,向加沙中部地区的代尔拜莱赫进发。此举目的是从加沙中部横切,将加沙地区一分为二,然后全力攻打北部地区。依照刚刚描述的打法,从北部一里、一里地往南挤压,企图彻底消灭哈马斯。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加沙北部地区几乎会被夷为平地。到处将可见残垣断壁,以及被封住出口的水泥遍布各地。按照这两天的进度来看,以色列在一天之内的地面军事行动,也才推进2公里。照这个速度计算,加沙走廊长约51公里,也就是说,一天2公里的推进速度计算,再加上打下2公里后,还要在适当时候建立据点,也需要防止哈马斯回击抢夺,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在加沙北部荡平哈马斯。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不过,这只是以色列一厢情愿的想法,哈马斯不可能任由以色列地面部队打这样的如意算盘。针对以色列地面部队的进袭模式,哈马斯可以有两种打法。一,算准(看准)以色列地面部队进袭的时机,予以伏击。二,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以及以色列周遭各地的武装组织,在获得以色列地面部队入侵的确切情报后,发射火箭弹、无人机和导弹,打击以色列地面部队。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卫星)情报的支援。如果哈马斯依照这两种模式,尤其是有其他“友军”的协助。加沙地面战争会是一场长久战,进而形成以色列、哈马斯,以及各地的伊斯兰武装组织之间的长久战争。一旦叙利亚或伊朗参战,战争规模还会扩大,这时候就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国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间接或直接地卷入这场战争。重点是,不论美国是否卷入这场战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都会遭受折损,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将会被重塑。第一,这一次的巴以冲突,美国全然站在以色列这一边,并且在第一时间派遣福特号航空母舰驶往东地中海,并且又再派遣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进入东地中海,总计两艘航母打击群。美国以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威慑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看在眼里,怎会不对美国心生异心呢?第二,拜登说:“美国坚定地站在以色列这一边”。这个说法等于是抛弃巴勒斯坦,抛弃同阿拉伯国家的友谊。阿拉伯国家怎会不心寒呢?第三,当巴以冲突演变为长久的争战,美国会被拖下水。这里指的是美国的国际信誉,外交立场,还有,石油美元的基础。
阿拉伯世界有不少国家盛产石油,1974年沙特同美国达成协议,其石油交易一律使用美元。其后阿拉伯产油国也跟随沙特,使用美元作为其石油交易货币。石油美元助力美国稳住了美元在全球的货币地位。如今,一些阿拉伯产油国考虑,以人民币作为同中国石油贸易的交易货币。这些产油国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或相互间进行本币贸易结算;或是计划加入上合组织,金砖组织等。在政治上,今年三月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阿拉伯国家正走向独立自主。这几个月美国高层官员如国务卿布林肯、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等人分别访问沙特,同沙特详谈。然而,不管美国这些大员在沙特面前如何舌灿莲花,一旦碰到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美国立刻改口,全然抛弃之前同沙特商谈的内容,站在以色列这边。拜登政府对外释放的政治信息非常清楚,以色列才是美国的第一,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是次要的。
再加上美国于10余年前在页岩油开采技术的成功,美国不再依赖这些中东产油国,也不再给这些产油国什么好脸色。中东产油国家在地缘政治上对美国的重要性大为降低。当这些中东产油国失去对美国的信心,石油美元的基础也就动摇了。即便美国最终没有在军事上直接卷入巴以冲突,当这些国家看到美国两艘航母打击群的时候,也不会对美国再抱持什么希望了。因为这些国家都很清楚,自己在美国心中的地位是什么,又能够获得什么?这些产油国当初所求的,不就是美国的安全保护吗?结果却是巴以冲突一爆发,美国立即派遣两艘航母打击群指向他们。美国为什么全然站到以色列这边?除了之前说的美国总统选举因素,以及犹太势力在美国的影响外,还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2021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这是美国执行战略收缩的结果。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后,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大为降低,只能够依赖以色列和沙特,尤其是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支点,美国不能够放弃。二,美国不能够在这时候放弃盟友以色列。一旦放弃了,美国如何对乌克兰交代?又如何取信于欧洲的盟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这几年,美国鼓动一些盟国同中国争斗,举凡在外交上对中国诘难,在贸易和使用华为设备上的限制;投资的限制;科技的封锁等,这些国家不是没有遭受损失。如果这时候美国选择对以色列袖手旁观,这些盟国肯定也会对美国寒心。
因此,美国宁可先得罪阿拉伯国家,也要先保住这些盟国对美国的信念。否则美国的“盟国圈”就要面临崩解。
面对巴以冲突美国别无选择,只能够先力挺以色列,再慢慢修复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美国打的如意算盘是,巴以冲突不至于扩大到第三阶段,因此美国有机会在往后几年,10年,甚至于更久的时间也没关系,徐图修复同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只是连拜登政府也没想到,以色列会这么强硬,定然要深入加沙地区,全然消灭哈马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10月26日至28日访问美国。王毅向美国提出解决巴以问题的两国方案,据说美国并没有反对。只是,不反对跟愿意推行,全力推行,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美国别无选择地选择以色列,站到以色列那边,却也别无选择地掉入了自己的坑。而且,这个局看似无解。原因是以色列不会放弃攻进加沙地区,扫荡哈马斯的企图。
大家不要小看以色列攻打加沙,消灭哈马斯的决心。我们常常听闻哈马斯或一些伊斯兰武装组织有关“圣战”说法,其实对以色列来说,这也是他们的“圣战”,这是以色列信仰上的“圣战”,是应许之地。因此之前我们说,以色列会在巴以冲突上采取强硬的态度,这毫不令人意外。勉强称得上意外的是,一些拜登政府阁员对此没有充分的理解,以为可以劝说以色列顾及人道主义,以为两艘航空母舰打击群就可以震慑阿拉伯国家。在巴以冲突方面,任何国家都不要打如意算盘。都不要以为自己出面可以解决。这可是三千年的恩怨,只有上天可以解决。美国在这一次巴以冲突中非常被动,而且是左右为难。反而中国提出的两国方案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这会有利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一带一路计划,也有利于上合组织扩员,金砖组织扩员,以及去美元化的推行。美国深陷其中,而且只能被动地应对,却又没有好的办法。
换一个角度来看,以色列也进入了被动。举一个可能的情况来说,就算以色列打下了加沙北部,有效清除部分哈马斯成员,但是之后呢?难道以色列还可以将加沙南部的居民再赶回北部吗?经此一役,加上北部已经是废墟一片,哪里有可能再容纳两百多万的巴勒斯坦人民?又或是,将加沙南部的居民赶出加沙走廊?又有哪一个国家愿意接收这些难民呢?美国吗?还是美国的盟国呢?可以这么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非但打破了沙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让美国和以色列陷入泥潭,也间接削弱了北约。我们以后会再触及这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