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拾印度和澳大利亚!
原创: 顾子明
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政事堂Plus2019
今年上半年中国疫情的爆发,让一些印度媒体非常高兴。
他们认为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之下,疫情的冲击会加速推动资本和供应链向印度转移,今年也将成为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转折点。
不过,事与愿违,中国不仅第一时间控制住了疫情,还迅速恢复了对外出口,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出口和GDP双增长的国家。
而印度自己却陷入到每天数万人感染的困局之中,制造业的瘫痪反而使得大量的纺织品订单纷纷转移至中国。
据多家媒体报道,不少中国纺织业工厂在接到临时订单之后,连国庆中秋都不放假,全员加班加点承接印度老铁送来的“火箭”单,甚至国内不少服装制造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的5月份。
看着半年来对我们挑衅不断的三哥,这种“自作自受”当然
是大快人心,不过,开心之余,我们还是要把问题的内核和因果关系搞明白。对于印度来说,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业占据了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创汇能力超过25%,解决了数千万的工业化人口就业以及数千万的棉花种植人口。
如果纺织业持续遭受冲击,那么印度的外汇逆差不仅将急速扩大,上千万规模的工业化失业人口更是会推动民粹主义的浪潮。
所以,印度方面不断在边境挑起矛盾并封禁中国APP,挑起中印冲突的背后,也是在为无产阶级失业潮寻找靶子转移矛盾,避免尊贵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们重蹈当年欧洲老爷们的覆辙。
目前受疫情冲击,全球的消费品和能源市场交易额都在持续性下行,美国都不得不豁下老脸,跟俄罗斯和沙特联合起来搞托拉斯抬升油气价格。
而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出口国,既没有美俄的国际地缘势力,也不像沙特其石油是美元霸权的基石。
这就像《史记》里面一则经典段子: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
趁全球大宗需求下滑之际,去收拾澳大利亚本就是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该做的事情。
结果澳大利亚自己还zuo,那么就别怪我们师出有名了.....
嗯,澳大利亚官方一直释放缓和关系的信号,但是我们却在无视,这逻辑跟印度碰瓷儿我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印澳两国的贸易一正一反,但两者的主动权都握在我们的手里。
这是因为我们内部,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市场。
譬如中印澳分别是全球第一、第二、第七大棉花的生产国,无论是国内纺织业的复苏,还是对澳大利亚进口棉花的遏制,都是对国内棉花种植行业极大的利好。
同样,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也是最大的生产国,煤炭进口的遏制,也是对国内煤炭行业的利好。
还记得被很多媒体吐槽的双循环么?
正是从提出双循环开始,国内的煤炭和棉花价格持续走高。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资本分析师认为是要对抗所谓今年的寒冬,但很少有人想到是国家在发福利,让自己人来赚这笔钱。
因为无论棉花还是煤炭,生产都集中在中国的中西部的北方地区。国内采购的加价加量,能让中西部的资源省份能温暖的度过这个寒冬。(包括最近翻身的太阳能也是同理,很多朋友都把内循环盯错了方向)
而他们有就业有消费,东部的制造业也就有了市场,国内的经济大循环就能更快的转起来。
对比中国这样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国内资源配置的方式,解决就业已经产能的问题。没有产业链,过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也就会成为案板上的肉。
别看印度跟澳大利亚在蓬佩奥后面挤眉弄眼,试图搞反华包围网,但是全球需求下滑之际,只要中国一步步的缩紧原材料的进口规模,他们自己就会陷入到囚徒博弈之中。
譬如印度在制造业受冲击之下,为了解决贸易逆差,只会进一步加大原材料出口,减少原材料的进口。而这种举措会带动全球大宗价格的下跌,导致澳大利亚也会被迫加入到市场份额的争夺战。
所以再来看我们的动作,一方面,宝武钢这一年来加速吃下了马钢、太刚、重钢、中钢,向中国神钢的方向一往直前。
另一方面,随着某长期分管煤炭资源的能源局副局长落马为标志,近年来内蒙山西新疆多地执掌煤炭资源的反腐也如火如荼。
铁矿石和煤炭只是一个缩影,在全球大宗物资领域,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那些一边指望着跟中国做贸易赚钱,一边还在我们背后捅刀子的国家,在全球需求下滑的冲击之下,不得不出让重要资产的股份。
所以呢,我支持对他们站在道德上批判,一步步收紧口袋,但是却不支持武力对抗。
因为一时爽的打打杀杀不是目的,像当年美国那样多“收朋友”,才是未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