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变量出现了!
作者:李大闲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张小政府和推动私有化的“华盛顿共识”,成为维系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支撑。 在IMF和世界银行的拥趸下,这种发展模式成为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经典。那些来自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的栋梁之材们,前往西方的学术机构朝圣,将这种共识奉为圭臬,带回本国,并广为推行。 但这种内化,没有给后发国家带来期待中的进步,却成为西方的附庸。 美元漫灌阶段,发展中国家借到了廉价美元,本币资产升值,陷入泡沫狂欢;而到了美元紧缩阶段,资金成本加速上升,而本币资产却疯狂贬值,结果导致资不抵债。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优质资产,就在IMF规则的指引下,被堂而皇之的拍卖清算,“合法”的到了西方资本的囊中。 所以,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08年全球次贷危机,再到如今斯里兰卡、阿根廷的困境看,“华盛顿共识”给发展中国家制造的混乱远大于取得的成就。 中国虽然全力融入全球化,却对“华盛顿共识”相当清醒。美元狂欢中,尽管也出现了恒大这种典型案例,但由于国资始终尽在掌握,没有对廉价资金饮鸩止渴,所以下行期尽管遇到了困难,但整个基本面仍然可控。 上不盲目,下有兜底。中国以“政府倡导+产业政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打破了西方倡导的“小政府+私营”的模版,取得了成绩,也赢得了新的追随者。 如今中国的模式正在走出去,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在前期的筚路蓝缕后,逐步走向平衡。而印尼最近提
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
加上“沙特2030愿景”,正在推进中的“肯尼亚2030愿景”、“泰国4.0”、墨西哥“第四次变革”,全球范围内向中国学习的发展模式蔚然成风。
西方管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叫“华尔街共识”,即通过制度化设计,使私人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目的是风险与收益得到合理配置。
和“华盛顿共识”不同的是,除了传统的私人资本以外,国家在其中的重要性极大提升。国家一方面获得了追求发展目标的能动空间,一方面由于拥有庞大的主权基金,不再像之前那样缺位。

这标志着国家权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回归。手握石油美元的中东主权基金,和手握货物美元的亚洲主权基金,在全球流动性紧缺的现下,睥睨天下。
美元在全球“去美元化”和遭遇持续降级的当下,需要让渡权力,维持共识,免于崩塌。
所以在国际权力转换的关键阶段,IMF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门户,终于实现了久违的新旧权力让渡,成为这次会面前的首个重要成果。
三、是同意一道努力应对共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监管。同意就气候变化相关经济问题,低收入和新兴经济体债务问题开展合作。同意强化国际金融架构,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份额增资并努力通过新份额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成员/区域的话语权,加速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美国旧金山主持召开吹风会
作为这轮全球治理变革的最大变量,中国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做出姿态,也获得了西方私人机构的认可和认购。

毕竟有舍有得,我们获得的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模式的更广泛认同。
接下来,国有企业和主权基金将加速采取现代金融技术和混合所有制,在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中,突破危险,抓住机遇。
国家不再只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实行资本管制,而是努力创造有利的宏观金融环境,鼓励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向全球资本开放。
不要在意一时的盈亏。模式一旦确立起来,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活水,得到宝贵的增量,推动新一轮的变革。
不变的只有变化。
权力转换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