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
原创: 顾子明
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政事堂Plus2019
继续跟大家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3年和2024年的总体结构,是非常一致的,
这两年的前五个任务,
1号和2号任务,是协调平衡“生产”与“消费”,
3号和4号任务,是协调平衡“改革”与“开放”,
5号任务,则是安全。
颇有一张蓝图画到底的架势。
生产与消费,本系列前两篇文章解读了,
今天这重点聊一下“改革”与“开放”,感受一下国家大尺度的U型转弯。
先从改革入手。
一、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民企转向国资
23的改革重点,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24的改革重点,是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从顺序上和预期上,都可以清晰的看到,
23年到24年,改革的重心从民企转向了国企,
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动作,标志着改革从空谈进入深水区。
只是,国企改革本次的定性只是“谋划”,还在酝酿当中。
这个对应近期美国财长耶伦隔空喊话,
她们才不重视什么“两个毫不动摇”,
她们只关心那些国资领域会进行深化改革,会开放哪些核心资产。
二、对民企的支持从口头上落到实际
23的内容是,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24的内容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从支持提升为促进,从舆论、制度、法律,升级为落实,标志着对民企24年是会高于23年的。与主基调的“以进促稳”相吻合。
从年底的北交所火热,已经看到了国家已经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在为专精特新领域提供融资的帮助。
三、强力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本次新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四、对金融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
本次新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从用词能清晰看出来,24年国家重点打击的领域,将是盘踞在地方上的山头,以及金融系统。
预示着24年一些重点领域的反腐力度有可能要高于23年。
这对于一些全国性质的超大民企是特大的利好,可以全国范围内的收购资源,并获得廉价的金融信贷支持。
聊完了“改革”,我们再来聊一聊“开放”。
一、开放的工作重点,从“外资外贸”,转向“对外开放”。
23年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4年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本段落中,23年的重点都是解决外贸问题,而24年则聚焦于开放的问题。
也就是说,外贸我们不太指望和花精力了,
2024年,我们将迎来一轮大尺度的开放。
二、开放电信、医疗准入,数据跨境开通、政府采购开放
24年新添加: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
用了放宽市场准入一词,标志着我们必须要开放电信和医疗。
用了认真解决一词,标志着必须要解决前几年很强硬的(对美)数据跨境问题,以及一水的国资政府采购。
三、微软的盖茨封神,席卷中国市场
24年新添加: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这就是千金马骨的意思。
对应前面放宽的领域,基本就是在明说获得见面的微软比尔盖茨了。
四、涉外进一步开放,从解决外资迈向解决外籍。
23: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24: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五、贸易重心从CPTPP转向“一带一路”
此处提醒,今年主推的亚太外贸进度低于预期,明年转向一带一路。
综上所述,24年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力度,都是非常巨大的。
改革的标杆将是金融体系,开放的标杆将是比尔盖茨。
前者要尽量的避开,后者要尽量的拥抱。
而本次市场预期改变最大的,将是电信(含AI)、医疗,数据跨境、政府采购的(对欧美)大尺度开放。
这些都是过去几年我们一刀切不允许外资染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