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为啥不去震日本”
很遗憾,他们是我的同胞。尽管,他们时常让我想起义和团,面对帝国主义枪炮来袭的时候,义和团兄弟们随手拿出大师画的符,就念念有词道“刀砍不进,枪刺不入,不怕洋枪,请神上身。”
如果是晚清,还可以原谅,毕竟那会文盲那么多,大家还没从蒙昧的观念中启蒙出来,但是现在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了。
这次新疆甘肃的地震,一些网民捶胸顿足道:“老天爷,为啥不去震日本”。
就先不提什么人道主义了。
这里首先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日本本来就是个超级的地震大国啊,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平均每天就有4次地震,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1次。
地震是自然灾害,跟海平面上升,暴雨,冰川融化,极端高温天气,本质来说是一回事。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日本地震的点,难道不是学习他们是如何科学地应对地震的吗。
当发生了地震的时候,受灾的日本人会自觉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
日本人认为,“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学校不可以倒”,所以他们会把学校建设的很结实。如果出现地震的时候,大家就躲到学校里面,作为“避难所”。
日本的防震措施,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些就不一一列举了。
地震并不可怕,但是如何应对地震,如何看待地震,却很重要。
况且地震本身就只取决于自然因素,跟“中国人善良温良”有什么关系?“善良温良”就一辈子顺风顺水,就不会遇到一丁点来自自然界的风浪了?
地震无情。
但盲目的排外,去仇视一个自己也许并不了解的国家和文化,并为此不惜暴露自己的智商,这本身难道不是更可怕吗?
最近,一家物业公司,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出了一个《不过圣诞节,拥抱2024倡议书》的文,里面提到,要“宣传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不过圣诞节、平安夜等国外传统节日,不出售礼物、贺卡、平安果”。
但是,过不过那些洋节,难道不是每个人的自由吗。
你不愿意过,就别过呗,何必要仗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以倡议书的形式来抵制外国节日?
到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太狭隘,还是这些人曲解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我们必须警惕这种盲目排外的倾向,因为我们的孩子终有一天还是要上初一的。
我的意思是,他们一定会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学习大量的外语以及外国人生产的知识,他们总会在英语课本里看到“Christmas”这个词,他们会在书籍和电影上,看到圣诞老人和圣诞树,他们会好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他们会互相寄送贺卡,他们还会有自己的笔友。
值得一提,马云16岁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个澳洲的笔友叫大卫·莫雷,他们每隔几周就用英语写一次信,这锻炼了马云的外语。
1985年,马云受到莫雷一家的邀请,还去了一趟悉尼。
这段经历,让马云学会了睁眼看世界,没有这个,就没有以后的马云。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当我们想要呼吁重振民营经济的时候,何不发问,我们如何有下一个马云以及更多的马云?
还可以继续追问,我们未来的马云,他应该活在一个开放的世界,还是一个被“不过圣诞倡议书”裹挟的世界?
我相信是前者,也只能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