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印度的GDP魔法,是如何打败全世界的!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2-25 07:24:54 围观 : 评论

作者:智sir
来源:智先生(ID:zhixs10)

2022年9月2日,彭博社发文报道,说印度在2021年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在22年继续领先英国。

图片

到了年末,印度果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GDP3.42万亿美元,增长6.7%。

比起印度的激流勇进,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显得英雄迟暮,22年的GDP比21年还少了500亿,陷入经济衰退的怪圈。

当彭博社的这则消息一发布,整个印度沸腾起来,尤其在上个月,他们才刚举办完「庆祝印度独立75周年」的活动,民族自信心瞬间飙升。

他们在彭博社的推特账号下留言:独立75年后,印度在经济上超越了曾经的宗主国,这份成就相当了不起。

图片

也有人对彭博社报道的「前英国殖民地」颇有微词,于是把英国的黑历史扒出来:

「前罗马/撒克逊/诺曼殖民地,英国,落后于伟大的国家印度,成为世界第六。」

「印度轻松碾压英国,这个曾经的罗马殖民地,将永远追随印度!」

对英国而言,这是双重侮辱,大英网友气不过,直接顺着网线对掐,有的说印度人均GDP连英国十分之一都不到,很多人生活在贫民窟里。

有人在历史上找补,说因为英国对印度进行了改造,才让它有赶超机会。

图片

见英国人在翻历史账,印度网民更加来劲: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是无耻的掠夺和偷窃,它就是用这种方式才富起来的。」

「话说英国皇室从我们国家偷走的钱财和宝物,到底什么时候还给我们?」

图片

除了印度老百姓狂欢,企业家和政客也慷慨激昂。

莫迪六大护法之一,马恒达集团董事长在社交媒体上说:「因果不爽,这个消息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印度人感到欣慰。」

印度财长西塔拉曼表示,印度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两位数,未来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零。

在举国振奋,「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莫迪觉得把未来目标定为保五争四,还是太保守了。

印度央行心领神会,在隔天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这个报告显示,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印度将在2027年超过德国,并很有可能在2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的终极愿景是,赶中超美。

印度商工部官员认为,按照莫迪总理的愿景,到2047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图片

莫迪甚至就「印度何时成为发达国家」,定下了一个时间表,必须在未来25年内,把印度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不过质疑印度GDP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属于每年惯例节目。

原印度首席顾问萨勃拉曼尼亚,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在2011年到2017年的GDP增长率只有4.5%,而非官方估计的7%。

他认为从2011年开始,有17项经济活动指标与印度GDP的相关性断开了,所以印度官方给出的数据,和国际组织统计的大相径庭。

「2013-14年是危机年份,资本流出、利率收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怎么可能如此高」。

一些欧美银行家质疑印度魔改了GDP统计,往里面使劲掺水,改得完全失真。

现在国际通用的GDP统计方法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图片

以中美两国的GDP统计方法为例。

我国主要采用的是生产法+收入法,相互验证,进行核算。

而美国是单一支出法。

有人疑惑,为什么在2023年,我国无论在工业产出、发电量还是粮食产出这一块都优胜于美国,GDP数据却差了那么多?

因为中美两国在GDP算法上的侧重点不同。

我国着重于国民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是多少就多少,而且有些数据是没算进去的,比如街头小摊小贩,农村自耕农等等,这些庞大零散的小经济,是能不算就不算。

而美国是计算社会购买产品的总支出,除了消费和投资,还包含比较多的「虚拟经济」成分,比如赫赫有名的「虚拟租金」。

即使是自住房,也要按市价来计算租金,也就是自己租房给自己。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房子既然住了人,那就有消费行为发生,必须统计进GDP里。

图片

这样一来,就诞生了虚拟租金的衍生物,「家庭生产」。

在家做饭、洗衣服,就等于给自己提供餐饮和家政服务,没毛病吧,所以这些也要按市价计入GDP。

能算,不能算的,全都算上。

如果我国也照葫芦画瓢,凭借人口上的优势,估计GDP会凭空增加一大截。

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统计GDP的方法都不同,所以出来的数据难免有出入。

有些国家会效仿美国,自己玩些花活。

例如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国,从2014年开始,陆续把毒品和性交易都纳入GDP。

加拿大就更不用说了,自打合法化后,飞叶子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300多亿美元。

看到西方国家的骚操作后,刚上任不久的莫迪表示,哎,我上我也行啊。

印度各邦长期以来乱糟糟,治下百姓生活贫苦,要靠消费来拉动GDP挺不现实,指望经济来个质的飞跃更是相当难。

虽然现状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但他可以改算法啊。

从2015年-2018年,印度连着改了两次GDP算法,只要是两点。

第一是以市场价格计算GDP,取代之前以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方法。

好处是,可以把一些不产生经济效益的目标,都纳入统计范畴。

印度政府先是把欧洲各国的微操全数接收,什么走私、毒品都列入GDP,然后结合自身国情,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把孟买贫民窟的窝棚给算成房地产,然后按正常房屋市场价计算房租。

图片

棚户看起来是破了点,但除非塌了,不然很难出现价格暴跌情况,可以说是印度GDP数据里最稳定的一环。

另外,印度统计部门还把流动摊贩列入服务业,不管一杯恒河水卖得有多便宜,统一按餐厅的巴黎水来定价,相当于虚构营业额和纳税额。

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只要登记在册,无论摩托车还是突突车,统一按德国汽车标准来算。

而在农牧产品这一块,印度更是玩出全新版本——

农牧业不再以肉类总产量计算产出,而是以其不同部位来测算,这一下就多了几百亿卢比的总产出;

马路上堆得密密麻麻的牛羊粪,一律当成燃料和肥料、甚至是医疗保健品,又是一千多万卢比的营生。

图片

这还没完,如果说牛粪产业在印度就一定的规模,把它列入GDP勉强还说得通,那接下来一项真称得上魔幻。

2021年,世界各国被疫情搞得焦头烂额,印度也不例外,经济一度濒临崩溃。

面对困境,莫迪心生一计。

他认为,凡事要两面看待,从负面来看它是病毒,但正面看,它何尝不是一种新型农业品种呢?

于是,这种病毒被印度统计部门当作农产品,由此衍生的露天火葬,也被视为正规殡葬业,统统列入GDP里......印度真够拼啊。

第二是调整算法基准年份。

2015年,印度统计局把基准年从2004年5月变为2011年12月。

因为在2011年以前,印度相继经历了金融危机和货币改革,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冲击,所以经济数据不好看。

2018年,印度统计局梅开二度,把2011年之前的GDP数据继续往下调。

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让2011往后的GDP数据更亮眼。

经过印度统计局的两番施法,2019年,印度GDP反超英法,上升到世界第五。

这也是印度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时还成功帮助莫迪连任总理。

一举多得。

莫迪的统计魔法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嘲讽,有专家认为,印度这样做是一种政治篡改。

「GDP增速大幅上调是个拙劣的笑话,它毁了印度信誉,让印度统计局成为全球金融圈的笑柄。」

但在老仙看来,西方各国既然互相斗法,印度只有比他们更狠才有出路,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2022年的再次反超,就是印度崛起的最有力证明。

莫迪也知道,在统计上做手脚只能维持一时,要长久保持GDP体量,必须要靠实业。

早在2014年,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重点发展基础设施、数字网络、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项目,要把制造业的比重提到25%。

但限于自身工业底子薄弱,印度根本不可能独自完成任务。

所以莫迪把目光瞄向了外国资本。

在接任总理前,莫迪是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他通过搞市场经济,引进外资,让古吉拉特邦的经济突飞猛进,是促使他上位的最大政治资本。

2015年,印度吸引到的外商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火热的投资地之一。

图片

可里面来自中国的投资不多。

莫迪非常眼馋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基建技术,于是向我国求助,希望中企能来印度投资,帮其克服这一难关。

他开出各种优惠条件,要人给人,要地批地,只要能来就行。

于是,三一重工、特变电工、海尔等传统制造企业,和小米、联想等硬件生产商开始进驻印度。

当中企在印度逐渐站稳脚跟,并完成本地化后,情况有些不对劲了。

印度的野心慢慢浮现,它想从中资企业那里得到更多,比如中方的完整产业链。

从2016年到2021年,印度政府连续五年对手机零部件上调关税,最高去到20%。

当时中方企业的很多零部件是从国内进口,到印度后再组装。

关税一提,意味着成本大幅提升,所以大部分手机厂商,只能将组件工厂迁移到印度,而莫迪的意图实现了。

在获得中资企业的供应链后,印度电子产业发展得十分迅猛,其他诸如钢铁、水泥等工业也不遑多让。

安巴尼、阿达尼、塔塔等六大护法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迅速崛起。

图片

到2020年,六大寡头已经掌握印度一半以上的经济资源。

也是这时,寡头们希望挤走外企,好独霸印度市场。

于是莫迪政府开始玩阴招,以「保护本土企业」的名义,通过一系列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

其中对中企的打击力度非常大——

自2020年4月起,来自中方企业近400项投资提案,只有20%获得批准;

印度政府还以各种名义,对400多家中企展开账目审查,一口气封禁60多款中国APP。

到2022年,局势发展更加离谱。

印度财政部以「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为由,给小米开出5.6亿天价罚单,几个月后又扣押了小米在印度的存款,约合48亿人民币;

图片

同年7月,Vivo因「涉嫌洗钱」,被冻结4亿元资金,OPPO也被指控「逃税」,被罚37亿元人民币。

从22年-23年,中资企业被印度政府杀了个血流成河。

除了中国企业,莫迪打击其他外资企业也绝不手软。

三星、日本高铁、苹果、亚马逊、沃尔玛等,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纷纷挨刀,这是把外资当作纯粹耗材了,年猪养肥了就杀。

国家级「杀猪盘」,印度玩得挺炉火纯青。

图片

当然,反噬如约而至。

根据印度官方数据,从2018年至2022年,一共有559家外资企业撤离印度市场,剩下的外企也在加速逃离。

2022年,印度外商直接投资(FDI)首次负增长,外商投资净流入降低到280亿美元,同比下降27%。

印度果然无愧于「外资坟场」的头衔。

在中低端产业还没完善,高端产业尚待发展的情况下,印度就急冲冲赶走帮自己修桥铺路的人,把国家经营得跟荒野宰客黑店一样,这在国际上还真不多见。

印度的魔幻事还有很多,后续我会逐一列举。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