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东北的气质!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3-01 09:31:51 围观 : 评论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伯陵的烟火人间(ID: wenboling2020)


01

春节前后,东北火了一把。

无论是南方小土豆到哈尔滨玩雪,还是春运期间高铁遭遇暴风雪,东北的内燃机车南下援助,都获得极高的关注度,临了临了,东北网友拍下山海关站的照片,配上“出了山海关就到家了”的文案,又在短视频平台刷屏。

东北这片土地,处处显露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最直观的一点,东北人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省份区别不太敏感,统称为东北,地域观念比较淡薄,而江苏的地级市互相不服气,昆山跳过苏州和江苏,自称中国昆山,有极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这几年被人称为江苏十三太保。

东北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是因为清末民国的闯关东。

早年间,清朝入关的时候,多尔衮为集中兵力消灭李自成和南明,便把数十万满洲旗人和汉人包衣都带出来了,可以说是举族迁徙,山海关外成了一片荒凉的无人区。

后来顺治皇帝觉得不行,堂堂奉天城仅有五千多名男丁,龙兴之地太荒凉了,便在1653年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鼓励汉人迁徙到东北开垦荒田、庶卫边疆。

但这次移民的时间很短,到1668年,康熙皇帝和辅政大臣就取消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不允许汉人移民东北,并开始修建柳条边墙,把东北做为爱新觉罗氏的自留地,旗人的永久产业——

“以备退军兵丁做为恒产。”

从此以后,只有旗人能在东北正常活动,东北的汉人基本都是犯人,例如政治斗争失败的官员、触犯文字狱的文人都被流放东北,“流放宁古塔”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据统计,清朝流放到东北的汉人将近五十多万。

汉人再次大规模进入东北,要到晚清了。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俄国参与到瓜分中国的列强队伍,逐渐渗透到地广人稀的东北,随后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崛起,准备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夺取东北。

在日俄两国的围攻下,清朝的东北政策便无法持续,再不放开限制移民实边,东北就要彻底丢了,到时候日俄的兵锋直指北京,清朝皇帝就可能重演朱祁镇的故事,旗人的家业也要被洗劫一空。

要退路还是顾眼前,清朝君臣很容易做出选择。

于是自1860年起,清朝放弃祖制,一步一步的开放东北,允许汉地十八省的汉人到东北开荒打猎,自谋生路。

那时整个东北的人口不足300万,但甲午战争的时候,东北人口便超过500万,1911年清朝灭亡时,东北人口达到1800万,开垦出一亿亩耕地。

到了1920年代后期,汉人更是以每年一百万的规模向东北移民,东北人口很快超过3000万。

短短70年时间,东北便从地广人稀的无人区,转变成人口稠密的关外沃土。


02

中国人向来安土重迁,他们为什么愿意离开故乡移民东北呢?

其实就是因为故乡没有活路,他们才背井离乡,跑到东北谋生。

自秦汉以来,华北地区就是中国的人口高地,但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华北的陶瓷、丝绸产业也都转移到江南,导致华北地区的经济极其落后,大部分人口都以种田为生,没有其他产业能容纳过剩的人口。

于是,无限暴涨的人口和有限土地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晚清的时候,华北地区的人均耕地只有4亩左右,再加上高额的田租和苛捐杂税,大多数人口都是在生存线上挣扎。

进入民国以后,军阀开始割据华北各地。

在没有中央政府统筹的背景下,华北地区的水利设施没人维护了,基层治安没人负责了,旱灾和瘟疫没人救助了,华北成了一盘散沙。

而为了筹集军费,军阀们又不断提高田税,并以不同的名目征收苛捐杂税,例如张宗昌割据山东的三年时间,颁布了51种苛捐杂税,共搜刮3.5亿元。韩复矩统治山东时,不仅继承了张宗昌的苛捐杂税,还把田税总额从817万元提高到1516万元,翻了将近一倍。

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下,华北地区的人们水深火热。

既然华北没有活路,其中一部分人便奔向东北。

尽管东北的人口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大量的未开垦土地,只要过了山海关,就能在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耕种。

即便不愿意种田,东北的平均工资也远超华北,例如山东的短工月薪是0.13元、山西是0.14元,奉天的短工月薪能给到0.42元,整整翻了三倍。

张作霖割据东北以后,除了入关争霸以外,境内几乎没有大型战争,给东北营造出相对太平的环境。

和华北各省相比,东北简直是世外桃源,所以清末民初的人都有一个东北梦。

移民东北便是实现东北梦。

最开始移民东北的大部分是青壮男性,春天在黑土地上开垦一片土地,或者打短工挣薪水,腊月带着一年的收入回到故乡,春来冬往,年复一年。

这样来回奔波几年,随着东北的生活逐渐稳定,这些青壮男性要么在东北娶妻生子,要么把故乡的妻儿爹娘带到东北,全家开始新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海关做为华北和东北的交汇点,便有了特殊的意义——过了山海关,生活就有希望了,妻儿爹娘就有饭吃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末民初的闯关东,相当于美国的西进运动。

据相关统计,东北移民的70%来自山东,以开荒种田为主,另外30%来自河北和山西,河北人主要从事工矿行业,山西人依托晋商的资本优势,基本都经营商业。

农业是清末民初的支柱经济,山东人是东北移民的主流,河北和山西移民从事的工矿业、商业,其实是围绕山东移民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这样的人口比例和产业结构意味着,东北,无非是大号的山东。

原本山东就有强烈的省份认同,东北又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平原,并没有高山大河阻隔人们交流迁徙,那么以山东人为主的东北移民,自然很容易构建“东北”的地域认同。

我们山东人,便成了我们东北人。

那时候的东北孩子打架,经常有定居东北两三代的孩子,骂刚移民东北的孩子“山东棒子”,家长听到就跑过来大骂:

“你奶奶个熊,你爷爷也是山东的。”

正因为大家都来自同一片故土,为同一个目标而来,千千万万为生活闯荡的东北移民,便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气质。

“过了山海关就到家了”,不仅是现代东北孩子的思想情绪流露,背后更是一段前辈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悲壮征程。


03

大量移民闯关东,给东北带来深远的影响。

从秦汉到宋明,中国王朝实际控制东北的时间非常短,根本原因就是定居东北的汉人太少,军队打下来也占不住。

清朝自东北入关,倒是能实际控制东北了,但日俄崛起以后,以清朝的祖制,守护的东北概率非常低。

正是轰轰烈烈的闯关东,把爱新觉罗氏的自留地变成汉人的定居区,中国才有继续实控东北的可能。

东北再也不是随时可以放弃的塞外,而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疆土。

东北移民不仅剥夺了爱新觉罗氏的生存空间,还重塑了东北的文化。

在汉人移民东北以前,留在东北的渔猎部族和游牧部族,几乎没有文化修养,解决问题时更崇尚武力,但汉人移民改变了这一切。

早在康熙年间,因文字狱和政治斗争而流放东北的文人,便开始传播文化。

翰林院编修陈梦雷,创办了沈阳最大的私塾,史称“在塞外十余年,公卿子弟受业者众”,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以教授披甲人子弟为生,结果就是“彬彬乎冰山雪窖之乡,翻成说礼敦诗之国。”

这些失意文人们,初步奠定了东北的文教。

后来随着汉人大规模移民东北,华北地区的文化和习俗被完全复制过去,于是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满语,被替换成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东北也有了正规学校、有了诉讼、有了商帮、有了省会和县城,最重要的是有了“中国”的概念。

除了替换,当然还有融合,这点在饮食方面最明显。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道:“满人嗜面,不常嗜米,种类繁多,有炸者、蒸者、炒者,或制之以糖、或以椒盐,或做成龙兴、蝴蝶形以及花卉形”。

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面食,或多或少有些粘性,因为粘性面食不容易消化,扛饿,外出渔猎放牧的时候方便随身携带。

汉人移民到东北以后,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便接受了满人喜欢的粘豆包等粘性面食。

满人每次杀猪,都要把猪肠清洗干净,再灌进新鲜的猪血,放进烧开的锅里煮熟慢慢吃,满人把这种食物称之为血肠。

哈尔滨厨师郑兴文,则把鲁菜技法、东北肉食、粘性面食融为一体,研制了一种全新的菜品,取名为锅包肉。

现在粘豆包、血肠、锅包肉都是东北风格餐厅的必点菜。

近现代的东北,事实上是农耕和渔猎游牧融合、新与旧融合的独特产物,你很难用语言描述东北的气质到底是什么,但踏上东北的土地,就能清晰的感受到,这里和其他省份不一样。


04

现在说起东北,总有一句“投资不过山海关”,但我们之前在《东北的崛起和衰落》里说过,这不是东北的问题,而是整个东北亚的问题。

近代东北能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日俄两国为夺取东北,大力投资了将近半个世纪,打造出以东北为中心、辐射日本、俄国、朝鲜、蒙古的大贸易圈。

新中国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投资,东北依靠国家的资源倾斜,又维持了三十年的辉煌。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和珠三角凭借市场经济的底蕴,再加上非常便利的航运通道和出海口,逐渐取代了东北的经济重心地位。而东北没有好的出海口,又失去东北亚的大贸易圈,不复往日荣光。

至于东北年轻人一批一批的向南方流动,不愿意再回东北,其实也很正常。

清末民初的汉人移民东北,是因为他们在东北看到了希望,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现在的东北年轻人是在南方看到了希望,和先辈一样,他们也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一百六十年,几代人,走完一个南来北往的征程。

不过随着俄罗斯受战争的影响越来越深,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有很多人到远东做生意,东北亚的经济贸易有活跃的迹象。

如果照这样的形势继续发展下去,东北可能会吃到一波红利,焕发第二春。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