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词作几乎都与酒脱不了关系的宋朝文艺女青年──李清照
李清照传世共40几首词作,其中一半跟喝酒有关。虽然整天喝得醉醺醺,但三瘦自我感觉很好,还自诩「捧觞别有娉婷」,意思是捧着酒杯的女子才更有风致呢!
这篇要讲的人物是宋朝第一文艺女青年──李三瘦。为什么叫她三瘦呢?因为她写过三句带有「瘦」的千古佳句: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三句一句写花瘦,一句写人瘦,最后一句厉害了,花儿已经很瘦了,人却更瘦!
当年每一句问世后,都是横扫大宋词坛,屡屡问鼎年度最佳词作,「国民女神」、「一代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各种光环头衔,更是不在话下。九百多年后,她依然魅力空前。国际天文学会在一九八七年为水星上的第一批环形山命名,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
近年来,中国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大型学术丛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搜罗了从孔子到孙中山,约2500年间的270余名传主,为他们的生平及精神思想立传,其中仅有一位女性,她就是李清照。
那么,问题来了,三瘦同学为什么这么厉害,能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智者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的瞩目和认可,又成为学术界推崇研究的古代思想家呢?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去看看吧!
名门之女,年少即诗名远播
1084年,65岁的司马光耗时19年,终于完成了史书《资治通鉴》的撰写。这一年,47岁的苏轼也结束了在黄州的贬谪生涯,被平调到汝州,在赶赴汝州的路上,他特地前往江宁拜望已退隐8年;时年63岁的王安石,成就了北宋文坛上有名的「金陵之会」,昔日的一对政敌就此冰释前嫌,一笑泯恩仇。
同年,三瘦同学出生于山东章丘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中进士后,曾先后担任太学录、太学博士与太学正,大致相当于北宋最高学府的学官与教授。其人勤于著述,在当时其诗文被誉为「高雅条畅,有意味,在晁(晁补之)、秦(秦观)之上」,由此深受大文豪苏轼的器重赏识,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并与其他苏门弟子多有诗文往来,交谊很深。
李格非不仅自己是文化人,两任妻子也都是名门之后,一为宰相王珪之女,一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都能识文断字。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三瘦的父母却为她创造了非常开明宽松的家庭环境。尤其她老爸对于她的文学兴趣与天赋,不仅悉心爱护与指引,还专门设饭局请苏轼学生晁补之做其文学导师。所以三瘦同学的文学启蒙之路得益于:家书万卷加上父母指导加上高手指点。装备如此华丽,不开挂都说不过去。
天赋与环境具备,于是三瘦同学十几岁时,便在山东老家写就一首轻松明快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看,夏日傍晚,三瘦同学呼朋引伴,前往溪亭游玩,大家吃喝谈笑,饮酒品茗,不知不觉就天色将暮,三瘦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划船而返时又不小心闯入了盛放的荷花深处,一群小姐妹左划右转,把栖息在层层荷叶间的沙鸥、白鹭惊起,扑剌剌地飞向远处……
全词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寥寥数语就将一群荡舟荷花丛中的少女们刻画得如在目前,呼之欲出,生动展现出三瘦青春年少时的活泼野逸之气。
后来,三瘦随父迁居京城开封,少女时代的又一力作横空出世,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大早,三瘦小姐姐宿醉醒来,酒劲还没完全消,头还有点沉。但是呢,一想到昨天雨下得不大,风却是不小,便赶紧问前来卷窗帘的侍女:「哎哟,我的海棠花怎么样啦?」侍女随口答道:「跟昨天一样吧!」三瘦扶着脑袋,翻了个白眼:「你个傻丫头,海棠被风吹雨打后,现在肯定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啦!」
区区30余字,人物、场景、对白皆有,充分显示了三瘦惊人的语言表现力。结尾以「绿肥红瘦」来形容雨打海棠后叶繁花残之状,比喻之新颖,形象之生动,堪称神来之笔。一时圈粉无数,红遍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
宋代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
其父李格非对此当然是欣慰有加,称讚愛女道「中郎有女堪传业」,这话表面上是推崇东汉文学家蔡邕(别号蔡中郎)的女儿蔡文姬,实际就是说我女儿不比蔡文姬差嘛!晁补之对这个得意门生也是喜爱有加:「李家有女初长成,雏凤清于老凤声啊!」看来身边众位一流名家的叔叔伯伯们,对三瘦同学也是大大的服气啊!
现在大家都在讲原生家庭和尊重孩子兴趣发展的重要性,千年前的三瘦同学,可就是个完美范例!
爱喝酒赌博的李清照?
由于家风宽松开明,三瘦同学不仅文采出众,对文人墨客喝酒博戏的风雅之事,也是无一不精。李清照的酒量应该不大,因为从她的诗词来看,她经常喝醉。不过,人家本来喝的就是一份心情,一份闲趣嘛。
这不,开心要喝:「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喝的都找不着北了。伤春也要喝;「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嗯,这酒的后劲貌似有点大。
赏花则更须美酒助兴:菊花开了,「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梅花开了,「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芍药也开了,「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相思情浓,那就更得喝了!「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重阳节,和老公分居两地,不高兴,继续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晚年飘零江南,国破家亡,何以解忧,唯有醉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还有「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传世共40几首词作,其中一半跟喝酒有关。虽然整天喝得醉醺醺,但三瘦自我感觉很好,还自诩「捧觞别有娉婷」,意思是捧着酒杯的女子才更有风致呢!
可不是吗?一般人喝酒是闯祸误事,人家三瘦喝酒,却是喝出了词作史上的一座文学高峰呀!另外,相比不喝则已、一喝就醉的浅显酒量,三瘦同学的博奕技艺,可就高超多了。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我天生喜欢赌博。一旦玩起来,就沉迷其中,废寝忘食。我玩了一辈子,不管玩法如何、筹码大小,每次都赢得盆满钵满,就从来没输过。为什么呢?因为姐下的功夫深啊,哈哈。
看看,这世界是多么不公平,读书学习比大家强也就算了,连喝酒玩乐也甩我们几条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