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河南79岁老人骨折,手术后离奇去世,家属打开骨灰盒发现真相
2013年,雨后的街上看起来没有多少行人,豆大的雨滴像串珠一样砸了下来,商丘市殡仪馆的门开着,但是人员寥寥无几。
这一天李青萍和家人随着工作人员走进了殡仪馆大门,她的眼睛好像蒙了一层水雾,心情沉重,宛如千斤重担压在心头,简直透不过气来。
没有人能抚平她心中父亲逝去的悲伤,但是她并不敢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她时常背着母亲偷偷哭泣。
自从母亲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之后,身子便大不如前,日常出行需要依靠轮椅,日常起居也需要子女帮忙才能够完成。
李青萍强打着精神和家人等待着父亲火化流程的结束,最终工作人员递给她一个小小的骨灰盒骨灰,以及未被火化成功故而保存下来的遗物。
骨灰安置入墓,李青萍迟迟不敢打开那包遗物,抱着物件的她泣不成声。
家里其他人打开看,发现是被烧毁的一条手表的链子,还有一个父亲生前全髋关节置换术遗存体内的金属制品,家人也没有太多在意。
安置完父亲身后之后,遗物由李青萍带回,这些东西也都保留在家中的柜子里,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遗物会在2018年的起诉中成为重要物证。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手术的背后难道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追根溯源,逝者安息
和家人处理完父亲身后事,她言辞激动,情绪无法稳定,随后不久她向商丘市雎阳区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被告出席。
北京法院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所就李文贵就诊后期护理情况进行司法鉴定,查询了引血管详情数据。
鉴定意见书中指出当天李文贵在完成手术到去世的这段时间中体内出血量在3千毫升左右。
而正常的人体血液含量在5千毫升左右:医院并没有逐步减少引流量,这严重超过了“失血20%就会导致休克”的研究预估值。
术后出血严重的现象也在当天上午所检测的血常规项目结果中有所体现,但是医院没有进行重视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而在血常规检查后,医院也并没有进行评估检查,就贸然使用有抗凝效果的药,不符合正常医疗治理行为。
此外李家人手中的三本医院给的病历中以及费用日结单,也存在用药记录差异、时间记录错误的问题,有些药物使用只有在两份病历上有所记录,或者使用时间记录错误。
法院在2018年对该案件结果进行了宣判,医院一方因为自身医疗过错导致病人致死,理应承担90%的责任比例,而院方也需要支付李家人一家25万元作为赔偿。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宣判结果出来后,家人们再次查看并送检了当时父亲手术留在体内的医疗部件。
“一个是想看看,到底是为了装啥东西,让俺爹走人了,再一个看看到底是不是进口的。”
那是一个是带着孔洞的弯曲螺状物品,经过了这件事情,他们对于院方所说产品的生产来自意大利,故而花费高的说法有些怀疑。
由于医疗纠纷的专业性较强,医院是否存在过错,是否构成伤残,都需要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没想到的是专业人士在查看了该物件之后发现这个物品确实不值三万九千元。
不只是因为它是非进口的,而是因为这根本不是人工全髋关节所需的材料物品,它常应该出现在的场合是DHS内固定手术,一个用于股骨颈下端骨折的治疗。
材料的真实用途也被其他专业医生查验后证实,而通常DHS内固定手术完成一例的花费是人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4左右。
但是按照当时李文贵的身体情况,“在家属同意手术的情况下,做髋关节置换确实是首选。”
李青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医院的这一偷天换日的恶劣做法超出了她的想象。
这些人完全没有考虑到父亲的身体安危,她无法原谅医院这一欺诈行为,父亲生命无法挽回。
随着李青萍及家人申请提出二次庭审,2019年7月12日,在原告提交的诸多有力证据下,商丘市人民法院对该案结果进行了当庭宣判,该事件由医院负责承担全部责任。
医院在对李文贵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过失行为,并直接造成了该病人的死亡。
另外且有充分证据证明医院还出现了欺骗病人,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实属恶劣。
院方需要对李文贵的去世承担赔偿责任,对其家人进行35万元的经济赔偿。
入院治疗,病情加重
而这场引人争议的手术是在2013年10月份,李青萍79岁的父亲李文贵出门购置早餐,因为摔倒而左股骨颈骨折而需要入院治疗。
好在经过详细的检查后,李文贵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医院建议继续住院观察,并且对李文贵进行手术对人体全髋关节置换处理。
李青萍对这个说法有些陌生,详细地询问医生这项手术的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毕竟父亲年岁已高。
在和医生对细节点进行详细沟通后,李青萍往家里其他亲人处拨打了电话报平安,同时对医生提到的几种治疗嫁接器材进行了讨论。
李文贵的几个子女都是孝顺的,一切为父亲身体着想,并不打算省钱。
兄弟姐妹在电话中纷纷赞同手术,敲定下了三万九的器材,并协商时间进行轮班看护父亲。
在家属的配合下,医院也迅速的安排好了该项手术的人员和时间。
10月24日手术如期进行,一家人推却其他事宜,空出时间等待父亲手术的完成。
李青萍在手术室外来回走动,眉心紧锁,虽然医生表示这个手术挺常见的,但是她仍然感到焦虑,父亲身体一直硬朗,什么时候遭过这种罪。
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在外的家属等得有些疲劳,仍不见父亲出来的踪影,思考着是否派个人去买些晚餐填下肚子。
就在这时间,手术室有了动静,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李文贵被送回病房休息。
看着辛苦了一下午的医护人员,李文贵的子女们感到十分感动,围着医生说些辛苦了的感谢话语。
担忧父亲身体的李青萍道谢后抓紧赶回了父亲身边,想了解父亲的身体状态。
看着在病床上闭眼休息的李文贵,李青萍安下心来,和大哥打完招呼后便准备回家休息一下,顺便为父亲及家人们收拾些换洗衣物。
第二天早上,李文贵看着李青萍带着温热的清粥走了进来,这是子女间约定好的换班时间。
而看着父亲醒过来的李青萍询问父亲饿不饿,李文贵轻微点头眨了眨眼,随着几口粥下肚,他感到舒服了一点。
可是他没有想继续吃下去的愿望,他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精力,身体好像僵躺在床上,脸色不好看。
李文贵病床旁连接着用来疏通堆积在身体淤血的引血袋子,此时袋子里的血液慢慢由墨红色变成了鲜红色,他努力地想动四肢,但是并没有太大用处。
好在女儿看出了他的异常,可是他喉咙不舒服,和女儿说话时候的声音并不清晰,无法告知自己的想法。
当医护人员日常巡视病房的时候,李青萍将刚刚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知了医护人员,担心出现手术后遗症。
但是医生并没有放在心上,表示过段时间身体再恢复一些就好了。
虽然李青萍感觉自己或许是想多了,但是她还是不敢忽视父亲刚刚的反应,她坐在病床前的凳子上,眼神四处打量父亲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状态。
顺着视线移动,她注意到了引血袋的异常,心跳声加速,她顺着医护人员的办公室走出,想要确定一下是否不妥。
医生听完她的话语,表示这是正常反应,当李青萍担心父亲流血过多,要求对父亲进行抽血检查一下体内血液情况的时候,医生也回绝了这一要求。
在医生眼中,“目前这种情况不需要输血,也不需要治疗”
听到医生肯定的话语,李青萍安下心来,听从了医生的建议,返回了病房,等待父亲术后恢复。
然而令李青萍焦急的是李文贵的身体表现越发难受,他无法再食用下任何食物,就连和儿女交流也话语不详,思考不清晰。
李青萍担心极了,火速找到医生要求为父亲输血,然而和她大惊失色不同的是医生仍然没有什么反应,反复表示她父亲的病情很好,不用担心。
李青萍颇为无奈,一直在病房里呆到八点钟,她终于坐不下去了,父亲浑身散发出微弱的气息,一同陪在病房里的哥哥也担心起了父亲的异常。
李青萍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担忧,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对医院的信任达不到满分。
两人再次找到医生,重申引血袋里的异常,并要求安排医生和护士需要有人留守医院注意其父亲的状态。
李青萍的大哥留在医院陪伴父亲,而李青萍继续返回家中,不料晚上十二点过后不久,大哥便拨打了李青萍电话,要她赶紧来医院。
此时父亲的情况非常不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目前正在进行抢救。
回首往事,家人哀恸
当她赶到医院的时候只来得及见父亲最后一眼,看到躺在床上变冷的父亲,李青萍越想越难过。
一周前的10月18日,父亲还健康平安,平日会骑行自己的单车外出买菜,那天也是因为想出去给家里买早餐而发生的意外。
当时骑到小区平地的李文贵发现前方有个损坏了但是尚未整修的井盖,安全着想,他决定推车前行。
但是一不小心便跌倒在地,造成了骨折,在小区人员和保安、门卫的帮助下,他才联系上了李青萍。
对于父亲,李青萍一直以来是非常敬佩的,他的身上有着很多优点,“我爸是一个正直的老干部”。
曾经李文贵算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人员,关爱下属,舍己为人,真正的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因为自己擅长农学相关知识,他便时常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前往附近各个村落进行经验分享。
常年走动,他对村子里的情况了解详细,更是会仔细向他们讲地震预防措施,进行小范围的救生演练,每当提起李文贵,认识的人忍不住夸一个好字。
父亲的言行举止给儿女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李青萍非常佩服父亲十年如一日的读书看报习惯,即使在自己退休后,李文贵也没有落下“学无止境”这个道理。
他关注时事,对于新闻上国家新近发生的事情,他耳熟能详,又会保持稳定的早起早睡的作息时间,从未因个人原因改变一日三餐的时间过。
出事那天他也是洗漱完毕,准备出来晨练,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当天早上其老伴还能吃上他买回来的馍。
李青萍轻轻擦拭到眼旁的泪水,后悔自己多次察觉到问题寻找医生无果后没有百分百的强硬态度。
她也从输液执行单了解到父亲失去意识的时候,院方还摄入药剂让他的血液变得更加稀释。
只是因为一个骨折需要进行手术便造成人去世的结果,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也无法接受的,医院的敷衍和不作为是造成父亲去世的凶手。
好在距离李文贵的去世已经过去六年时间,李家人也终于为李文贵的去世寻回了一个公道。
白衣天使的称呼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而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时候也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司法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医患纠纷发生时,患者或者院方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将纠纷诉至法院,寻求司法救济解决纠纷。
既是为了有正当的理由实现公平正义,更是为了公平的医疗责任,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