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3岁女人哭诉:妈,我按您说的做了,婆婆并没把我当女儿看待
在某些不太那么善良的人心目当中,别人对自己好,只是一种势力不均等的情况下面的献媚而已。一位33岁女人哭诉:妈,我按您说的做了,婆婆并没把我当女儿看待。
萧芳当年远嫁之时,家人一致反对。父母主要就是担心离开家乡与家人之后,她会孤掌难鸣,陷入极为被动的境界当中。到时候举目无亲,她只会受人欺负。
可这一番劝说没起到半点作用,在爱情跟理智前,她选择了爱情。看到事已至此,牵挂自己女儿命运的母亲,在她远嫁的头一晚,反复叮嘱女儿:“嫁过去之后,要尊敬孝顺婆婆,多干事少说话。长辈都喜欢勤劳温顺的女孩子,就算一开始会针对你,可人心总是肉长的,只要你做好属于自己的本分,总有一天,婆婆也会把你当作亲生女儿来看待的。”小芳将妈妈的叮咛牢记于了心中。
其实在这段婚姻里面,她一直是按自己妈妈的叮嘱在行动的,行为举止称得上是个模范儿媳。上班、干家务、为公婆买东买西,对两位老人,比对自己还要好出许多。平时公婆所说的话,她半句嘴也不敢顶,就默默干活,竭力做她属于自己的本分。
但是,她遇到的,却是一位擅长演戏的婆婆。对于儿媳妇,人前人后两幅嘴脸。在儿子前,她装得很识大体,总是夸自己儿媳妇,说她有福遇到了善良孝顺的好女孩。但只要她儿子不在家,脸色马上就变了,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她不知是算准了儿媳妇不敢跟她翻脸,还是认为她天生就是这么软弱可欺,总之似乎不教训她几句,就会憋出病来似的,其实说得清楚一点;是人看到对方是个软柿子,都想捏几下就对了。
一次她给女儿买了一件衣服,拿给老公看,老公说很好看,让她喜欢就多买几件。她婆婆也在一边附和,说儿媳眼光好,孙女漂亮穿什么她好看之类的,可是她老公前脚出门,婆婆难听的话就来了:“别再买了啊,敢情钱不是自己赚的不知道心疼。成天就知道花钱败家,娶了你这样的女人,我儿子还跟得了个宝贝似的,真是丢人。”
气得她直哭。她生病,婆婆也是当着儿子的面好好照顾,她儿子一走甩手就出门,管都懒得管,还逢人就说自己命苦,说儿媳妇矫情什么的。由于她婆婆一惯装惯了好人的,那里又是她的地盘,熟人众多。人们哪里知道她还有这样两副嘴脸,都认为是萧芳这个当儿媳妇的不懂道理,在她背后议论纷纷。
她一直忍着,可是最后还是终于离婚了,带着女儿离开了这个“笑里藏刀”的家庭。直到离婚之时,她与自己丈夫之间也并没有太多来自本身情感部分的问题,而是婆婆无时无刻不在中间的挑拨,又实在太会表演,弄得她有口难辩,吃足了暗亏。
最终夫妻感情慢慢经历不住时间的考验,她在那个家庭里面也越来越越难受,每天用曲意讨好换来无尽的白眼与婆婆的刁难。回家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哭着跟自己的妈妈抱怨:妈,我按您说的做了,婆婆并没把我当女儿看待。她妈妈看了看已经33岁的女儿,长叹了一声说道:“算了,孩子,一切都结束了,以后按自己的真实性格好好过吧。”
结语:用一番真诚,如果换不来对方回馈的善意,甚至还会得到忽视与刁难,那么只能说对方要么就是曲解了你的用意,要么就是认为你好欺负。假如是前者,日久见人心,只要坚持,总有收获对方真诚的可能;假如发现是后者,也就没有必要再一味委屈自己了。
对某些你捧出一整颗心,他们还会嫌摩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徒劳,不如趁早另想他法,比如跟自己的丈夫孩子搬出去单过之类的,总比化身为奴隶,守着根本不拿真心对待你的公婆要好得多。要是碰上这种演技高超的婆婆,最终真的有可能成功将你赶出家门,还在自己儿子面前装成受害者。
听自己妈妈的话没错,但一个33岁的成年女性,多少也得学会观人、识人,能随机应变力保自己平安幸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