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0年小哥一个人给公司赚了1亿多,老板却说你被解雇了
2020年,在湖南一家汽车公司工作的小黎,突然接到了公司副经理的电话,经理在电话里告诉他:
“你已经被解雇了,赶紧来办理手续吧。”
听到这句话,小黎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一直以来在公司都是最优秀的业务员,怎么会被突然之间解雇呢?在反复确认自己已经被领导踢出了公司群聊之后,小黎的心彻底凉了。那么究竟为什么一个工作优秀,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会被公司开除了?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真相?
2017年,小黎所在的公司,在湖南本地市场发展极好。所以公司上级产生了要向外省市拓展市场的念头。经过侦查,公司决定要派人前往新疆开发市场。新疆可是中国的最西北地处偏远的省份,并且交通不方便,所有的业务员都不想揽下这个“瓷器活”。
图:小黎前公司
充满斗志的小黎看到这种情况,便主动请缨,表示可以前往新疆进行市场开拓业务。看到小黎的态度,老板也表示非常高兴,他当即对小黎承诺说:
“只要你能拿下新疆市场,回来之后绝对给你升职,并且以后你就是新疆业务的总监。”
听到老板的口头允诺,小黎非常激动,收拾好东西,他便马上出发了。在此后的三年里,小黎远离家乡,一心投在新疆的市场上面。就算把老婆和孩子两个人留在湖南,他也要把这一单做成。新疆的业务并不是那么好谈,由于没有人脉基础,小黎起早贪黑,在各个公司揽业务,谈合作,把自己的弦绷得紧紧的。
图:小黎
他的努力也确实没有辜负他,三年之后,小黎终于成功开拓了新疆市场,并且让公司在新疆扎了根。在那几年,公司每年的业绩,小黎就一个人撑起了一半。为公司开拓了一大片天地之后,他也确实得到了自己付出努力之后应有的报酬。
每个月,公司都会给他开好几万块钱的薪水,加上劳动补贴,小黎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但是就在他在公司里享受着元老级业务员的名声的时候,一个噩耗却突然传了出来。
2020年,正是疫情开始肆虐的年份,国内经济市场并不乐观,企业运营困难,公司想谈生意也是前景黯淡。但是小黎却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在辛苦跟进了许多天之后,为公司谈下了一单一千多万的合作。就在他拿着合同单外出,要找客户签字的时候,他却收到了。总经理要辞退自己的消息。
图:小黎业务
听到这个消息,小黎的反应还是懵懵的。如此突然的决定可能是上司一时之间说了气话,或者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吧。可是在翻阅微信的时候,小黎发现自己也被公司群踢了出来。
种种迹象都表明,老板可能不是在说玩笑话。他回到公司,向老板询问这件事情,但是老板的态度却冷漠而坚定:
“你快点儿签字吧。”
无论如何,公司都不想让小黎继续工作下去了,就算小黎还没有签订离职证明,公司的“逐客令”已经非常明显:就算你在这里待着,你也只能受冷眼嘲讽。被迫收拾东西,从公司里走出来的小黎越想越不对劲儿。无缘无故被解雇,公司还没有给出合理的原因来,这件事怎么想怎么蹊跷。再反复向老板确认,小黎得到的也只有一个答复:赶紧办手续,离职吧。
既然公司不能当面说清楚,就要请求第三方支援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小黎决定找到当地记者,为自己讨回公道。
小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业绩,他说,公司一共就有两个亿的业务量,我自己就拿下了一个多亿的业务。在今年12月份的业绩表里,你也可以看到,公司一共放款两千一百万元,我自己就承担了一千两百万元的业务。
我在公司工作地好好的,没犯任何错误,还为公司争取利益。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几天之前,公司的总经理用口头形式通知我,说我被解雇了。我怎么能忍下这一口气呢?
图:运营总监
从小黎出示的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到,在下午6点的时候,总经理通过微信告诉小黎,来公司办理离职手续。但是这份离职手续,却不是公司解雇人员的劳务合同,而是一份自愿离职请求书。
仅仅是这一点,就让人感到十分蹊跷,如果公司想要解雇员工的话。必须要走正规渠道,签订劳务合同,才能解除劳务关系。如果让员工自己签订自愿离职书的话,员工的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那么公司的行为背后又有怎样的原因呢?
图:运营总监
看到小黎努力想要为自己讨一个说法的样子,运营总监冷笑着说道:
“其实我们之间存在着一些误会。他说我们要辞退他,但是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要辞退他,是他自己自愿请辞的。”
根据总经理的说法,他们并没有给小黎任何书面形式上的辞职书,并且也没有辞退小黎的具体行为,只是通过口头等方式劝告小黎辞职,这一系列行为都没有任何问题,辞职与否还要看小黎自己的选择。对于这些话,小黎则非常愤怒地表示:
“自愿离职书我肯定是不会签的,因为一旦签了,我就得不到被解雇应有的赔偿,也讨不到公正的说法,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明明是你们突然要解雇我,现在又赖到我头上,这合理吗?我想拿到应有的解雇赔偿,同时把我好几个月的工资清算一下。这个公司我现在也是不会再待下去了。我只是想拿到应有的赔偿。”
听到这里,小黎公司的运营总监和总经理都不乐意了:
“你口口声声地说要赔偿,我们公司还有什么地方亏欠过你吗?确实,你一开始在公司的业务很好,但是我们也给了你相应的薪资和福利。既然业务已经完成,就应该继续拓展下一个业务,因为业务员的工作就是拓展业务开拓市场。你从公司回来,就算从你个人的绩效考虑,公司也肯定会派你到别的地方继续开拓市场。
当初说派你到永州的时候,你也不想去,不服从管理,公司根本调动不了你,你不能总凭着自己当初的一个业绩,在公司游手好闲十年吧,这十年之中,公司给你排别的业务,你总要接受吧?
如果你不接受业务安排,那公司也很难办,只能让你辞职,我们并没有做的不合适的地方。”
说到这里,经理变得更加咄咄逼人起来,仿佛这么多年来小黎对公司的贡献,都是子虚乌有。听到经理这么说,小黎又觉得非常委屈:
“我又不是不做别的业务,但是去开拓永州市场,对于我来说太难了,在永州没有认识的人,并且我现在也无法再舍弃家庭,去那么远的地方跑业务,你们也应该考虑一下我的实际情况。除了永州的业务,我还谈下了很多合同,这些你们怎么不拿出来说呢?这一项业务安排不合理,不能成为解雇我的理由,我不接受。”
图:小黎工资
小黎表示,自己对于公司的业务调动也有充分的理解,也知道应该服从公司管理,自己虽然是公司的初创人员,但是不会凭借自己的元老业务员地位而“耍大牌”。
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了这么多年之后,突然被要求离职,这毫无理由,也非常令人气愤。而公司方面则一直强调,自己没有辞退小黎,而是给小黎提出辞职的意见,至于是否离开公司,还要看小黎的个人意愿。那么公司为什么要咬定自己是劝退而不是辞退呢?这种行为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这时,一直在一旁观察情况的记者,对公司的运营总监发问:
“就算你们因为小黎没服从工作调动,向辞退他;但是基于小黎的地位和能力,完全可以留在公司,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合同,你们又为什么非要劝退他呢?难不成是想要把小黎从位置上推下来,让自己的亲戚坐享其成吗?”
图:总经理
其实,在公司运营中,打压业务员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家公司可能也是着了这条道。业务员一旦给公司拉了订单,就会有很高的提成,对于公司来讲,自然不想让“外人”分一杯羹。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业务拓展到一定程度,业务员的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之际,阴谋就在暗流涌动了。
听到这话,公司的几位高管人员都显得非常不自然:
“怎么可能有关系户,从来就没有关系户。我们对小黎的辞退,就是出于他自己本人的工作态度。别的业务员都能服从工作安排和工作调动,去别的地方开拓市场,为公司市场服务,为大局着想,只有小黎,不服从工作安排,我们当然要把他辞退。如果公司员工都是他这样的作风,公司早就完了。”
一听这话,小黎就更加生气了,他觉得,如果是合理的安排,他自然会遵守,但是公司的安排完全不合乎常理。
图:总经理
“公司的一大部分业绩都是我谈拢的,对此我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拿着我应该得到的薪资福利。就在我把江山都打下来了之后,你们却要卸磨杀驴,把我从位置上推下去。你们良心又何在呢?”
听到小黎的反驳,公司的高管人员尽管气的面色发青,但是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了。看来辞退小黎背后的内幕,可以被确定了,公司高层确实想让小黎离开,让亲戚来接管这项事业,“留住公司的油水”。但是如果想让小黎走,可以直接把他开除,又为什么要用这么麻烦的方式让小黎自己离开公司呢?
图:运营总监和小黎
说到这里,就必须科普一下法律的相关规定。《劳动法》规定,当公司没有理由解雇员工的时候,需要以员工的工资基数和工作时间为依据,为员工提供离职赔偿。原来公司是想让小黎净身出户的。不给他一分钱的赔偿,这样的方法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事情已经闹到了如此地步,公司经理还在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可没有要辞退小黎的意思,如果他想要留下来继续为我们开拓市场,那我们可是非常乐意。
听到这句话,小黎又是冷笑一声,在他心里,公司形象已经悉数崩塌了。这样一个不为员工着想、过河拆桥的公司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小黎现在心里想的就是赶快与这个公司脱离关系,就算再继续与公司僵持下去,最后受伤的还是小黎自己,而公司则可以溜之大吉,保全自身。那么最后小黎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图:小黎聊天记录
在协商和调解之下,小黎放弃离职赔偿,在离职书上签了字,拿到47700块钱的工资,与自己工作了好几年的公司说了再见。这场闹剧终于以一个不太完美,但是相对干净利索的结局收尾。那么重新复盘一下整件事情,我们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呢?
首先能够肯定的是,小黎曾经的公司有打法律擦边球、灰色的地方,他们实际上是钻了法律的空子,让公司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把为自己打拼多年的员工踹得远远的,然后让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坐到这个位置上来,这本身也不符合公司对员工的人本主义和道德情怀。
如果小黎最终签了自愿离职书走了,公司也可以不拿一分赔偿;如果小黎选择继续留在公司打拼,公司自然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又能在一个从未开通过的市场收获业务利益。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公司又何乐而不为呢?
图:小黎聊天记录
对于小黎来说,可能在其工作过程中确实和公司管理有一些冲突。但是如果小黎完全服从公司管理,会不会被压榨得更厉害呢?他知道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必要的。对于公司来说,公司的稳步发展,来源于员工的创造和劳动;如果没有员工的价值实现,公司也不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所谓水涨船高,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想要达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目的,就必须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让员工在公司中能够感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分子;以企业为平台,释放个人价值,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图:小黎
对于员工来说,公司也是施展才华的平台。释迦牟尼曾经这样问过弟子: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呢?”弟子们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的答案。释迦牟尼于是解答道:“把水滴放到江河海洋里去,它就不会干涸。”
员工之于公司,也是这样的关系,员工是水滴,而公司是江河。员工在公司平台上汲取能量,发光发热,不断丰富自我价值,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不管怎么说,公司和小黎闹到不欢而散的份儿上,也确实违背了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策略。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是怎么看的呢?请在评论区发表一下高见吧!#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