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女儿要分娘家500万拆迁款,绝症父亲跪求:别跟瘫痪哥哥抢
“你们有钱有本事,我就求你们别来争这套房产了!”
65岁的陈树森老人一边说着,一边跪倒在了女儿陈丽(化名)的面前。
一套价值500万拆迁款的房子,一个自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哥哥,却引起了绝症父亲和富豪女儿的家庭纷争。
那么,这起家庭财产的纷争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事情最后的走向又将何去何从?
一生积攒 扩建房屋
家住湖南岳阳的陈树森有着一个平静幸福的大家庭,他和妻子是附近工厂里的职工,并且膝下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孩子。
两人退休以后,每个月都可以领取到几千元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可以说非常宽裕,可是,在陈树森的心里,却一直有个牵挂,那就是大儿子陈明(化名)。
三岁那年,由于陈明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老两口就把家庭的重心放到了陈明的身上,但虽说如此,老人对两个孩子并没有厚此薄彼。
由于这个家庭的性格特点,家人之间的亲情并不会有太多的外在表现,但是为了照顾女儿的心情,老两口在照顾好患病儿子的同时,依旧会对女儿疼爱有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儿女也渐渐地长大,而此时17岁的陈丽也选择了外出打工。而由于身体的原因,哥哥陈明只能在家里陪伴着父母。
虽说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但是陈明并没有因此而整日荒废自己的生命。
他通过朋友的介绍,在家的附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挣来的工资孝敬父母,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无用之人。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23岁的陈丽也从外地返回了家乡,并且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岳阳当地的一个男子,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后,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与此同时,陈丽的哥哥陈明也通过媒人的介绍下娶了一门亲。
看着儿子也完了婚,陈树森老两口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但看着日渐显小的居住环境,老两口便想着购置一套大一点的房子。
经过一番打听,陈树森得知同村有一个李姓人家里的房子要出售,于是他便叫着全家人一起去上门看房。
看着宽敞的院子和稍微有些破旧的房子,陈树森觉得还是比较满意,此时在他心里,已经有了扩建改造房屋的计划。
在商定价格后,两家便开始了正式交易,但是由于手头的资金有限,所有费用算下来还差1万9千元的陈树森便想着从女儿陈丽那里借这一部分钱。
此时的陈丽在嫁人以后,便和丈夫一起做起了二手车的买卖,由于市场环境不错,两人从生意中赚了不少钱,经济条件在当地来说已经达到了比较富裕的标准。
可是,当陈树森向女儿提起借钱买房的事情之后,陈丽却表现出了一副比较为难的表情,意思是现在和丈夫也是刚刚起步,手头能用的周转资金不多。
听到女儿的这个说辞,陈树森也表示非常理解。但是为了这个家庭,陈树森便向女儿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请求。
按照老人的意思,这1万9千元钱是向女儿借的,自己会在60岁之前把这个钱全部还清,如果说自己过了60岁依然没有把钱还给女儿,那么这套房产就归女儿陈丽所有。
看着刚50岁露头的父亲,陈丽表现的有点不太情愿,毕竟这笔钱对谁来说都不是个小数,而且还要等10年后才能还,这让陈丽有些为难起来。
但是看到父亲提出的“如不归还欠款,房屋则属于陈丽”的这个条件,她最终还是答应了父亲的请求,借给了父亲陈树森2万元钱。
就这样,在跟女儿陈丽签订了借款协议书以后,陈树森便完成了整个房屋的买卖手续,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随后,陈树森又号召全家省吃俭用,并且和儿子陈明集资一起扩建改造房屋,由于父子俩手里没有足够的资金,他们就只能靠着每个月的工资支撑着一点一点的持续施工。
为了省钱,陈树森和妻子、儿子、儿媳妇全都参与到了自家房屋的改造施工中,一家人为了梦想中的那个宽敞明亮的家,任劳任怨的忙活着。
可在这整个的施工过程中,女儿陈丽和女婿却很少露面,也只是会在过年过节时象征性的来一趟。
而这期间,房屋改造所花费的一切费用,陈丽也没有再参与过。可虽说如此,陈树森却一直把欠女儿的2万元钱放在心里,盼望着房子能够尽快的完工,好抽出钱来还给陈丽。
经过几年的努力后,一座总面积200平米的新房子终于改造完成,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看着这丰硕的劳动成果,陈树森老两口和儿子的一家人都喜上眉梢,他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已经来到了。
随后,50岁已经过了一大半的陈树森又和老伴儿一起,把每个月的工资存下来,历时近半年的时间,终于攒够了2万元钱,随后便把钱还给了女儿陈丽。
新房子的建成,欠款的还清,这几个压在心里的头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的得到了解决,这让陈树森的心里倍感轻松,每天午后他都会坐在院子里喝着茶抽烟,心里美滋滋的。到了下午,等儿子下班回来后,一家人开开心心的一起吃晚饭。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转眼间陈树森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由于这几年的生活非常舒畅,让这位60岁的老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多。
可在老人的心里,却似乎总有一个坎儿,那就是女儿陈丽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或许是生意太忙了吧”,老人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
身患绝症 立下遗嘱
陈树森老人想的没有错,女儿陈丽和丈夫经过几年的忙碌打拼,确实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他们不仅把生意规模做的越来越大,而且名下还购买了豪宅和名车。
得知女儿生活的很好,陈树森从心里也感到高兴。但是,随着女儿和女婿事业的成功,他们回家看望老人的次数却更加的减少,这不禁让陈树森的心里感到非常的失落。
2010年,一则拆迁的消息传到了陈树森所在的村子里,人们奔走相告着这个好消息,由于都是久居于此的老居民,所以大家都想换个新的环境,并且听说拆迁补偿款的待遇也不错,所以大家都非常的兴奋。
但是,由于拆迁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公告,所有的一切都还只是村民们渴望而已,所以对于这件事情,陈树森也并没有过多的把它放在心上。
然而,在得知老家要拆迁的消息后,陈丽却意外的回到了家,见过父母和哥哥之后,她也没有过多的说什么,而是直奔房产归谁所有的主题。
听到女儿谈到这个话题,陈树森显得有些诧异,他认为此时所谓的房屋拆迁八字还没一撇,女儿怎么这个时候说起了这个问题呢?于是陈树森老人便准备扯开话题,一家人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可是此时的陈丽却非常的较真,不仅提到了房屋的所有权的问题,还谈到了关于传闻中500万元拆迁补偿款的问题。
看到平时不登门的女儿听到拆迁的消息后马上就来质问父母关于房子的问题,陈树森的心里顿时有些气愤。两人说了几句不对付的话语后,女儿陈丽便气呼呼的离开了家,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主动回来过。
也就是这次女儿关于房产所有权的争议,让陈树森老人的心里觉得又被压上了一块石头,平时喜欢坐在院子里喝茶的他,也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没多久,陈树森老人的气色也就大不如从前,看着自己用平生积蓄所改建的房子,在看着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依旧辛勤劳动并用为数不多的收入赡养孝敬老人的儿子,陈树森的心里暗暗的下了一个决定。
可就在整天被这些犯愁之情环绕心间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感觉心口疼的陈树森老人被家人送进了医院。
经过医生的检查,陈树森的家属得知,老人的病情不容忽视。但是为了病人的心态考虑,医生并没有把诊断结果告诉陈树森,而老人的心里却似乎非常明白,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
在得知父亲住院以后,儿子陈明为了给父亲治疗,硬是拖着因病导致的不协调的身体往返医院的各个楼层,为陈树森咨询治疗方法和缴纳费用。可是,在老人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日子里,女儿陈丽却一直没有回家看望过父亲。
就这样,陈丽就因为房屋的所有权一直没有和家人主动联系过。
2014年10月,陈丽得到家里的通知,说是父亲陈树森立下了一份遗嘱,要把房子留给哥哥陈明,这一下,父女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经过了一番大吵之后,陈丽彻底和父亲撕破了脸,但是事情总归得有个解决的办法,于是,陈树森老人便找到了社区,希望社区可以帮忙调解此事。
在得知了陈树森老人的请求以后,社区工作人员便赶紧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儿陈丽,于是,父女俩便坐在了调解室里,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于房屋的所有权,陈丽表示自己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当年买房子时,自己拿出了2万元钱,并且在当时的购买合同上,写的也是自己的名字。
但是,后来她发现协议上“陈丽”的名字被人涂改成了“陈明”,这让她觉得自己是受了父亲的欺骗,所以才情绪才会如此激动。
对于陈丽的说辞,陈树森老人承认之前的购房协议上写的确实是陈丽的名字,但是前提是当时向女儿借的2万元钱如果60岁之前归还的话,就可以更改名字。
听到这里,陈丽忽然激动的说到:“你当时才50岁,我等还钱要等到你60岁,如果是你的朋友这样管你借钱,你会借吗?”
听到女儿这样说,陈树森老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生平第一次打了女儿一巴掌。
看着曾经膝下的乖巧可爱的女儿如今变成了这副嘴脸,这样老人伤透了心,他一直无奈的说着:“我按约定在60岁以前已经把钱还给你了,你干嘛还要跟自己残废的哥哥来争房子呢!”
这一次的调解在双方充满了怒气的情况下宣告结束,看着女儿和女婿驾车离开的身影,陈树森老人的眼眶一直充满泪水的凝视着远方的天空。
为了让事情得到解决,陈树森老人决定去找女婿谈一谈,可是,这个不常见面的女婿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老人寒了心,他说:“你们父女之间的事情,就你们去解决,不要来找我。”
看到女婿如此事不关己的态度,陈树森老人无奈的坐在了路边的草地上,掏出了一颗烟,默默地抽了起来,不知是被烟雾熏了还是心里伤感,老人不住的揉搓着眼睛,而烟雾也像烦恼一样飘散在空中。
缺失的陪伴
第二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陈树森和女儿陈丽又一次的坐在了一起。这一次,老人也向女儿和陈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老人表示,自己已经患上了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希望自己去世以后,陈丽和陈明两兄妹千万不要因为这些纠纷而断绝了亲情的关系。
并且这位老人还跪倒在地,向女儿请求到:“你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优越,而你的哥哥从小就有残疾,算是我当父亲的对不起你,求求你就别再跟他争了。”
看到父亲跪倒在自己的面前,作为女儿的陈丽也赶紧跪在地上,并且说到:“不存在你求我,我只要自己的那部分。”
对于陈树森老人来说,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子一直是他心里的牵挂。也就是因为如此,陈丽总感觉她在这个家里不重要,所有的东西都紧着哥哥,从小到大都没有自己的份,她认为这一次所争取的是自己应得利益。
就在这时,陈丽的哥哥陈明也给父亲打来了电话,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和妹妹因为家产而反目成仇,选择放弃继承父母的房产。
听到哥哥这样说,陈丽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从对整栋房屋的所有权的争论变成了一半继承权的观点。
看到事情出现了转机,调解员又让父女二人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了一下,劝导站在家庭和睦的角度上让双方做出最大的让步。
但最终,女儿坚持一半的继承权还是没有得到陈树森老人的同意,看着父亲这样的态度,女儿陈丽和丈夫又一次的驾车离去,最后的调解也没有得出让大家满意的结果。
虽说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但是在父女俩分别时,他们眼中最初的那种针锋相对的神情已经不见了,或许一个家庭缺失的亲情是需要时间来修复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相信这个家庭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家庭不是针锋相对的地方,而是互相理解和陪伴的港湾。
为了自小患病的哥哥,陈丽或许会觉得父母的爱不够公平,而对于成年以后在父母身边的缺失,又让老人感到了女儿亲情的落寞。
祝愿陈树森和女儿能够和好如初,不要再从沉默中远离彼此,陪伴和沟通会融化他们心里的那些霜冻,今日所有的争吵都会随着亲情的回归而变成相互的关怀与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