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入职太老,60岁退休又早;千万毕业生嫌多,900万新生儿还少
2024年毕业季来临,大学生就业又将成为全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
01
结构性矛盾
2023年新生婴儿902万,是1949年建国以来的最低记录。
2024年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相比新世纪伊始100万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来到1179万。
35岁职场危机已经不是新鲜话题。昨天和某服装类上市公司的高管聊天,他们似乎也即将遭遇35岁的至暗时刻。
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60岁退休,似乎会渐行渐远。
这就是当前中国就业市场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02
中国缺蓝领?
有人说:蓝领供不应求。
2014年以后,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逐步下降,制造业产值却逐年上升。
中国制造业早已不是依靠人力规模取胜的粗放发展阶段,且已呈现出因产业升级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而导致的劳动力挤出的状态。
也就是说,制造业提供的岗位正在逐渐变少。
为什么招工难经常成为热点话题?
因为他们想招的不是工人、不是蓝领。是“超人”。
当前,中国制造业老板普遍面临市场增量逐年减少,市场竞争却加剧的局面。
在其他成本缩减至极限的情况下,他们急需一批极低人工成本,高强度007连续工作的“超人”。
那些招聘时贴出的月入6000-8000元,是通过晚上加班、周末加班、法定节假日加班等疯狂加班干出来的。谁又能长期忍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
所以才会出现工人干几天或者几周就跑路的现象。才会出现制造业老板随时招聘、按日结算、蓝领供不应求的局面。
03
大学生就业
有人说,大学生不肯脱下长衫,不愿俯身进入制造业。
由此,导致蓝领供不应求与大学生自身就业压力大的现实。
不尽然。
蓝领供不应求本身就是个伪需求。就业难不能完全归咎于大学生的“高傲”。
当前,产业升级还未能让中国制造业占据世界市场的顶端,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阵痛。
无法扩充大量服务岗位和管理岗位与大学生毕业季带来的劳动力突然增加的矛盾,依然严峻。
04
未来在哪里?
我不是专家,更不敢预测。
我只能谈一谈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友好交流!
加快产业升级是必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7%、40.6%、39.5%。
多元服务是保障。
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约为3000万,但实际市场需求超过5000万。
在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数字化生产、智慧农业工程实施、智能农机操作、农业规划、上下游销售和农产品电商等人才短缺现象十分突出。
据农业部门测算,全国农村电商的人才缺口达350万,运营推广、美工设计等技术类人才缺口较大。
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经济形态,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占到40%以上。
预计“十五五”时期这类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将超过4亿人,占就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就业,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牵着千万家庭。
愿人人有工作,人人拿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