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国》:谁说七夕的缘起只能是一则爱情故事?
改编自岩明均漫画《七夕之国》(七夕の国)的真人版日剧,于2024年7月开始在Disney +上播出,而这部日剧的预告开场白,是这么说的——《寄生兽》作者岩明均,其怪作终于真人化。
「怪作」这个词汇,用在宣传里头显得有些微妙,但如果考虑到《七夕之国》的整体架构与部分细节,却又似乎颇为贴切。
《七夕之国》在许多地方,都先抛出一些看似十分典型的伏笔,让读者在依照自己的阅读经验,对之后的情节产生预期心理后,才又陆续以一种不着痕迹的轻盈手法,反覆逆转常见的漫画公式,让预期纷纷落空。
这部漫画的开始,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像《寄生兽》那样,似乎会逐渐朝向战斗与惊悚并俱的路线而去。
但在接下来的几次转折后,《七夕之国》却被转化为更接近悬疑推理的风格,就连一些煞有其事的伏笔与角色塑造,也在后续发展里变得更贴近现实人生,因此使《七夕之国》虽然拥有不少超自然元素,但却无意弄到天翻地覆的地步,最后则在种种元素的交杂之下,就此成为了所谓的「怪作」。
关于「打开窗子」,与「触手可及」的能力
Photo Credit:Disney+
《七夕之国》的故事,描述大学生南丸洋二拥有一个没什么用处的超能力,只要集中意念,便能在像是纸张或罐子等较薄的物体上,打穿一个小小的圆孔。
一日,南丸被社团同伴告知,同校的民俗学教授丸神正美,在数日前于公布栏贴出告示,请南丸前去实验室找他。但到了研究室后,他才得知丸神早在数日前便动身前往一个叫作丸川町的地方,而且出发后便音讯全无。
后来,与研究室其他人结识的南丸,在得知自己与丸神可能拥有相同的祖先,并且他的超能力可能与那个地方有关后,便决定和他们一同前往丸川町寻找教授。
就在同时,丸川町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一名建设公司的老板,有一半的头部就像是被圆形物品凭空挖去,就连现场的窗户也留有一个圆形大洞,大小与弧度正好符合尸体头部的状态。
到了丸川町的南丸等人,虽然依旧未能获得教授的任何消息,但却发现那里的居民似乎都在隐藏些什么,甚至还在山顶进行着某个秘密仪式。
之后南丸才得知,原来在丸川町里,大多数的人都有一种名为「打开窗子」的能力,可以藉由梦境窥见另一个神秘空间的景象。
至于极少数与南丸相同的人,则拥有叫作「触手可及」的能力,可以透过意念制造出一个叫作「窗外」的神秘球形,只要那个球形一旦碰到物体,便会在发出亮光后消失,同时将球形区域内的东西全数刨去,仿佛不曾存在。
Photo Credit:Disney+
而在同样身为「触手可及之人」的东丸高志教导下,南丸也进一步掌握了自己的能力。然而,原本在丸川町内地位崇高,却在四年前突然神秘消失,「触手可及」能力极为强大的丸神赖之,竟也在此时与政客展开合作,开始利用自己的能力进行一连串暗杀任务。
究竟,丸神赖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丸川町的人们拥有这样的能力?隐藏在这个地方的传统习俗,背后的真相又是怎么回事?
刻意把格局做小反而显得独特
《七夕之国》是岩明均在《寄生兽》后推出的长篇连载,但就整部作品的风格来看,与《寄生兽》的路线颇为不同,除了没有《寄生兽》的战斗场面,就连看似庞大的政治阴谋,或是足以影响全日本安危的情节,最后也都被扭转成更为私人的理由,给人一种刻意把格局做小的感觉,因此让《七夕之国》这才显得如此独特。
至于就元素来看,《七夕之国》则采用了我们都十分熟悉的阴谋论,从民俗学探讨风俗民情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在根据丸川町的特殊习俗慢慢抽丝剥茧后,开始推论起背后的种种秘密,进而与超能力、外星人影响古文明,甚至是与人类杂交等结合而为一。
有趣的是,岩明均在这里的作法,也就跟那些阴谋论一样,并没有在故事里直接证明主角等人的推论,而仅是透过他们所拥有的线索,推理出一个足以说服读者的解释,因而也让书中的那些段落,读起来甚至有点像石垣雄规的《MMR神秘调查班》(マガジンミステリー调查班)那样,具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假想乐趣。
就连结局安排也同样如此。丸神赖之对「窗外」的相关假设,其实并未证明真实。就算他达成了目的,身为读者的我们,却也与主角等人一样,无法得知事情是否真如他所判断,因此《七夕之国》在情节方面更在意「角色应不应该知道」,而不是「读者想不想知道」,这种在《寄生兽》里也曾有过的创作观点。
不按牌理发展的角色设定
在人物设定,《七夕之国》也屡屡不按我们熟悉的模式发展。
一开始看起来别有目的,似乎正在计画什么阴谋,刻意拉拢南丸,看起来通常会变成主角宿敌的东丸高志,最后,却只不过是想要利用自己的超能力,来轻松骗钱过生活。
至于丸神赖之那看似巨大的阴谋,则是源于一种渴求归属感的深切迷惘。就连看似与南丸有暧昧情愫的女主角东丸幸子,也同样深受这种孤寂所苦,因而在剧情发展到关键段落时,就连那个看似正要发展成爱情的情感,她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就此反转了在同类漫画中总会作为「关键防线」的女主角定位。
Photo Credit:Disney+
而主角南丸洋二,其个性则比较接近战争或历史漫画里会出现的那种傻瓜仁君,以其独特的乐观精神与豁达想法,为周遭的人带来改变。
甚至就连他所拥有的超能力,也在锻炼出真正强大的威力之前被他束之高阁,使《七夕之国》的剧情在进入天翻地覆的巨大事件以前,能以相对平静的方式作结,这种安排,亦与南丸的想法得以明显呼应,传达出「只要不过度强迫自己,那么一切总有转圜余地」的主题所在。
所有的怪,全以一种不加喧闹的方式呈现
于是,这样的内在主题,让《七夕之国》就算直到最后,也并未把故事给真的说尽说绝。看起来像是解开的谜,也只是提供了一种最有可能的解释,终究仍是一个真相未能确定的谜团。
至于角色的追寻,也正如我们的现实人生一样,就算跨过了一关,也还是有下一个困惑就在不远处等着。唯一能帮助我们的,或许是要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些困惑,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做出选择,接着向前走去。正如故事里的丸川町,也在遵循了许久的习俗以后,终究得面对是否要继续固守传统的抉择一样。
谁说七夕一定得在七月七日?谁说七夕的缘起就只能是一则爱情故事?谁说传统的美德就永远都是好的?谁说外遇的人就不一定是真心相爱?谁说有超能力就只能选择当英雄或反派?谁说那些超能力无法使用于现实层面,让它变成一种你可以混口饭吃的工具,然后过着再日常不过的生活?
《七夕之国》透过各种元素的层层交叠成为了一部「怪作」,就连它的「怪」,都怪得很怪。
Photo Credit:小学馆
虽然《七夕之国》不断在各个地方逆反公式,但也不像一般会被视为「怪作」的那些作品,以仿佛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宣扬自己「怪」的程度,而是始终保持一种轻盈、低调的态度,让现实融入超现实的设定当中,正如故事里的「窗外」一样,刨去一个又一个更加夸张与戏剧化的发展可能。
所有的怪,全以一种不加喧闹的方式呈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七夕之国》或许就像是那些外表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出色创作者,只要你有机会真正观察与认识他们,那么在安静的表面之下,这些人脑子里藏着的想法,恐怕又是另一回事了。
后记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个人已经先看了试映的《七夕之国》日剧版前五集,剧情可说相当忠于原著,仅有一些小地方稍作调整,同时还让人注意到漫画总共四集的《七夕之国》,其实在情节方面颇为扎实,日剧五集的份量,其实只拍到漫画两集又多一点而已。
其中由山田孝之饰演的丸神赖之,在日本的知名演员里,也确实给人一种恐怕只有山田孝之才会接下这个角色的感觉。因此,就连这种地方,似乎也变成了日剧版所专属的另一种「怪」,因此喜欢《七夕之国》漫画或山田孝之的人,届时也不妨留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