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失败,到底是谁的锅?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11-10 09:43:37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

1935年6月25日,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骑着一匹白马,赶到成都以西260公里的两河口,见到冒雨等候的伟大领袖、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了,大家都很开心,孤军奋战大半年,终于见到兄弟部队了,伟大领袖还亲自拟定标语:寒暄过后,张国焘问周恩来:“一方面军还有多少人?”周恩来也没多想,便告诉他:“遵义会议的时候有3万人,现在不多了。”张国焘一听就炸了,四方面军足足有8万人,实力比一方面军强太多,那......到底听谁的,可要争一争了。张国焘原以为一方面军兵强马壮,就算没有百万大军,起码有10万人吧,要不然怎么做中央红军呢。现在见面一看,什么别说了,不仅人数少的可怜,武器装备也不行,很多战士只有一把大刀,想让拥兵8万的张国焘服气,其实挺难的。但纪律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经过多次磨合冲突,并且用纪律保证权威,得到一些正面和反面的经验教训,纪律才能深入人心。一四方面军会师,恰恰就是党史和军史上最大的磨合冲突,只有挺过这一关,才能谈得上纪律,要不然的话和军阀没什么区别。所以张国焘生出夺权的心思,四方面军义无反顾的追随张主席,甚至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动摇了,比如林彪就说了,如果张国焘的路线错了,他们的8万大军哪来的?我们才几个人?其实林彪就是吐槽一下,毕竟参加革命以来,他吐槽的次数实在太多了,动不动就被伟大领袖教训一顿:不过两支军队实力悬殊,中央也感觉不给张国焘满意的职位,恐怕事情没完,以后打仗还指望他们呢。于是四方面军的人纷纷出任要职......主席张国焘做了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政委陈昌浩做了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总指挥徐向前做了军委委员和中央委员。中央能让的都让出去了,张闻天甚至想把总书记也让出去,幸亏被伟大领袖阻止了,如果张国焘真得到这个职位,估计近代史就全变了。早在两河口会师之前,伟大领袖就给张国焘发电报,希望两军一起占领川陕甘,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有机会的话派远征军占领新疆,打通国际线。张国焘回电说,同意占领川陕甘,但现在必须南下进攻四川,等占领四川以后,再谋划其他两省。一个要北上、一个要南下......这就是路线之争了。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肯定认为伟大领袖是对的,张国焘是沙雕,但在当时谁又能看得清楚?伟大领袖的北上战略,可以扛起早已定下的抗日大旗,以国家民族的大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中国西北站稳脚跟,以后恢复元气了,再出兵抗战。对国家民族、党、红军都有好处,一旦操作的好,可以说是完胜。
张国焘的南下战略,主要是看中四川富庶,而且四川是近百个军阀混战,他估计可以各个击破,占领富庶的四川再图发展。但是南下四川有两个毛病,一是缺了民族大义的名分,二是忽略了四川军阀保护地盘的决心。后来的事实证明,恰恰是这两个毛病,导致张国焘南下战略的失败。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因为南下和北上吵的不可开交,伟大领袖和周恩来劝张国焘,跟我们一起去陕甘吧,南下四川是没前途的。张国焘反过来怼他们,你们有前途怎么混成这样,还是跟着我走吧。由于一四方面军已经混编成左右路军,分开行动,徐向前、陈昌浩和毛周是一路,张国焘和朱德是一路。张国焘发现谈判没什么用,便给陈昌浩发电报,让他带部队南下,并且把毛周等人也带过来,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电报传到叶剑英手里,发现不对劲,赶紧去找伟大领袖商议对策。这还有什么商量的,几个月来好话说尽,张主席都没有回心转意,现在张主席已经不装了摊牌了,赶紧跑吧。
当天晚上,伟大领袖带着彭德怀和林彪的部队北上,只留下一句话,你们迟早也会北上的。红军分兵的3天后,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给张国焘的行为定性为“错误和分裂。”张国焘做的更绝,直接宣布另立中央,开除毛周等人的党籍,并且让他们不要再使用“党团中央”的名义发布文件。随后,张国焘命令部队进攻四川,许诺红军战士到四川吃大米。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张国焘进攻的很顺利,拿下四川大片地方,可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四川军阀惊醒了:当初不和红军打硬仗,是希望红军赶紧走,别留在四川添麻烦。可现在红军想占领四川,那不是要人老命嘛,不能忍。
那些内斗的军阀为了保住地盘,迅速团结起来和张国焘打仗。11月16日,川军、中央军和四方面军在百丈会战,四方面军没扛住,8万人减员到4万。
别说饱经磨难的旧中国了,哪怕是经过70年发展的新中国,陕北依然是穷地方,我查了一下,延安做为一个地级市,2019年的GDP只有1663亿,和江南的一个县差不多。纵横沟壑的黄土高坡,除了小米和土豆之类的农作物,再没别的东西。而且陕北的地理格局也不行,向北走是草原和沙漠,东边是黄河和吕梁山,西边是马家经营三代的宁青,向南是西安,有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几十万重兵。这就是一个死地,如果不向外走,红军迟早困死在陕北。就在中央红军到陕北不久,张浩带着共产国际的会议精神回国,准备找到失散一年的党和红军传达一下。他在外蒙古边境下火车,然后化装成商人,骑着骆驼穿过沙漠和草原,于1936年11月到达瓦窑堡,和中央红军到陕北的时间只差一个月。张浩告诉伟大领袖等人,斯大林不反对红军靠近苏联边境。早在和张国焘会师的时候,他们就定下北上打通国际线,请求苏联援助的方案,现在斯大林允许红军靠近苏联,不就是准备接济了嘛。除了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张浩还有另一个身份——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钦差大臣。
当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支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汇报,共产国际的指示也必须执行,所以张国焘另立中央的事情,只有共产国际才能处理。类似于分公司的副总闹独立,总经理却实力有限压不住,只能上报总公司董事会,请董事会施展如来神掌,把闹独立的副总按下去。换句话说,伟大领袖和张国焘的两个中央,到底如何向共产国际汇报,张浩是说了算的人。伟大领袖对张浩说,我们才是1921年成立的中央,张国焘是假冒的,希望你向共产国际如实汇报,此风不可长啊。张浩也明白,维护陕北中央就是维护纪律,如果此时站在张国焘一边,那不就乱套了嘛,以后类似的事就止不住了。他给张国焘发电报:我有共产国际的联络密码本,国焘兄有什么要汇报的,我可以代为转达。收到电报的张国焘明白,完犊子了......1936年6月,南下战略失败又没有共产国际支持的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同意北上。而对于伟大领袖等人来说,张浩带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回来,党内分裂和红军困守的问题都解决了。一方面是扛起抗日大旗,通过各种方式联络张学良、杨虎城等反蒋力量,结成“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准备成立三位一体的西北国防政府。这件事的结果就是“西安事变”,我们在《那支红军只剩7000人,却用1年时间逆袭翻盘》里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另一方面就是出兵和军阀作战,逐渐向苏联边境靠拢,完成“打通国际线”的目标。因为张学良、杨虎城等反蒋力量,愿意团结在只有1万红军的中共周围,看中的也是中共和苏联的关系,要不然他们图红军战士长得帅,还是革命信仰崇高?快拉倒吧,大家都是成年人,很现实的。只有这条线路通了,红军才能得到援助,张学良和杨虎城才能在反蒋的时候,得到苏联可能的帮助。
03
根据传回来的消息,苏联抽调了1.5万—2万支步枪、8门火炮、10门迫击炮,准备放在蒙古边境,等红军打通国际线后取走。
苏联曾经给国民党援助了3000万卢布,这才让国民党农奴翻身把歌唱,现在援助革命同志,才给这么点东西,还特么不包邮......扣扣索索的。不过红军实在太惨,能得到苏联的这些援助已经很开心了。陕北的伟大领袖和周恩来等人,制定了两个方案,要么东征山西经绥远到蒙古,要么西征宁夏经绥远到蒙古,两条路都能走,就看哪条能走通了。
1936年2月,伟大领袖签发东征命令,和彭德怀一起指挥部队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临行前,他写下那首著名的《沁园春 · 雪》。
山西的阎锡山感觉红军不像过路的,很有可能是冲山西地盘来的,赶紧报告蒋介石,说红军进攻山西了,再不支援东部剿共防线就破了。蒋介石让陈诚带10个师进入山西,和阎锡山一起稳住山西阵地。红军的兵力太少,而需要打的地方太多,根本扛不住阎锡山和陈诚的进攻,4月底伟大领袖就发现,建立山西根据地的任务完不成,打通国际线更没戏。5月初的时候,他们带着新招的8000红军和30万银元,西渡黄河撤回陕北。那么事情就很简单了,不论是扩大红军的根据地,还是打通国际线接收苏联援助,只有进攻宁夏一条路了。宁夏有100多万人口,沿着黄河走就是产粮的河套,兵员和粮食都有了,条件比陕北优越的多。而且宁夏的地理位置也好。向北可以经过蒙古联系苏联,南边是重镇甘肃和陕西,这就保证红军不是腹背受敌,完全可以稳住阵脚以后,再南下争天下。类似于秦国、唐朝、朱元璋似的,形成一种“居一隅而制天下”的格局,大家可以想一下,能统一天下的王朝,其实都是这么起家的。说来也巧,1936年6月爆发“两广事变”,广东陈济棠和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通电抗日,带着部队北上和蒋介石争权。蒋介石回头处理内乱,西北的压力骤减。伟大领袖和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利用这个时间差,不仅和张学良、杨虎城的关系飞速进展,还组建了西方野战军进攻宁夏甘肃,很快打下一片根据地。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张国焘取消另立的中央,和贺龙的二方面军同时北上,准备和一方面军会师。伟大领袖等人的意思,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以后,合起来进攻宁夏,由一方面军打宁夏北部,四方面军打宁夏南部,二方面军做为后备队居中策应。等到蒙古取了苏联物资,再打甘肃和青海,把西北打造成抗日和反蒋的根据地。而张国焘的意思,由四方面军单独打甘肃和青海,进而通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在新疆和苏联建立关系,并且取得援助物资。既然张国焘的路线失败,已经和贺龙一起北上了,为什么还是不服呢?做为曾经和中央分庭抗礼的人,主张的路线失败以后,地位必然下降的历害,甚至成为人生污点,被对手穷追猛打。而且南下损兵折将,结果便是麾下干部对张国焘的不信任,政治资本就没了。所以他才要到河西走廊创造新局面,再想办法取得苏联援助,继续和陕北分庭抗礼。不过在开会的时候,主张北上的陈昌浩得到支持,主张西进的张国焘没人支持,据说还气的哭了一顿。红军都到了,反蒋的势也造起来了,各方势力都没有退路,必须在当年的打通国际线。10月11日,“宁夏战役计划”正式发布,彭德怀出任前敌总指挥兼政委,刘伯承出任参谋长。战役刚开始的时候,进行的很顺利,一切都在按计划执行。徐向前和陈昌浩带着30军、9军,按计划渡过黄河作战,5军的任务是在黄河东岸警戒,因为关麟征的部队来攻,不得不放弃警戒任务,到黄河以西作战。不过现在还没什么问题,战役基本顺利,然而就在此时,张国焘出来作妖了。5军是10月30日渡河的,那天彭德怀命令31军、4军在甘肃白银的打拉池附近作战,张国焘却说,两支部队很疲惫,已经调走了。彭德怀听到消息,冒出一头黑人问号,该配合的部队不在了,这怎么打?由于张国焘的作妖,“宁夏战役”的组成部分“海打战役”就此失败,几天以后,彭德怀重新拟定作战计划,准备先消灭胡宗南的援军,再北上进攻宁夏。但是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张国焘又把部队撤走,导致作战计划再次失败。没办法,红军只好放弃西征占领的甘肃宁夏根据地,一路向东撤退。国军利用红军失败的时机,打通增援宁夏的道路,红军以黄河为界被分割成两部分,河西的3个军再也没有回来的可能。几十年后彭德怀依然一肚子怨气,吐槽张国焘的军队不配合,如果没有张国焘作妖,红军极有可能控制宁夏和甘肃全省。“他是反对会合的,一会合其王国就垮台了。到岷州后他要西进,到会宁后又要我们全军渡河。为什么全军渡河他一个人留下呢。有他的道理,如果打通国际线取得援助,军队机械化了是他的,中央对他是无可奈何的。”
而就在宁夏战役失败的时候,日军担心中国和苏联取得联系,便出兵绥远,用武力切断蒙古通道。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德国,根本不愿意和日本开战,援助国府和红军,也是想把中国军队武装起来,拖住日本的后腿。于是苏联传话陕北:“援助物资不能走蒙古了,我们准备把物资放到新疆,你们可以派人去新疆取。这次说话算话,骗人是小狗。”红军这边折腾了一年,张国焘费尽心思搞破坏,结果苏联变卦了,你说气人不。苏联援助物资到新疆了,其他红军部队不能渡河,而徐向前和陈昌浩领导的红军在黄河以西,岂不是可以打通河西走廊,到新疆取物资?11月8日,中央和军委制定了《新作战计划》,命令河东红军组成南路军和北路军,逐渐向东作战,再进行大范围转移。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创建根据地,以打通国际通道为任务。伟大领袖和周恩来问过徐陈,能不能打通河西走廊,不行的话就想办法渡黄河回来?徐向前和陈昌浩回电,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朱德和张国焘的回电是,西路军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东渡了,只能打通河西走廊,背靠新疆才能生存。3个军、21000人,即将走上一条悲壮的炼狱之路。
04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作战,属于一笔烂账,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自从11月8日接到命令以后,西路军的作战任务是建立根据地,然后逐步打通国际线,时间是一年。10天后西路军到达武威的永昌县,便接到停止进军的命令,在永昌和山丹创建根据地,3个军在这里停留了大半个月。
西安事变刚爆发的时候,局势很不明朗,各方势力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连是不是杀蒋介石都不能确定,一切都得等苏联的意见。
毕竟杀了蒋介石组建国防政府,没有苏联援助是不行的,何况西安事变的最终希望,也是和苏联建立关系一起抗日。
而且抗日要统一战线,不仅张学良和杨虎城参加,其他有志于抗日的力量,也需要尽力团结起来,甚至包括马家军。西路军做为机动战略部队,必然要配合西安事变,这是大局。所以西路军在12月14日和18日接到命令:暂时不要打仗,准备接通兰州,并且想办法和马家军谈判,争取拉拢马家军加入抗日阵营。徐向前和陈昌浩正在做工作,想办法和马家军谈判,24日又接到命令,让西路军向兰州运动,配合张学良部队协助解决“西安事变。”
张学良也说了,西路军到兰州以后,一定给补充子弹和装备物资。兰州在武威的东面,向兰州运动属于走回头路,但是为了配合西安事变的大局,徐向前和陈昌浩依然命令西路军去兰州。可就在西路军向兰州进军的时候,命令来了,说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你们的任务还是继续西进,以打通国际线为目的。
因为西路军是24日接到进军兰州的命令,25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也就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为了这么一件事,西路军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任务变了3次,在甘肃绕了3次路,如果没有西安事变,西路军早就打到新疆了。1937年1月初,西路军走到张掖旁边的临泽和高台,准备休整一下,继续向西前进,然而就在此时,回到南京不久的蒋介石,感觉被绑架了一次脸上挂不住,调动大批中央军进入陕西,准备用武力解决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而宁夏的马鸿逵、青海的马步芳,早在蒋介石囚禁西安的时候,便站出来力挺蒋介石,根本不理红军发出的谈判请求。肯定是站在蒋介石一边,进攻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啊,抢钱抢地盘的事情,马家军怎么可能错过?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失败了,陕北的红军必然不能生存,这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西路军的任务变了:驻守张掖的临泽和高台,牵制马家军,找机会各个击破敌人。
经过连续2个月的作战,2.1万人的西路军已经减员到1.5万人,而马家军有足足7万人。
而且马家军的骑兵时速50里,西路军的步兵一小时只能走10里。往往是西路军连夜行军,黎明到预定地点准备休息,马家军的骑兵只用两小时就追上来了。徐向前和陈昌浩向陕北汇报战况,伟大领袖和周恩来还没说什么,张国焘倒站出来批评老部下,说军委对西路军的指挥是对的,你们如果还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是不应该的。问题是徐向前和陈昌浩没说什么啊,张国焘这么说,只能证明心虚了。他的黑历史太多,又失去了军队和政策主导权,生怕被抓住把柄,于是便站出来表忠心了,证明自己是心向中央的,绝对没有别的心思。西路军领导层没办法,只能在临泽和高台作战,这场战斗进行了8天,导致西路军损失3000战士,元气大伤。
自从蒋介石派大军进入西北,各方都在桌子底下博弈,但是战争也真的可能爆发,陕北已经做好准备,万一战场上失败,就把2个月前定下的撤退计划拿出来,进行第二次长征。所以西路军接到的命令是,放弃打通国际线的任务,向东返回,在兰州附近渡黄河,已经和张学良的部将于学忠商量好了,派军队接应西路军。这道命令是西北形势大变之后,让西路军和红军主力一起长征,或者接应红军主力向河西走廊撤退。马家军重兵围堵在河西走廊,牺牲惨烈的西路军又怎么可能冲过去?他们战斗无奈之下,又返回临泽县的倪家营子,最终全军覆没。
西路军的悲剧有时代背景,也有人为造成的因素,绝对不是什么借刀杀人的阴谋论,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看,颇有大乌龙的意思。当然也有人说,徐向前和陈昌浩是军政主官,怎么就不知道临机变通呢,要知道林彪和粟裕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可是直接和伟大领袖互顶的。比如林彪不同意伟大领袖的方案,就说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比如粟裕不同意伟大领袖的方案,就发电报说明自己的意见,甚至跑到延安当面辩论,最终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战役。他们追随张国焘做过另立中央的事,虽然后来走到正路上来了,但也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其实说到底,西路军是军委指挥的,但实际上给张国焘背锅了,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是靠谱的。西路军的作战任务失败以后,徐向前化装成乞丐回到延安,伟大领袖宽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回来就好。
而陈昌浩回湖北老家修养一段时间,准备在湖北重举义旗,不过没有成功,后来回到延安,又申请去苏联住了10年,新中国成立才回来。倒是30军政委李先念带着400多人,一路走到星星峡,遇到前来迎接的陈云,才保存下部分红军的力量。西路军失败以后,剩下的四方面军部队在几个月后,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和张浩出任师长和政委,1938年春张浩病重,小平同志出任129师政委。但是由于张国焘的关系,在后来铲山头的过程中,四方面军是最早被铲掉的山头,几十年都翻不了身,甚至因为一架飞机的事,他不惜把自己的山头也铲掉。然而在他去世后,曾经被铲的最早的山头,反而成了最后也是最大的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