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民富程度」差距有多大?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富裕程度,究竟差多少?
今天用一条视频,给大家分析清楚
国际惯例普遍用人均GDP表示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2023年中国人均GDP1.3万美元
美国人均GDP 8.2万美元
这么计算,美国的富裕程度是中国的6.3倍
但这种计算方式非常不靠谱
因为这是基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计算出来的
现在1美元差不多兑换7.2人民币
但这对「既在本国赚钱又在本国花钱」的普通老百姓,其实没啥关系
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
你在上海赚钱,在上海花钱
和你在上海赚钱,在东北花钱
这两种情况,虽然你赚到的钱是一样的,但你的富裕程度,明显完全不同
如果你月薪1万,在上海生活,肯定不能算有钱人
但如果你月薪1万,在东北生活,那肯定是比较滋润了
因为两地的消费不同
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可能差别不大
比如汽车
比如手机
但涉及到人工成本的服务业,那就天差地别了
比如出去吃个饭、撸个串
打个车,捏个脚
孩子上个补习班
这些消费上海要远远大于东北
所以比较两国的「民富程度」,主要依据不应该是收入,而是购买力
经济学里有一个专属名词,叫:
购买力平价(Purchase Power Parity,简称PPP)
也就是说:
美国人在美国赚的钱,能享受多少商品和服务
中国人在中国赚的钱,能享受多少商品和服务
这两个相比较,才能得出两国人民真实的富裕程度
下面我就按照这个思路分析给大家看看
各国购买力平价之间的比值关系,世界银行是有权威统计的
具体怎么计算的,这里就不介绍了,只说结果:
2024年5月3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按新一轮(2021年轮)计算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本币对美元的PPP比值
202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值为3.99
相当于1美元的购买力等于3.99人民币
如果按照这个比价计算中美两国GDP
2021年中国GDP为28.82万亿美元
美国为23.59万亿美元
中国GDP比美国多5.23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
但中国人口14.13亿
美国人口3.32亿
所以论人均GDP,中国为2万美元
美国为7.1万美元
美国是中国的3.6倍
那这3.6倍就是中美「民富程度」的合理比值了吗?
不是的!
因为GDP不等于居民消费
人均GDP也不等于人均居民消费
按照支出法计算:
GDP=居民消费+政府购买+投资+净出口
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公开表述,我国居民GDP消费占GDP的比重38%左右
而美国是70%
也就是说:
中国28.82万亿美元的GDP中,中国老百姓的总消费只有11.0万亿美元
而美国23.59万亿美元的GDP中,美国老百姓的总消费高达16.5万亿美元
这两个数据再除以各国的人口,得出:
中国人均消费是0.78万美元
美国人均消费是4.97万美元
美国的人均居民消费是中国人均居民消费的6.4倍
这里的6.4倍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一年消费了1000个汉堡,100个苹果,100斤牛肉,10个雪糕,1部手机,1辆汽车,1次旅行,1次法律咨询
那每个美国人就消费了6400个汉堡,640个苹果,640斤牛肉,64个雪糕,6.4部手机,6.4辆汽车,6.4次旅行,6.4次法律咨询
当然,现实情况肯定不是如此简单粗暴的数量累加,而是所谓的「消费升级」
这么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的差距,确实很大
但其实,6.4倍依然不是中美「民富程度」差距的最终结果
因为这里的6.4倍具体是指:
美国人均享受到的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是中国人均的6.4倍
「市场化」这个词非常重要
这个词意味着「被统计到的居民消费」
这里有三大关键点:
1、中美两国对于居民消费的统计口径差异巨大
2、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国家,现在依然存在大规模小农经济式的自给自足,很多商品以及服务并不纳入统计
3、GDP中的「政府购买」和「投资」这两项,很大程度是用于公共服务,这部分支出其实也是老百姓生活享受中的一部分
我先说结论:
这三点中美差异,每一点都在缩小6.4倍这一数据结果
先说第一点:居民消费的统计口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虚拟房租」
即某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也会根据房屋的潜在租金价值计算出一个「虚拟房租」,并将其计入GDP
中美都有「虚拟房租」这一项统计
但两者的统计方式差异巨大
数据显示,2022年的“虚拟房租”约占当年美国GDP的6.7%
仅此一项,美国就“虚增”近1.4万亿美元的GDP,相当于美国GDP的5.5%
相比之下,中国这一比例占GDP总量不到2%
为啥差异这么大呢?
细节我就不说了
从宏观上看,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意思就是「各种交易高度市场化」
打个比方,你是一名医生,开了家私人诊所,最近遇到了一点法律上的麻烦
你的好朋友刚好是一名律师,你打电话过去,想咨询咨询
如果在中国,他大概率会直接给你意见,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人情世故嘛!
下次他去你的诊所,如果是个小问题,你也不会给他算得那么清楚
但在美国,类似的事情肯定不可能这么进行
和钱有关的事,一码归一码
文化不同
制度也不同
这就延伸到第二点了:小农经济式的自给自足
这一点大家的体会肯定更深了
我国有大量自给自足式的农村人口
具体有多少虽然不知道数据
但至少几亿肯定是有的
「6亿人月均收入1000元」这句话大家肯定听过
我个人认为,这群人就能算是脱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的人口了
这样一来,中国居民总消费11.0万亿美元,除以人口基数就不能除以14.13亿了
而是比这个数据要小很多
可能是10亿
可能是8亿
再说第三点:「政府购买」和「投资」
GDP=居民消费+政府购买+投资+净出口
为什么中国的居民消费只占38%左右
而美国高达70%呢?
因为中国的其他项,政府购买+投资+净出口,占比更高
而政府购买和投资,其实这两项很大部分也用在了改善居民生活上
比如基建,比如绿化,比如医疗项目,养老服务等等
原因归根结底有两点:
1、发展进程上的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从名称的差异中你就能感受到:
前者已经成熟
后者还在发育
前者可以挥霍
后者还需积累
2、文化制度上的
美国崇尚自由主义,权力体现在个人,义务体现在个人,消费自然也体现在个人
中国集体主义鲜明,消费自然就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集体上
且中美还有一点差别导致了居民消费的占比差距如此之大:
中国人比美国人更爱存钱
中国人有100元的消费能力,可能只会花50元,另外存起来的50元,就会被算进「投资」项里了
而美国人,有100元的消费能力,可能会花掉90元
所以综上所述:
虽然通过计算能得出美国人均享受到的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是中国人均的6.4倍
但因为以上的各种原因,中美城镇人口实际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差距绝对没有这么大
我个人做一个不太准确的推测:
这个数字大概在3倍左右
最小不低于2倍
最大不超过4倍
总体看差距依然很大!
至于主要原因,当然在美国的先发优势上
毕竟很多产业,我们是跟着欧美屁股后面有样学样,发展起来的
现在虽然不少已经实现了赶超
但总体上依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努力的方向有两点:
一点是如何做蛋糕,一点是如何分蛋糕
具体情况,有机会后面再和大家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