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奉特定宗教的日本人,选择将金钱视为“信仰”?
首先说明,我不会深入探讨具体的宗教信仰,而是想从日本人的视角,谈谈现代日本人如何看待宗教,以及这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有何影响。
△来源 /unsplsah
之所以想谈论这个议题,是因为近期听到日本知名企业家兼2channel(又称2ch)论坛共同创办人西村博之,在一集节目中讨论对于宗教的看法。
影片采取了问答形式,其中一道问题是“宗教是否为争议的根源”,以及“是否认为若无宗教信仰,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对此,西村博之表示,虽然他过去也对宗教持有否定看法。但自从几年前搬到法国,体验到多元文化后,他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日本人对宗教的看法
那么,日本人到底是如何看待宗教的呢?
△来源 /ISSP国際比較調査「宗教」日本結果
根据NHK广播电视文化研究所、ISSP国际社会调查计划在2019年发布的调查,显示仅有36%的日本人信仰宗教,比例相较其他国家来说偏低。
而我也发现,身边很少有朋友会去神社参拜,真正热心于宗教的日本人更是少之又少。
虽然我个人也不是会每天祈祷、参拜的人,但家里的重要仪式(如家族葬礼)会在日本的寺庙举行,每逢新年也会去神社参拜。
因为我的家族在婚丧喜庆都遵循佛教传统,所以我认为自己也可以算是一名佛教徒,即便在投入程度上不敢说十分虔诚。我周围的日本朋友们,似乎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石清水八幡宮 / pakutaso
有钱,就有幸福?
让我们回到前文。西村博之因创立了“2ch”的日本版PTT服务而闻名,他不仅是一位企业家,也拥有工程师的背景。在电视节目上,他以提出合理及科学的意见著称,经常参与日本的各种节目,对许多新闻时事也会发表见解。
尽管西村博之过去对宗教持有较为批判性的观点,但移居法国之后,他的看法似乎发生了改变。
他认为,不信仰宗教的许多日本人,反而将“金钱”视作价值观的核心,因此觉得只要拥有金钱,就等同于拥有幸福,没有金钱则无法感到幸福。
他也举例,在宗教信徒众多的国家,即使经济上不太成功,但人们认为如果按照“神的教导”生活,并且家庭幸福,就没有问题了。
相较之下,在日本如果有人说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幸福”的观点,往往会被认为是在嘴硬逞强罢了。
总而言之,西村博之想要表达的是:部分日本人认为“金钱”是幸福的核心,并且认为赚到钱就能够获得幸福。但把“金钱”当作价值观中心的人,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却会变得更小。
虽然针对这个观点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反驳角度,但当我听到这个论点时,个人却是感到非常有共鸣的。
强调财富的社会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日本在2020-2023年分别排名62、56、54、47,最新的2024年排行榜,则是位居第51名;
而日本博报堂DY控股旗下智库“100年生活者研究所”近期也做出统计,在6个国家当中,日本人最不想活到100岁、幸福度最低。
△来源 /100年生活者調査~2024年国際比較編~
西村博之指出,在日本真正富有的人只占全人口的1-2%,因此如果把拥有金钱作为“幸福”的定义,那不就代表真正能够感到幸福的人,也只有这1-2%吗?
事实上我个人也认为,许多东亚文化圈的人需要摆脱“过度执着于金钱”的价值观。
我在海外创业与生活以来,最感到惊讶的是不少华人比日本人更加强调“金钱”的重要性,并且毫不忌讳。
像是春节,大家的愿望总是“赚更多的钱”(恭喜发财);在家庭聚会中,讨论薪水也不罕见。我的华人朋友们也经常建议我买房,好像不动产、豪华汽车和高端品牌服装是“有钱”的象征,并且可以与“幸福”划上等号。
△来源 /pakutaso
何谓幸福
当然,我绝不是要否定这样的文化与价值观。但我认为,在一个崇拜金钱的社会里,对于富人的嫉妒感就会非常强烈。
若持续怀有这样的心态,对于网红、明星、或是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的展示,就会容易感到嫉妒与不适,最终反而会导致自己的生活不那么快乐了。
反思自己。我已经创业7年,虽然公司规模和销售额还不算大、远远称不上富有,但薪资水准已比大多数同龄要高。这样的我,在看到拥有更多金钱的人在社交媒体上炫耀时,也仍然会有相当复杂的感受。
△来源 /pakutaso
通过对西村博之观点的探讨和自身经历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金钱在日本现代社会中扮演了一个近乎宗教的角色。然而,过度追求金钱可能会让我们忽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幸福来源。
听到前述关于“金钱宗教化”的见解后,我感到一种解脱,也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与读者一起重新反思“何谓幸福”,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寻找一种平衡,让幸福不仅仅依赖于物质财富,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生活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