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朋友圈!
作者:李大闲人 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很重要的表象就是过剩。 无论是产品过剩、产能过剩还是投资过剩,归根结底都是旧模式已到尽头所致。 如今我们的工业产值比后面十个国家的总和还多,所以必须走到新赛道上去。 我们的问题,同时也是美日欧等其他工业国家的问题。因此中美同时选择了新质生产力的赛道,其实是在以各自方式面对人类发展的共同难题。 去年,我们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很多人看到“第一”这个词,就觉得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了“天花板”,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而且从总量上将,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 新模式刚刚开启,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各国都在根据相对优势和效率切入,而且也没有国家能独自满足这一需求。 新质生产力的赛道是普罗米修斯级别的指数级报酬率。以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世界第一的制造业规模、以及其中80%的传统产业占比,我们有着庞大的存量升级的空间。 我们在新兴产业配置资源方面已经拥有了领先的能力。我们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完整工业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也孕育了一批领先的企业,舍得对研发创新进行巨大投入。 当美国发现中国拥有了诸多产业技术的领先地位,决定切断与中国的联系,压制个别顶尖公司。 但其实这在实践中很难,因为对其他以发展为目标的国家来说,既然能从中国更具性价比,为什么还要从美国购买更昂贵的产品。 就好像欧洲说我们倾销产品,实际上是我们的出口增加的同时价格也在上涨,国产电车在欧洲的平均价格是国内的两倍。 需求上升才会推高价格,而欧洲却拿低价倾销当成加税的借口,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宁愿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也不愿面对现实,已经成为西方统治阶层的通病。 但对公司层面的合作意向,我们还是要放在自身发展逻辑下,不能与对统治阶层的办法一概而论。毕竟我们发展不是针对谁、对抗谁,根本出发点不是排斥任何人,所以只要是不触犯底线、遵守原则,都可以合作共赢。 有虚有实,争取能争取的,反制该反制的。 战略上清醒,战术上灵活,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
日本去年出口了400多万辆汽车,但日本车企在全球,卖了2000多万辆车——大部分车都并不是在日本本土生产的,而是在其他国家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