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官北调,意味着什么?
刚看到一组数据:
吉林连续两年一季度GDP增速全国第一,辽宁连续5个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三省出口增速跑赢东部沿海,辽宁、吉林甚至开始告别连续10多年人口净流失的局面。
口号喊了二十年多年的“东北振兴”,似乎有了崛起的曙光,而一系列数据走强背后,到底是为什么?
是东北得到重大转移支付,还是战略地位提升,或者是东北以特殊的方式留住人才了?
其实都不是,归根结底来源于一个秘密工程:
南官北调。
数据显示,今年至少已经有10名南方官员,密集调任东北上岗。这些南方官员,清一色来自三个地方,广东、江苏和浙江,也就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三大省。
其实东北这个地方,要历史有历史,要文化有文化,地理位置不差,科教医疗、工业底子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营商环境恶劣。
七八十年,东北完成全国工业基础建设之后,经济开始滑落,因为国企太多,当年退休的都要领养老金,使得东北率先形成养老危机。
而且国企效率低下,思想陈旧,挤占空间,导致东北经济氛围越来越差,私企进一步被薅羊毛,人们就更倾向于进国企或者当官。
当个小官,买进去要花很多钱,可能十几万可能几十万,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咱花的这笔钱可不能打水漂,得捞回来。
进消防的,就给各商家找茬,没毛病也得找出毛病罚款。进办事厅的,懒散不负责,你要是想办事,就得走后门送礼。
大有大的后门,小有小的后门,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送礼风气。
朋友说,这些年在东北做生意真是怕了,想办事先喝三顿酒再说,走的时候记得往车里塞华子塞茅台,喝不到位,那就是不礼貌,送不到位,那就是不真诚。
特别有抱负的年轻人,走仕途想有一番作为,那是断不可能的,除非你愿意帮领导做事,或者家里有关系,否则别想被提拔。到头来,基层发现:
帮领导干一万件好事,不如跟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
于是人们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第一站就不能去东北,投资环境太恶劣,行情都坏了。
如果想改变这一切,靠东北本地干部指定没用,都是裙带关系,小舅姑爷二表哥,层层叠叠,沆瀣一气,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完了一切照旧。
所以南官北上,突然有了奇效。
东南沿海地区的官员,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北上后可以从理念上革新东北治理,而且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裙带关系,从内部进行改革。
而且南方官员,还可以把在发达地区工作的资源和网络,带到东北,促进招商引资,他们对营商环境极其看重,视为军令状。
今年3月,辽宁省特地召开全省4万人大会,会上着重强调一句话:
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该调整的调整,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
将营商环境跟乌纱帽挂钩,这才是从根本上的革新,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振兴接力。
去年哈尔滨大火,就是前深圳市长许勤调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后的一大改变。
从宣传到营销,从旅游配套到人性化服务,哈尔滨转身变成全国人民陌生的“尔滨”,让所有人都惦记着每年冬天,尔滨都有一个冰雪大世界。
这就是管理团队对一个地方的赋能。
其实我一直认为,当资源禀赋、区位格局、产业基础一时难以扭转,那么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就在于人。
这在未来,可能也是房价最重要的参考选项。前几天,我陪朋友到中部某城租办公场地,结果发现,CBD区有大量的空置写字楼。
而这些写字楼很多都是当地部门旗下的财产,中介跟我说,这些房子有的空置5年以上了。为什么不租呢?
答案不是没人租,而是没人管。
也就是说,宁可放在那里烂着,也不去做市场化运作,盘活资产,要知道这些大楼是用老百姓纳税钱盖的。
而外面大量的小微企业,还在为没有办公地,或者根本租不起写字楼而犯难。
当然这个地方房价已经跌了很多年了,因为当地为了财政收入,每一届一上任就开始规划新区,卖地盖楼,现在基本都砸手里了,一到晚上,房子黑压压一片。
城市地理位置不错,要啥有啥,但当地人的财富却以房子的形式,被少数人长期沉没于地下了。
所以说,城市好+人好,城市好+人差,城市差+人好,城市差+人差,全国600多个城市自动被归为四大象限。你要看自己所在的城市是第几象限。
如果是第四现象,且没有任何转变的机会,那就只能逃离,否则城市的命运注定会强加在你身上,甚至下一代。
而像东北这种,拥有宏观战略利好,上面愿意调任大量南方干部,集中北上救治的并不多。
按照官话来讲,东北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五大安全”方面有着突出的战略地位。
但其他已没落的城市,想转运,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