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进攻叫失败——我看库尔斯克反击战
要说近期俄乌战场上的热点,莫过于乌克兰发起的这场库尔斯克反击战了。目前已持续十天之久,作为资深看瓜群众的我,看到精彩之处,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想说说聊聊。
就战术层次而言,不能不说乌军(更准确说,是北约联军)这次打得漂亮。从事前的战术欺骗到事中的攻城略地,基本看不到俄军组织起像样的抵抗,从8月6日乌克兰军队攻入库尔斯克以来,其控制的俄罗斯国土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公里,号称乌军的推进速度已超过二战德军的闪电战。进展如此顺利,完全印证了兵法所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地方。
但就战略层次而言,乌克兰这次的反击免不了又是一场军事冒险,将有限的战争资源用在一场并无多大军事意义,更多是政治意义的面子之战了,这倒是像极了当年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最初美国之所以发起这场战役,本意是为了扭转局势,通过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志愿军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没想到后来越打越大,最终从一场小规模的战斗级别演变成美军为了面子意气之争的战役级别。那么这次乌克兰的库尔斯克反击战,莫不也是如此:本意是为了扭转越来越不利的局面,让自己能够在西方世界更多地拿钱拿军火,演员总统这次要梭哈了,毕竟眼下的这点资源已经支撑不了这种长期消耗,不如将战火引向对方。所以刚开始还是几百人的小规模渗入作战,没想到越打越上头,现在迅速发展到上万人队伍的大规模作战。可以想见,这次库尔斯克反击战还远没结束,其过程也必如上甘岭战役那般的血腥和残酷。
为什么说这场战役并无多大军事意义呢?根源还是在于和俄罗斯相比,乌克兰的资源太少,战争潜力已挖掘殆尽。退一万步说,就算乌克兰占领了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全境,那又如何?有那么多兵力来占领消化吗?这就像当年二战末期日本在中国发起的豫湘桂战役,虽然日本也取得战役的成功,顺利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日本在这场战役取得的中南、华南地区大大分散了自己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资源,导致华北、华东、华中的兵力空虚,反而间接促进我党在这些地方敌后根据地的壮大和发展,可以说豫湘桂战役之后,我党的敌后日子舒服得简直不要不要的,以致多年后教员还幽了日本一默,说要感谢日本呢。
说到教员,本人又要忍不住肃然起敬了。想当年老人家在解放战争时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为乌克兰计,利用国内的便利条件,尽大可能地杀伤、消耗俄军,扩大战场的伤亡交换比,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谈判地位才是正道,而一旦把这本不多的精锐耗尽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那就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