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印度为什么不用自制的?
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子弹的技术含量确实不算是很高,零件也少,需要的工业体系也谈不上庞大,然而也不是印度这样的国家能大批量制造的。
良品率是一个翻不过去的坎,子弹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背后体现的是严谨的工业化质量管理体系,这恰恰就是印度人最缺乏的。
只找到一个地球章动的图片,大家凑合看看吧,地球只有一颗,它的章动是可以预测的。子弹可不止一颗,每一颗的章动都不一样的话,那就好玩了。
子弹成功击中目标以后还要产生末端效应。比如步枪弹通常是作用在人体上,机枪弹则有穿甲弹、燃烧弹等等多种弹种。子弹加工不一致的话,末端效应也是不一致的,有的翻滚扭曲产生空腔,有的可能就只能留下一个小洞。
聊工业的时候不谈公差那就是耍流氓。
在子弹的制造中,涉及到化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工程学等等众多学科,每个学科的发展水平,落实到子弹制造上都会积累成为最终的误差,在弹道学里面称为“射弹散布”。每一个制造环节都要将公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终装配出来的子弹才能具有统一的性质,确保射弹散布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射弹散布,简单地说就是同一把枪,同一个位置,同样的空气条件,打在靶上,子弹的弹着点会分布在一个圆圈里。这个圆圈当然是越小越好,越小就越准。圆圈的大小是由枪管品质、子弹品质共同决定的。
同样的道理,即使是同样一台机器、同一个操作工,造出来的子弹品质也在一个范围内波动。
机械振动、热胀冷缩,总会在很多个环节造成细微的误差。这个误差的控制才是子弹品质的关键,这需要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在线品质监测,需要最终的严格质检,也需要上游厂家的质量管控靠谱。
在我们的日用工业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往往一次性使用的东西好造,日常使用的耐用品不好造。比如中国,1970年代就能让火箭带着卫星飞上天,而直到最近几年才能造出靠谱耐用的民用汽车。
不是说某种东西常见,它技术含量就低,恰恰相反,越是批量大、常用的东西,能造出来需要的工业体系和技术水平就越高。
就印度人那样,造出靠谱的子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可能可以造出一次性的火箭,造出没多少的导弹,可是造子弹不是这个难度水平。而提升造子弹的水平需要花的钱,不是几发火箭几枚导弹能比的,有时候甚至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一个靠谱的工业体系,以及把这套体系执行下去的政治体系。中国的国标那就是国标,国军标就是国军标,不符合国标、国军标的产品就是次品废品,不可能进入军队服役。印度的国标、国军标纯属是开玩笑了,高种姓上等人有一万种办法让不达标的产品进军队服役。
军队还不如干脆买外国货靠谱呢。
其次你需要一批靠谱的产业工人。这群人知道“规矩”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程来,不会自己一拍脑袋说怎么干就怎么干,至少要学会不在飞机生产线里面拉屎撒尿吃咖喱泡饭。
内行人一看这个生产线,就知道造出来的飞机会噗噗往下掉。没有轮刹的手推车,随意摆放的缆线,机翼前方姿势销魂的装配工,穿着方法千奇百怪的工装,扎扎实实的说明着这架飞机“寡妇制造者”的身份。飞机肚子底下那几位到底在干嘛?该不会是在用手抓咖喱吧?
这还是高精尖的、代表着印度军工最高水平的战斗机。
可想而知,对于司空见惯的子弹,这帮人会是个什么样子。这个子弹的质量,恐怕只能靠象神或者梵天来保证了。
你要是印度陆军,你会愿意采购自家制造的子弹吗?你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