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的奖励有违中国式的人情世故
王楠夫妇是这样讲的奥运乒乓选手的:
1.在东京奥运会上,奖励获得冠亚军的选手,每人一套价值500万的房子。中国的乒乓选手往往一人身兼几顶比赛,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谁会拿不到亚军?所以王楠夫妇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有奖。
这一奖励,皆大欢喜。
2.在巴黎奥运会上,奖励取得重大突破的选手。按照最终的结果来看,这种奖励选择性是很明显的,不考虑男单女单的选手(兼报的除外,下同),男团除马龙外不会有人获奖,女团不会有,混双只要拿到金牌,一定会奖励。能获奖的只会是孙颖莎、王楚钦、马龙。这不是量身定做吗?
这一奖励,舆论哗然。
奖励是王楠夫妇个人行为,奖励谁,奖励多少与别人无关,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心疼自己的偶像,谁就自己去奖励。
上面的道理似乎没有问题。但,从中国的人情世故的角度来讲,这种奖励方式就有问题。
如果我给人敬烟,我给在场的每个人都敬了,除了张三。我能说“烟是我个人的,我想给谁敬就给谁敬,谁心疼张三,谁去敬吗?”这样一说,大家肯定知道我得罪了张三,如果我还向很多人,包括张三的熟人宣布“我敬烟给有我的标准,张三不符合。”那我得罪的人会更多。
王楠夫妇及很朋友都认可的一件事是奖励是个人的行为,但是他们的确利用了公共舆论。你要给谁东西,你可以悄无声息地给,哪怕对方没有取得成绩也没有关系。
但你搞了这么大的动静,要奖励给取得重大突破的运动员,然后自己就把名单给定下来了。谁的贡献最大,谁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这应该由官方宣布,还是由网
票选呢?如果由个人宣布,应该毫无争议,但现在有争议了。个人凭什么通过舆论给运动员的金牌分等?
本次巴黎奥运会,中国上场的所有的乒乓球选手都获得了金牌,还有人获得多金。孙颖莎、王楚钦确实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不过混双比赛才有两届,上届比赛因为特殊情况,中国队丢金,本届获得金牌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获得金牌的意义和郑钦文、潘展乐的完全不同,并不是从列强统治上百年的局面中杀出来的。
不要忘了,在这次奥运会当中,国乒输球的只有孙颖莎、王楚钦,王楚钦还输给了外国人,论功行赏的时候,只考虑赢了多少,不考虑输了多少吗?
输球的孙颖莎、王楚钦依然让人喜欢,因为胜败本是兵家常事,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为其他的国乒选手感到不平,他们没有输球,他们也是中国人,但他们的金牌却被王楠夫妇个私人大张旗鼓地赋予相对较低的意义。
作为运动员的王楠确实让人喜欢,作为商人的王楠,目前看来也是非常成功的,或许运动员、商人的人情世故与普通人并不相同。所以王楠夫妇选择这样的一种奖励方式,而网民们选择了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