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作品中开了美颜为什么还是不够美颜?
前几天留言有说到这个问题: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的前提下,为什么不给业界作品开美颜。
其实呢,100%是开了的,就连IP社的出道系列《First Impression》,早期只用高光线衬托美少女的系列,现在也一样会在单体写真时把美颜给打开。
又比如说,【彩月七绪】的出道本其实也很明显有一个对比,不同滤镜切换的时候能明显感觉从美颜【高】切换到了美颜【低】,脸型都不一样。
现在的制作,滤镜是肯定会开的,只是说不会特别去注重美颜,反而会更注重滤镜和调色,现如今常用的设备器材,基本也都内置有美颜功能,虽然设备自带的美颜算法并不强大,但是瘦脸磨皮大眼腮红这些还是有的,不过这些导演也不会特意去追求美颜功能。
然后紧随其后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开了美颜滤镜还是感觉不好看?
宫下玲奈
这个原因解释起来就有点复杂,一个一个来说吧:
1、美并不是一种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审美也有偏差,总有人的审美和你不一样,你觉得不好看但其他人喜欢,而过分美颜的话就会导致“磨皮”+“瘦脸”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从而让模特们也失去了个人特色和优势。
有时候一些个人特色不是特别明显的人,美颜之后甚至会造成认不出谁是谁,脸盲的情况也是有的,以霓虹最受女生欢迎的美颜app【SODA】为例,它确实可以把人算得很好看,但是就显得没有个人特色,美得千篇一律。
并且有时候美颜太过,也会掩盖掉模特的优势,比如说【石川澪】本身皮肤就很具有通透感,有冷白色的感觉,你给她磨皮拉到最大,反而会显得很假。
所以,每个业界的导演,他们都会有自己钟爱的一个调色滤镜,比如豆导带出来的就喜欢用偏暖色的色调感,朝雾喜欢偏灰蓝色的,肉尊喜欢偏暗色再打高光的色调等等。
这应该说是他们使用镜头的风格,但是普遍都不会把美颜开得太大,也就是会用滤镜,但不会特意去注重要开高美颜。
不然做出来的东西,表现不出实力啊。
2、动态感和画质感
美颜的原理除了调色之外,还有对五官局部画面的拉伸调整,在静态的时候,这种拉伸调整是不会变动的。
而在动态的时候,就会变得很不稳定,表情稍微大一点或者动作稍微挡一下脸部,美颜就破功了,这无疑会增加后期的人力,也会破坏动作画面的连贯性。
所以在动态中,也不会特意去搞个大眼瘦脸瘦胳膊之类的。
还有就是,业界的制作并不是一个特别注重怼脸拍的制作,而美颜本身更侧重怼脸拍并且不做大表情,主要是做近景拍脸,业界的制作更侧重的是要切角度,然后远景要有近景也要有,动作大表情也大,视角还不太相同。
在这种制作需求之下,当前的美颜功能对这些导演来说,就很鸡肋,美颜基本也就是个人写真时开得高一些,动态的时候基本就用不上了。
枫花恋
然后画质感也得考虑。
因为美颜基本都带有高光的滤镜,色调会偏高,有时候在看到个人写真,感觉到美颜开得很高的同时,应该也有人注意到了,画质感并不是那么的舒服,特别是外景的写真,感觉背景会有点刺眼。
再加上本身美颜就会牺牲一些画质,而现如今全都在用4K器材拍摄,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画质和更连贯的镜头感。
所以把美颜调高本身也跟当前的市场有矛盾,目前的科技是发达,但也没发达到没有缺陷。
搞静态的时候,大家自拍的美颜效果一个比一个狠,但是搞动态确实不行,真要按照短视频那种美颜滤镜去做,成品会很奇怪,而且还很废工时,这个制作费也得加上去,钱到位了,他们一帧一帧的调都没问题。
役野 満里奈
3、偶像事业
互联网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众所周知,视频不能P】
消费市场能接受封面欺诈,也能接受朋友圈晒图当个高P战士,但是某业现如今归根结底,也是按照偶像经济模式在做。
她们也要去参加活动,也要去做各种出境的活动,总不可能一出场,底下关联个搜索框【XXXX的路人视角】,那就很尴尬了。
佐佐木纱希
当然,最主要的难度还是制作上的难度,视频比图片难修多了,美颜功能对于导演搞制作来说,有用,但也不是全程都有用,动态镜头实际上用不太到,反而略有鸡肋感。
然后肯定有人会想了,那我直接把成品导入到美颜软件中再过一遍能费多大功夫呢?
先不说软件崩不崩的问题,有这么搞的,比如2019年左右,MGS的素人区就有这么搞的,但是那不是大品牌,更新量没提上来,画质需求也没那么高,时长也没那么长,而且导一遍出来之后,容量翻几倍都正常,画质还不高,搞流媒体的服务器成本也得追加了,而且还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在商业上来讲这不现实。
另外,导演现在对接的并不是少数几个人,现如今他们出来自己搞公司接外包,每个月的单子很多的,这些导演不可能给所有人都这么操作,时间成本也得追加上去,都是打工人,那肯定是没有网友们那么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