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头皮发麻,内地学生的假学历太多了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学历造假窝案”,最近披露了新的案情进展。
一个词总结:触目惊心
这事儿其实挺不想写的,一来是写得够多了,五月和七月各出了一篇文章,就是最敬业的娱乐狗仔,估计也写烦了;二来是,影响确实很不好,之前的文章评论区只敢部分开放,很多网友打击面太广,总担心会影响到那些正经求学的群体。
但是,香港有关部门最近放出的案情细节通告,又让我觉得太过于离谱。
怎么跟你们形容呢:见过造假的,没见过这么造假的。
之前的案例,都是夸大部分事实,比如时间啊、成绩啊、专业啊什么的。
而最近宣判的这位姐,直接凭空捏造了一段履历,并且还在入境审查、入校面试等多个环节进行虚假陈述。
根据港媒的报道,去年内地某市的23岁女学生,向某高校提交了硕士申请,资质初筛以及材料申报环节都很顺利。
但是在复核的时候,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发现了猫腻:她的能力跟她的履历不太匹配,虽说毕业之后很多知识都会还给学校吧,但是这位姐忘得有点太多了。
老师怀疑成绩造假,这位女生的绩点可能不如她说的他么光鲜,于是就要求警方介入。
这么一调查不得了,所谓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学士”不过是该女子的一厢情愿。
这下不仅“行使虚假文书罪”坐实了,还增添了一项““为取得入境证而安排作出虚假陈述罪””,意思是她不仅对学校撒谎了,还同时欺骗了入境处的工作人员。
这事儿玩得太大了,连续两脚都踹在了香港的红线上,目前据说已经移交给重案组处理了,如果两项罪名都成立,十几年的刑期是跑不了的。
说实话,挺佩服这位姐的,年纪轻轻就能扯这么大一谎,而且不管啥场合都能自圆其说,主打一个心理素质强大,面不改色心不跳。
我见过的上一个有如此能力的“造假仙人”,还是电影《猫鼠游戏》里的小李子。
只可惜她只有胆量过关了,能力和运气都不及小李子。
不知道这香港的牢饭,有没有家里做的饭好吃。
从六月开始,香港这波“学历造假普查”可谓是“硕果颇丰”——几大高校悉数中招。
8月岭南大学向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发了一则邮件,岭大在邮件中提及有三名内地学生为了达到英文毕业要求,提交了“抢手”代考的TOEFL及IELTS成绩。她们通过学校内联网提交考试成绩,校方人员一对比,发现这三人成绩表上的学生照片与本人不符,这才揭发了事件。
这三名内地学生为两名女生和一名男生,年龄在21至23岁,均是公共及智慧管理学士学位四年级学生。
最新鲜的案件是8月底,香港教育大学也被爆有硕士生以假学历申请入学。港警调查后拘捕了一名23岁内地男生,该男生被控一项“行使虚假文书”罪。
教大表示交到校方的成绩表和资历证书都会向颁发学校机构、官方验证平台核对文件,所以一发现问题,很容易就能“揪出”有问题的人。
根据港大7月份披露的数字,仅某某学院一家,有问题的学生就有几十人。
那么整个学校,整个香港,往届学生,随着调查面的不断扩大,还有会多少人被揪出来,不敢想。
最可怕的是,如此规模的造假窝案,如果追责,肯定不会只是单方面的责任。
学生的道德品格,学校的审查机制,以及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个个有罪,一个都逃不掉。
香港社会对“造假行为”的容忍度极低,不管哪个领域、哪些事儿、哪类人,一旦被扣上“欺诈”的帽子,那就相当于被香港社会的运转体系给隔离了。
香港的律法在量刑层面,使用虚假文书跟杀人越货是同一级别的,都属于刑事罪,最高可以吃14年的牢饭:
2018年,当时一名在民政署工作的职员因为造假被香港廉政公署起诉。因为他在读大学期间有挂科而没能毕业,所以就伪造了一份假的学位证书,并且靠着这张假证书获得了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机会。造假始终是会被发现的,这名男子最终被判处偿还工作期间全部所得110万港币以及240小时的社会服务令!
2023年,一男子想要拿到在香港的工作签,在递交的三次申请资料中都谎称自己已被香港本地公司所聘用。但是在后续的审批之中,入境处调查发现了相关地址全是虚报,最终被判处监禁6个月。
所以,从目前的战果看,香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息事宁人是不可能的了,杀鸡儆猴、敲山震虎才是目的。
现在最可怜且最无辜的群体,就是那些老老实实,靠着真才实学在香港就读的学生了。
本着矫枉必先过正的原则,接下来针对某些批次的内地学生,肯定是一波又一波的资历审查。
香港的课业向来繁重,这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很牵扯精力。
不得不说的,好的风气真的很重要。
没有好的风气,就要忍受一系列“沙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遭罪的永远都是最安分守己的那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