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徙与资本流动:资源与要素涌动的大趋势正在扑面而来!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9-10 09:05:33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
最近一些国内和国际动向很值得关注与思考,尤其是底层的经济学道理与社会学趋势值得深思。消息1,埃及决定采购中国 J-10C 全面替换已经老旧过时的 F-16 战机。埃及现役的 F-16 战机有 200 多架,这显然是一个很大订单。

消息2,在巴西的防空系统采购竞标中,中国的天龙-50系统击败了印度的阿卡什,赢得了订单。消息3,网传马斯克花1.5亿美元在北京购房,据说是大平层。尽管消息没有得到确认,但马斯克的母亲曾参加相关楼盘的活动被证实,可见此事并非空穴来风,可能性是存在的。消息4,曾经因与我国高校(我原来的工作单位)进行科研合作而被美国判刑的哈佛大学纳米科学家利伯教授已经来华工作。消息5,中国宣布在未来三年向非洲提供3600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这3600亿包括对非洲的投资、贷款、援助,以及非洲国家来华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消息6,中国对制造业领域(国际产业资本)来华投资实施负面清单归零政策。六个消息放一起,可以有三个核心议题,一是人才的国际流动,二是资本的国际流动,三是商品和资源的国际流动。经济学范畴就是资源的国际化配置与要素的国际化组合,社会学范畴是人流与物流。如果用官方的词汇描述就更简单了,三个议题可归结为一个:重构全球产业链。不管中美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或二者兼而有之,总之今天的中美两国都在吸引人才与资本,以及资源与要素。谁更有优势或谁更代表着未来趋势?不可否认,美元加息吸引了大量美元资本回流美国本土,把美国股市推到了天上。与此辉煌相伴的还有别的什么没有?自川普开始推动的产业资本和制造技术回流美国行动,效果好像并不理想。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这么些年了,至今不见一块芯片在美国生产出来。苹果和富士康曾经大张旗鼓搬去美国和印度,如今依然是回到了中国来扩建工厂。当然,也有些企业是真的要从中国部分撤离的,比如 IBM 要关闭在中国的研发部门,但也并不存在什么回美国扩大研发规模的计划,貌似是在哪都需要收缩战线,裁员图生。总体上看,加息背景之下,金融资本回流美国是事实,但产业资本好像更多在继续流向中国。比如美国的特斯拉,德国的奔驰、宝马和化工巨头巴斯夫等龙头企业都在扩大对华投资。近年的确有不少外资企业撤离或部分撤离中国,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以及 VISA 和万事达等金融企业,此外还有松下、东芝、日产、日本制铁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日资企业在关闭或部分关闭在华工厂。不需要列举太多,看看上述这些企业,对中国而言,走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资本,有什么代表性没有呢?当然有。走进来的是产业资本,而且是代表未来大趋势的新型产业资本,走出去的是早已被中国企业替代的互联网企业、或正在被淘汰的传统产业以及部分金融企业。两相比较,一个基本结论就是金融资本在回流美国,产业资本尤其是新型产业资本在继续流向中国;正在被淘汰的传统产业固然在部分离开中国,但也没有去美国,而是去了欠发达地区,或者是哪也没去,正在被动接受产业大洗牌的严峻考验,以及可能被地球淘汰的必然命运。如果只看人口流动的规模,当然是全球人口在继续流向甚至是涌向美国,所谓“走线”和“润”就是明证。但是,人口迁徙与人才流动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些“走线”和“润”可以是人口迁徙,但能算是人才流动么?哈佛大学的纳米科学家利伯教授当然是。除了这样的顶级人才,还有大规模的留学人员当然也算是人才。中国目前仍然有每年几十万留学生远赴美国求学,这是事实。但请注意与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变化,今天的中国留学生90%以上都回国了,像过去那样大比例滞留海外不归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要承认至少在教育和科技两大领域中美还有差距,否则美国就不会搞什么制裁与封锁了。这决定了中国人走出去求学是明智的,但是否学成归来才代表着人才流动的方向对吧?有美国人在网上说,今天的世界,“卢瑟”在往美国跑,人才在往中国跑,这是已经开始的大趋势。这话对么?从人口流动的规模看,这话显然不对,跑去美国的人显然远比跑来中国的人要多得多。但是,如果考虑人口流动的结构,看一看人口流动中的人才比例,这结论或许就是成立的。像哈佛的利伯教授这样的人能来中国,大规模的留学生能学成归国,这才是人才流动的方向对不对?中国是制造大国,一切制造都是资源配置和要素组合的结果。中国为什么要向非洲提供3600亿的资金支持?一些人对这种大规模投资和援助表达了各种质疑。其实,只要你不是立场问题,这其中的道理是很好搞明白的。
首先,这并不是单纯的对外援助,而是对外投资,是拓展国际市场,是资源的国际配置,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非洲有人就人消费,非洲有广袤的土地就意味着有无穷的矿产资源。中国制造需要重构国际产业链,产业链的起点是资源,终端是消费市场。要比较资源优势和消费市场的替力,是非洲大还是美欧大?你的投资和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就意味着你的制造业所需资源、要素和市场延伸到哪里。当年西方人用坚船利炮开拓国际市场,今天我们用资本、技术和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哪个更文明,更有效率呢?其次,全球产业链的完善,意义就在于改善就业与民生。发展经济的社会目标,并不只是企业要挣多少钱,而是要满足社会的就业需要。产业链完善了,不仅意味着原材料的保障供给,也意味着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展,这显然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进一步强大和生产的进一步扩张,自然就意味着国内就业的改善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民生改善。包括非洲在内,中国对外投资和援助的规模远没有美国和日本大。我们要知道的不只是这个基本事实,更要知道其背后的基本道理。不要一讲到产业链就是芯片,好像没有那些几纳米的微型芯片就没有产业链了。芯片也需要矿产资源作原材料对吧?芯片只是机器的一个部分对吧?除了手机等微型制造品,更多的制造品并不需要几纳米的微型芯片对吧?飞机导弹和各种交通工具以及一般机电产品,需要那么小的芯片干嘛啊?要知道。比较芯片的出口量,中国差不多已经是全球第一了,这才是关乎全产业链的基础对不对?不是说微芯片不重要,中国的微芯片也正在突破,而且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越他们。我讲的是这个世界不只需要手机等微型设备,还有更多的产业和制造并不需要微芯片的支撑。中国制造品尤其是工业制造品出口早已经是全球第一了,这不值得讨论。但是,当中国的防空系统和战机开始占领国际市场,尤其是开始取代美国制造时,这意义就非同小可了。军工制造通常代表着一国最先进的技术和制造水平,多余的话就不用说了吧。与美元历次加息周期不同,美国在此轮加息周期中所获得的红利其实只有美国股市的高涨,别的收获微乎其微。中国虽然经历了股市的低迷,但制造业升级却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巨大成就。刚刚又宣布了对海外产业资本来华投资实施负面清单归零的新政策。要产业资本还是要金融资本,要实体经济还是要虚拟经济,中美间不只是出现了分水岭,而是已经从分水岭开始了向着各自的方向一路狂奔。是奔腾万里,还是一泄千里,初见分晓之后还会有更多的精彩纷呈。对此轮美元加息周期高歌讼德或对自己妄自菲薄者,基本都是与华尔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金融业者。这一点都不奇怪,但他们的悲歌或者挽歌就要到来了。此轮美元加息周期行将结束,资本和要素的涌动也将更加波澜壮阔,向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奔流不息。看新闻要看新闻背后的真相与逻辑,否则就是外行看热闹。看热闹也就罢了,可怕的是你还要装明白,一天到晚骂这骂那,搞得好像国家决策还真不如你这连半瓢水都没有的东东,好笑不好笑啊?你最好知道我在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