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公侄子多年,我打断三根棍子,在村里名声臭了,我却觉得很值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李红住在一个叫做青山村的小村庄。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青山村的村民大多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然辛苦,但也平静。李红是村里的一个普通妇女,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留下她独自抚养儿子小军。小军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是李红的骄傲和希望。
日子本来过得虽不富裕但也安稳,直到丈夫的侄子李明来到她家中。李明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年仅十岁的李明成了孤儿。李红看着李明无依无靠,心里不忍,便把他接回家中照顾。然而,李明并不像小军那样听话懂事。他性格叛逆,经常惹是生非,给李红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李明,放学后回来就别出去乱跑,帮我照顾一下你弟弟。”李红一边忙着做饭,一边叮嘱李明。
李明却不以为然,撇了撇嘴道:“知道了,婶婶。可你不能老让我待在家里吧,我也得有自己的自由。”
“自由是有的,但也要有个度啊,你看看小军,放学后就在家里看书、做作业,从不让人操心。”李红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李明不再回应,眼神中透出一丝不屑。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仿佛是个外人,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只是希望他不要惹麻烦。
村里人对李明的行为议论纷纷。一天,李红在村口碰到邻居张嫂,张嫂笑着说:“李红啊,你那侄子可真是个小调皮,每天都能听到他的名字,这可是我们村里的‘风云人物’了。”
李红勉强笑了笑:“是啊,孩子还小,调皮点正常,慢慢教就好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你一个人也挺辛苦的。村里人都在说你呢,这么惯着他,将来恐怕不好收场。”张嫂语重心长地说道。
李红心里一沉,她明白村里人的担忧,也知道李明确实不易管教。可她始终抱着一丝希望,希望李明能有所改变。李红记得自己的丈夫曾经说过:“孩子,特别是有过苦难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和耐心。”
晚上,李红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停地闪现李明的一举一动。她想着李明刚来时那个瘦弱无助的样子,想着他在学校里因为性格问题总是被孤立,又想着村里人对她的指指点点。李红心里矛盾极了,一方面,她不忍心对李明太过严厉,怕他更加叛逆;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考虑村里的舆论和小军的成长环境。
“小军,妈妈有事和你说。”李红轻声唤醒了已经入睡的小军。
小军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地答应:“妈妈,什么事啊?”
“你觉得哥哥最近怎么样?”李红试探性地问道。
小军想了想,认真地说:“妈妈,哥哥其实不是坏人,他只是有点不开心。你多陪陪他,别总是骂他。”
李红听了,心里一阵酸楚。她知道小军说得对,可现实的压力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她决定再给李明一些时间,希望这个孩子能理解她的苦心,能够早日改变。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李红期望的方向发展。李明在学校和村里继续我行我素,经常与同龄人发生冲突,甚至有几次被学校老师请家长。李红每次都耐心地去处理,希望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但李明总是沉默不语,拒绝沟通。
“李明,你到底为什么老是惹事?”李红有些崩溃地问道。
李明冷冷地回答:“因为这里没有人真正关心我,你们只是不想我给你们添麻烦。”
李红被这句话刺痛了,她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在这一刻都变得毫无意义。她该怎么办?她是否真的做错了?她该如何面对这个叛逆的孩子,如何在这风言风语中坚守自己的信念?
李明在村里渐渐地变得越来越不守规矩。他结交了一些村里的不良少年,整天混在一起,抽烟、打架、逃学,村里人提起他都是一脸的无奈和愤怒。李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试图和李明谈心,但每次都无果而终。
“李明,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李红在家中对李明说。
李明满不在乎地回答:“我的未来?我的未来还远着呢,现在开心就好。”
李红气得浑身发抖,她忍住眼泪,叹了一口气:“你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
一天傍晚,李明又和那群不良少年在村头的小卖部闹事,被村民们当场抓住。村里的刘大叔气愤地拉着李明来到李红家,喊道:“李红,你看看你这侄子,这回又干了什么好事!”
李红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了出来:“刘大叔,发生什么事了?”
刘大叔指着李明,愤怒地说:“他和那帮小混混在小卖部打架,还砸了东西,这要不给个说法,村里人以后还怎么忍?”
李红的脸色变得惨白,她看着李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她深吸了一口气,对刘大叔说:“刘大叔,我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这事要是再不管,他以后就更无法无天了!”刘大叔甩下一句话,愤愤离去。
李红关上门,看着李明,眼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李明,你真的让我失望透了。”
李明低下头,嘴里嘟囔着:“我就是不喜欢这里,干什么都有人管。”
李红彻底失去了耐心,她拿起家中的一根竹棍,狠狠地对李明说:“今天我一定要让你长长记性!”
李明瞪大了眼睛:“你敢打我?”
李红没有再多说什么,她举起棍子,狠狠地打了下去。竹棍在李明的身上留下了一道道红印,李明一开始还嘴硬,但随着疼痛的加剧,他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婶婶,别打了,我错了!”
但李红这次真的动了真怒,她的每一下都用尽了全力。竹棍在李明的挣扎中折了,她又换了一根继续。直到第三根竹棍也断了,她才停下手来,泪流满面地看着李明。
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围在李红家门口,窃窃私语。有的在叹息:“这孩子,真是不省心啊。”也有的则在说:“李红也太狠了,这样打孩子,怕是要出事。”
李红坐在地上,泪水止不住地流。她看着痛哭的李明,心中既有痛苦也有无奈。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但她知道,再不采取措施,李明可能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你要记住,今天这顿打,是为了让你清醒过来。”李红哽咽着对李明说,“你不是没人关心,只是你自己不愿意好好过。”
李明抱着头,泪水涟涟,终于明白了李红的苦心。这一夜,李红和李明都没有睡好,李红在反思自己的决定,而李明在痛苦中慢慢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村民们对李红的做法看法不一,但更多的人开始理解她的苦心。一个单亲妈妈,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已经付出了太多。而李明,也在这次教训后,开始有所改变。
李明被严厉教训后的几天,他一直沉默寡言,整个人像是变了一个样。李红虽然心疼,但她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她继续忙碌于田间和家务,但心里时刻关注着李明的动向。
一天,李红正在田里劳作,李明走过来,有些羞涩地说:“婶婶,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
李红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一丝微笑:“当然可以,帮我把这些杂草拔掉吧。”
李明低头开始干活,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他认真投入的样子让李红感到欣慰。这是李明第一次主动要求帮忙,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李明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他不再和那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放学后会回家帮李红干农活,或者在家里读书学习。村里的老李叔有一次见到李明在村头的小卖部,忍不住打趣道:“小明啊,最近可真是变乖了,不像以前那么皮了。”
李明挠了挠头,笑着说:“李叔,我以前是做错了很多事,现在知道错了。”
李叔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以后好好学习,别辜负你婶婶的苦心。”
李红看在眼里,心里无比欣慰。她知道,李明是真的在改变。村里人也开始对李红的看法有所转变,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指责和非议,反而开始对她竖起大拇指。
“小红,你可真是有耐心,这么个孩子都能教得好,了不起啊!”邻居王婶感慨地说道。
李红谦虚地笑了笑:“其实还是孩子自己懂事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李明的成绩也在慢慢提升,老师在家访时对李红说:“李明这孩子最近进步很大,希望您能继续鼓励他。”
李红点点头:“谢谢老师,我一定会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明的改变越来越明显。他不仅在学习上努力,还主动承担起家中的一些重活,让李红减轻了不少负担。村里人也越来越认可李明,李红感到自己多年的辛苦和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一天,李明放学回家,手里拿着一张奖状,激动地对李红说:“婶婶,我这次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李红接过奖状,眼里满是泪光,她紧紧抱住李明:“孩子,你真是太棒了!”
李明笑了,他的眼里充满了坚定:“婶婶,我会继续努力,不让你失望。”
李红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欣慰和满足。尽管她曾经在村里受过不少指责和非议,但如今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明的成长和改变,让她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村里的人们也开始对李红刮目相看,他们明白了李红的苦心和坚持,纷纷对她表示赞赏和尊敬。李红重新赢得了村里的尊重,她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李红坐在院子里,看着正在院子里忙碌的李明和小军,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她知道,未来的日子还会有许多挑战,但只要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