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恐怖片里的鬼应该是什么样?幽灵就要用这种「独门技法」登场
黑泽清导演在电影《回路》(2001)中,全面引入了「模糊不清」的幽灵形象并将其发扬光大。模糊的幽灵动了起来,和有肉身的人类「对戏」,而拍摄的镜头也在移动。不过这个技巧,最先是在录影带时代的《毛骨悚然撞鬼经》中登场。
1991年的《毛骨悚然撞鬼经:第二夜》(ほんとにあった怖い话)由原班人马制作,我也作为编剧参与其中。
暑假夜晚的学校很恐怖—出于这个想法,我们选择了〈夏天的体育馆〉(夏の体育馆)这一篇章。另外还准备拍摄上次未能影像化的〈家有鬼出没〉,所以我对鹤田法男版原稿进行了修改。最后一部我们换了个花样,选择了〈半夜病房〉(真夜中の病栋),内容是关于值班护士的恐怖经历。
在修改〈家有鬼出没〉时,我用到了在《邪愿灵》中用过的手法——去掉独白说明,改为插入黑屏字幕的镜头,虽是静止镜头,却起到了划分剧情前后节奏的作用。字幕具体说明了何年何月何日、地名等情况,强调了故事的真实性。
在处理这个篇章时,我感到并不怎么得心应手。后来黑泽清导演和高桥洋先生盛赞该篇时,我也有点纳闷,为什么大家会认为这个短篇比较优秀呢?
情节很老套,描写了一家人在搬入老平房后遭遇了一些可怕的事,经由灵媒的灵视,他们得知这座房子原来建在了不吉利的地方。
人在真正看到恐怖的事,会即刻发出尖叫吗?
不过,我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出现在古典作品(如《古屋惊魂》、《鬼入侵》、《古屋传奇》等)之中、我与鹤田导演一致认为很吓人的所谓「鬼宅故事」,其中的房子本身就大有来历,而来访者都会经历恐怖事件,这样的黄金模式,说不定也能用日本的普通住宅表现出来。
妻子在折叠洗好的衣物时,冷不防地感到背后有什么东西,于是转过身去。
这时,她看到敞开的拉门后面站着一名剪影般的男子,他一言不发。
鹤田导演处理此场景时的灵感来自《古屋惊魂》中的亡灵。略微倾斜的角度、暗得几乎看不清男子脸庞的绝妙打光等——这些镜头让我感受到了这位立志执导恐怖片的导演的才气。
我在剧本中下的功夫,在于描写妻子看到亡灵时的反应。通常情况下,这里都会处理成人物发出「啊」的一声尖叫。
可我感到怀疑:人在真正看到恐怖的事,会即刻发出尖叫吗?当遇上了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且无法立刻分辨情况时,人的反应应该是僵住了吧?
所以妻子一直凝视着男子,我感觉自己的尝试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它证明了这样的命题:恐怖,就是把画面中人物所经历的恐惧传染给观众。
幽灵都是蓝色的?观众:「又来了」
可能是因为我做过特殊摄影策划师所留下的后遗症吧,在〈夏天的体育馆〉中,我像鹤田导演提议试试不同的幽灵表现方式。
前文也写到过,电影对幽灵的视觉表现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模式,比如透过双重曝光让幽灵呈半透明状,或者在幽灵身上打蓝色的灯光,借此强调它不是人类。这些手法实在太符合幽灵在虚构影像中出场时的氛围,以至于观众都会产生一种「又来了」的感觉。
我个人从未有过灵异的经历(虽然偶尔会有鬼压床,但那其实是一种睡眠障碍),所以也不知道「现实中」的幽灵是什么样子。
然而在接触了大量的目击故事、坊间流传的「灵异照片」后,我也渐渐有了一种大致的印象,即幽灵都是「模糊不清」的,与活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但又确确实实地存在。(据说)灵异照片上的幽灵,脸看上去都是糊的。
什么叫糊呢?就是影像超出了焦距的范围。这不正是电影镜头能够表现出来的幽灵形象吗?
在录影带的世界里表现幽灵的独家技法
在〈夏天的体育馆〉中,女孩们目击到有人蜷缩在讲台上。台上(舞台)明明对准了焦,可唯独上面的人却在焦点之外(散焦),这个画面是怎么回事呢?
普通方法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画面,但使用如下手法就能实现:首先,在普通的灯光下拍摄没有幽灵的讲台;然后机位不变,让幽灵的扮演者坐在指定位置,只给他打光,最大限度地模糊焦点进行拍摄;最后,合成这两个画面即可(基本上就是一般的双重曝光,但录影带必须用NUM MIX[ナム‧ミックス]方式合成,否则画面整体会变暗)。
如果是用16厘米胶卷来处理,两个画面的颗粒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差异,而且小齿孔(胶卷运转的洞孔)所引起的晃动,也会让两个画面出现不同的模糊效果,显得很不自然。而录影带却能把画面毫无违和感地合成出来。可以说这是录影带的独家技法。
完成后的影像令人十分满意,我认为诞生出了从未有过的幽灵形象。
几年后,黑泽清导演在电影《回路》(2001)中,全面引入了「模糊不清」的幽灵形象并将其发扬光大。模糊的幽灵动了起来,和有肉身的人类「对戏」,而拍摄的镜头也在移动。录影带不可能轻易实现这件事,更别说还得对胶卷进行各种复杂的处理,这里的画面是透过革新手段CGI来完成的。
灵感来自拉斯.冯.提尔的催眠倒数
在实话类恐怖片中,我倾向于排除过长的情节,而这部作品中我更加激进,在整体长度和《毛骨悚然撞鬼经》一样的情况下,由三个极短篇、二个短篇构成。
作品的序幕是这样拉开的──画面中浮现抽象的轮廓,旁白这样说道:
那么,接下来您就是「体验者」了,但必须做好准备。接下来从10开始倒数,请在此期间关掉房间内的一切灯光,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
然后画面上出现数字,10、9、8……旁白开始倒数。
下面为您呈现「恐怖的画面」。我们尽可能忠实地还原了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您选择了这部录影带,说明您肯定喜爱恐怖事物,希望能在自己的房间里轻松地体验到恐怖。没错吧?
请放心,接下来为您呈现的种种,绝不会辜负您的期待。但是……
有一个忠告,目击到这些画面的人,人生从此也会发生改变……
不用多说,我安插这样的序言是为了把观众引入作品的世界里。这一灵感来自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的电影《欧洲特快车》(Europa),其中麦斯.冯.西度(Sydow von Max)也在旁白中进行了倒数。也就是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类似催眠的效果。
那段期间,我非常在意观众如何观看我创作的恐怖录影带。当时还没有DVD之类的,几乎没什么顾客会去买昂贵的录影带,因此要观看我们创作的录影带电影,基本上得去出租店借。
所以大家通常都是一个人在深夜观看这类恐怖录影带。尽管一样是在电视萤幕上播放,但它又不同于电视节目,因为在观看录影带时,作品与观众会形成一对一的关系。为了强调这点,我选择了直接与观众对话的方式,希望从最一开始的阶段就能把观众带入「可以尽情害怕」的模式。
我还插入了一个游戏,在电影结束时,画面上会出现一个手掌状的图案,并说明「只要把手掌放上去,就能规避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