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的台风都是女生? 「山陀儿」又是哪来的名字?
山陀儿台风持续逼近中国台湾,相关的防灾消息也不断更新,而在铺天盖地的台风新闻中,最受到平民老百姓关注的话题,除了台风假与上涨的菜价之外,大概莫过于「这个台风的名字怎么那么怪?」
第一个帮台风取名字的人是谁?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达志影像
不知道你是否有印象,小时候常使用的字典附录中,都会有一份台风的名字清单,让人不禁好奇这些名字是哪里来的?相关的命名规则又是什么?而趁着此次台风来袭,脸书上的地理粉专「翻转地理教室」,也与大家分享了有关台风和飓风命名的背景故事。
历史上最早为热带气旋取绰号的人,是澳洲气象学家克莱门特拉格(Clement Wragge)。一开始,他是用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角色名称来为气旋命名。
然而,随著名字越取越多,他也开始放飞自我,改用自己讨厌的人物名称来取名。这样在分析台风走向,或是进行气象预报时,就可以听到「OOO将侵袭某地」、「OOO将带来巨大灾难」等有趣内容,非常中二。
为什么以前的台风都是女生?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达志影像
虽然有像克莱门特拉格这样的科学家会帮台风取绰号,但在此时,这些名称都还不是正式的名字,专业人士仍会使用地理经纬度或数字编号来描述气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USAAF)的气象观测员开始私下用女友和老婆的名字来称呼台风。他们发现,用简短好记的人名取代一长串的数字编号,不只能减少研究时的麻烦,也让各国沟通起来也加精准方便,于是便公开了一份女性名字清单,来为太平洋海域的热带气旋取名。
到了1970年代,美国全国妇女组织(NOW)提出抗议,认为用女性名字来描述台风/飓风的做法,充满了刻板印象与性别偏见,有意指女性阴晴不定、会带来毁灭性灾害的嫌疑。而随着相关的不满声浪不断延烧,在1978年时,美国当局终于在台风名册上加入男性名字,并与女性名字轮流使用。
现在的台风又如何取名?
Photo Credit:中央气象署
那么现代的台风又是如何取名的呢?世界气象组织于西元199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了第31届「台风委员会」决议,自西元2000年起,除编号维持现状外,台风的名称将全部更换。
而新的台风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国各提供10个(共140个),再由设于日本东京、隶属世界气象组织之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负责依排定顺序统一命名。至于各国内部之台风报导是否要使用这些名称,则由各国自行决定。
不过,由于此次命名是由来自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各成员国提出,台风的名字也变得更为多样化,除了过往常见的人名之外,还能看到像是动物、植物、星象、地名、神话人物、珠宝等名词,且非像以往一样按英文的A至Z排序。
山陀儿是哪国取的名字?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达志影像
除了决定台风的名字之外,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也会将曾造成重大灾害,或者有争议的台风名称去除,改用其他名称取代。而近期侵袭中国台湾的山陀儿,就是由泰国提供的名字,其前身曾为「榴梿」、「山竹」,但由于这两个台风曾分别在2006年、2018年于菲律宾及中国酿成严重灾情,因而先后遭到除名。
有趣的是,和「榴梿」、「山竹」两位水果前辈一样,全新的名字「山陀儿」也是一种热带水果,成熟后的形状及口感都与山竹相似,带有酸酸甜甜的滋味。嘉义农业试验分所曾引进种植研究,但因其种子大、果肉少,经济价值不高,因此未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