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哥明明那么有钱,为什么还要去卖冒牌月饼
自9月以来, “疯狂小杨哥”反复爆出售后、桃色问题,接连陷入舆论漩涡。中秋节前又推销所谓的"香港高端月饼",被爆香港压根没有这个牌子。一连串事件使小杨哥口碑塌方。
如果你仔细看看,会发现头部主播"翻车"并非个案。从早先的薇娅、李佳琦,到如今的小杨哥、东北雨姐,这些大主播似乎很难逃脱暴雷的命运。
为什么直播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为什么身为亿万富翁的小杨哥,还要冒险去卖冒牌?为什么2年涨了2千万粉丝的东北雨姐还要去作假销售河蟹?
这其实不只是主播个人的问题,而是源于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存在的根本性缺陷。
直播带货的本质是针对下沉市场的生意模式,跟拼多多的定位一模一样。其核心卖点就是"便宜"。人们曾认为,直播模式能够通过短平快和大量铺货来压低价格,主播拥有议价权,可以帮“家人们”把价格“打”下来。
这种模式迎合了中国人信奉"物美价廉"的心理,但现实真的能做到便宜好用吗?
至少在直播带货上,不可能。
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存在核心矛盾:商家要进大主播们的直播间,需要支付不菲的坑位费,商品卖出后再给予主播30-70%不等的分润;而同时,还要保证是全网的最低价,让蹲在直播间的家人们有低价购买的理由。
高额的坑位费和利润提成难道不是商家的成本吗?羊毛出现羊身上,这些成本必然会转嫁到产品质量上。
但你要知道,品牌商品的成本难以压缩,它们的生产和品牌成本是固定的。因此直播带货实际上颠覆了传统的品牌和渠道的概念:主播成为品牌代言,短视频直播成为销售渠道。
直播带货高端品牌不赚钱,那就推广白牌(中小厂家生产的不知名的品牌产品)和主播自创的IP品牌。
一个200元的品牌产品,主播可能只赚20元;而一个10元的白牌产品,包装后可能卖到100元。正如几十块的月饼,香港镀个金,就能卖200多。而调制鸭肉冒充的牛肉卷,主播一包装就变成了澳洲原切了。
这种白牌的利润空间才是直播带货的核心动力。
这就导致了劣质产品充斥直播间。小杨哥虽然已经身价不菲,但仍然选择在直播间销售冒牌月饼,那就意味着要挣大钱,只能按这个模式干,为了追求利润,就要牺牲产品质量和诚信。
有人说,直播带货的消费者就这么傻吗?这是因为主播们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冲动又贪便宜。
直播带货的营销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盘",精心编剧,良心制作,请君入瓮。直播间里,不是美女摆弄风骚,就是主播大喊大叫,直接刺激观众的荷尔蒙,再加上灯光、美颜、剧本……最大程度的刺激观众的感官感知。最后,一二三,上链接!
他们利用饥饿营销、情感营销等手段,剥夺了消费者理性思考的机会,让人们在冲动消费的同时产生虚假的情感满足。
然而,一个产品怎么可能同时做到产量大、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就像有一个女孩,颜值逆天,资产多性格好,一身挑不出一个缺点,但就偏偏亲睐你,可能吗?
我们有“物美价廉”的说法,但也有另外一句老话:占小便宜,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