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没有超市!
来源公众号:言他君
咪蒙要在长征路上开超市。
明面上这是扛着红旗,但实际上大家都看得出,解构长征,乃扛着红旗反红旗。部分小朋友可能不明白,长征路上怎么不能开超市?
帮助红军不行吗?
不行,如果长征路上能开超市,就不会有长征。恰恰是生产力太落后,阻碍的因素太多,我们才需要长征,才需要纯洁我们的队伍。
只有纯洁了队伍,才能完成新生,为什么说长征前和长征后,我党是两个样子,不只是教员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也不只是经历了磨难和成长。
更是长征极度的艰苦,让一切的投机分子都熬不住,意味着能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不投机的,充满革命热情的,于是后来的革命才能成功。
长征路上要是有超市,那么瑞金也可以有超市,湘江边上也可以有超市,条件就不那么艰苦了,甚至非常好,反正比国军好得多。
毕竟,那时候全世界也没几家超市,连美国都没有,投机分子挤不掉,党就不会纯洁。条件都那么好了,还需要长征?住在瑞金不香吗?
我们知道来龙去脉,倒也无所谓,但年轻一辈很多是不知道的,于是就会怀疑,原来当年长征也没那么艰苦,干嘛要穿得破破烂烂的。
不就是没苦硬吃吗?
长征的苦,是极致的苦,不苦就不是长征,不是歌颂苦难,是真实历史就是如此,而长征路上的超市开多了,下一代就会觉得当年的先辈是没苦硬吃,是歌颂苦难。
这不是危险,而是忘本。
人都是这样的,会把出生时就有的一切美好,视为理所当然,忘记了曾经的奋斗,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CEO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曾经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他说,由于多年的低水平教育,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相信钱是长在树上。
不是年轻人真的相信钱长在树上,而是离曾经的艰苦远了,宣传教育也不到位,不能理解当年了。要是长征路上的超市开多了,我看也会到这个地步。
以为超市商品是下午四点刷新、从货架上长出来的小资,会越来越多。当然,单纯批判咪蒙是没有意义的,那些个负责审批的家伙、让剧本通过的家伙,才是大BOSS。
为什么会通过呢?显然有两种可能,一是16亿美元,他们也有份,这在我国的文艺界是很正常的,当然,更大的可能是16亿美元没有他们的份。
但它们自带干粮,毕竟有些狗是很“忠诚”的,哪怕骨头啃不到一根,也要帮主人咬人。现在这个关头,历史性决战的关头,更要疯狂地咬人。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长征路上开的超市,它们也有股份,甚至是大股东,三七分成,七成是它们的。
虽然没有真的掏钱,但人家显然很愿意让它们占股,不然超市就开不成了。
其实,还存在第三种可能性,那就是两者兼有之,既自带干粮,又在超市里有股份。